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无)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李东东刘庆丁淑梅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主题

  • 1篇演出
  • 1篇演出形态
  • 1篇玉镯
  • 1篇双红
  • 1篇俗乐
  • 1篇太乐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初
  • 1篇谶言
  • 1篇舞台
  • 1篇民初
  • 1篇牡丹亭
  • 1篇禁毁
  • 1篇禁戏
  • 1篇《牡丹亭》
  • 1篇《拾玉镯》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作者

  • 1篇丁淑梅
  • 1篇刘庆
  • 1篇李东东

传媒

  • 2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戏剧艺术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被引量:1
2012年
《牡丹亭》的舞台演出与其文学本之间存在差异是事实。同样,它的舞台演出形态本身也始终处于变化中,并不完全雷同。通过检视《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这两个清代中晚期的舞台演出记录本,可以发现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念白处理、动作设计、情节铺叙等多个方面。仔细分析舞台实践者们的改编技巧,有助于了解《牡丹亭》舞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刘庆
关键词:牡丹亭
谶言瑞应·太乐雅音·俗乐杂爨——凤凰衔书伎摭议
2013年
凤凰衔书伎盛于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四年罢后并未废迹。其表演活动唐宋以后还不断丰富发展,从图腾的虚拟、仪礼的装点、伎乐的歌舞发展为百戏的表演,考察其由谶言瑞应缔结为太乐雅音,并逐步将歌舞装扮、杂技百戏、优伶谐谑融合起来,演为俗乐杂爨、优戏院本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百戏伎乐在早期戏剧生成史上的意义,以及戏剧扮演活动与仪礼制度相依存的关系。
丁淑梅
双红堂藏清末民初京调折子禁戏《拾玉镯》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双红堂清末民初京调折子戏《拾玉镯》,在显性的二小戏格局与隐性的三小戏框架中呈现出极富张力的人物关系场;而其表层与潜层、模仿与重塑的戏中戏套层叙事则更昭示了文本独特的文学艺术价值。因其主题"诲淫"与舞台搬演禁忌,此剧在清代屡遭禁毁;关注其文本演绎、叙事艺术及禁毁情况,可进一步审视花部诸腔对京剧的孕育及其在清末的生存样态,进而开拓清末地方戏曲本域外流播的研究。
李东东
关键词:清末民初禁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