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1B0603)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仲崇禄张勇陈羽陈珍姜清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木麻黄
  • 5篇种源
  • 3篇短枝
  • 3篇短枝木麻黄
  • 2篇水培
  • 2篇种源试验
  • 2篇无性系
  • 1篇遗传育种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优良无性系
  • 1篇优良无性系选...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育种
  • 1篇再生芽
  • 1篇生芽
  • 1篇数量成熟龄
  • 1篇水培生根
  • 1篇亲缘

机构

  • 11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联邦科学与工...
  • 1篇惠州学院
  • 1篇海南省林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仲崇禄
  • 10篇张勇
  • 9篇陈羽
  • 8篇姜清彬
  • 8篇陈珍
  • 4篇胡盼
  • 3篇马妮
  • 2篇徐刚标
  • 2篇付甜
  • 2篇刘芬
  • 2篇韩强
  • 1篇魏永成

传媒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惠州学院学报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林业与环境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麻黄不同亲缘间嫁接对嫁接亲和力和花诱导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嫁接对木麻黄的亲本进行矮化是开展木麻黄杂交育种的重要技术基础。为了研究木麻黄不同亲缘间嫁接对嫁接亲和力和花诱导的影响,以木麻黄属的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为砧木,分别以同种的短枝木麻黄,同属不同种的细枝木麻黄(C. cunninghamiana)、粗枝木麻黄(C. glauca)和不同属的滨海木麻黄(Allocasuarina littoralis)为接穗,开展木麻黄不同亲缘关系间的嫁接研究,研究种内、种间和属间嫁接对木麻黄嫁接亲和力和花诱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种内嫁接的亲和力最高,无性系接穗嫁接成活率高达91.4%,实生苗接穗为87.0%;而种间嫁接的亲和力显著低于种内嫁接,细枝木麻黄接穗和粗枝木麻黄接穗嫁接成活率分别为36.0%和45.0%;属间的嫁接未发现有成活的例子,其嫁接亲和力为0。在嫁接对接穗的花诱导方面,种内嫁接的无性系接穗次年开花率为74.2%,显著高于种内嫁接的实生苗接穗(42.3%)和种间嫁接的细枝木麻黄(39.8%)和粗枝木麻黄(35.6%)。
张勇聂森仲崇禄陈羽魏永成孟景祥
关键词:木麻黄亲缘关系嫁接亲和力
木麻黄EST序列中SSR的分布特征及有效SSR标记的筛选被引量:1
2016年
从NCBI的EST数据库中获得的木麻黄EST序列共有34 752条,进行拼接后得到全长7 278.578 kb的非冗余序列(Unigene)12 062条,并从中检索得到分布于353条Unigene的367个SSR位点,SSR检出率为2.93%,平均分布距离为19.83 kb,包括39种重复基序类型。其中,以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主要类型,在总SSRs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7.77%和34.60%;而二核苷酸重复基序中,AG/CT所占比例最高,为93.87%;在三核苷酸重复基序中AAG/CTT所占比例最高,为44.09%。对检索出的EST-SSR位点设计得到97对引物,其中32对为可有效扩增引物。Blastx分析发现77.3%的含SSR位点的EST序列与非冗余蛋白序列数据库中功能序列具有同源性,而功能已知的序列中葡萄来源的序列占有最大比例(10.4%)。GO功能分类发现,含有SSR位点的EST序列中有47.3%至少具有1个GO注释,归入细胞组分的序列最多,而其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功能项所占比例较大。
胡盼仲崇禄张勇姜清彬陈羽陈珍韩强Khongsak PinyopusarerkDidier Bogusz
关键词:木麻黄ESTSSR
细枝木麻黄种源试验与选择被引量:3
2014年
对海南省临高县的15个细枝木麻黄种源试验中的6个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4年生种源间除保存率外各生长和形态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生长表现最好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比所有种源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27.6%、44.3%、184.1%、13.0%、15.2%和25.5%。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这6个性状的遗传力较高,介于0.54-0.91之间,说明各性状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具有较强的遗传选择潜力。按20%的入选率,利用Smith-Hazel指数选择法进行选择,入选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和主干通直度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是21.7%、25.9%、76.6%、2.8%和10.7%,共有3个种源C11、C08和C20被选择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源,可作为下一步杂交育种的遗传材料。
张勇仲崇禄姜清彬陈羽陈珍王仁开
关键词:种源试验
粗枝木麻黄种源水培生根能力及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粗枝木麻黄嫩枝为材料,研究其最佳生根条件及不同种源材料的生根能力差异,以期为粗枝木麻黄扩繁和选择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以100 mg·L^(-1) ABT1处理的小枝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为90%,其次为75 mg·L^(-1)和50 mg·L^(-1) ABT1处理,生根率分别为76.67%和70.00%;不同种源材料的生根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具有遗传改良的潜力;基于隶属函数法,7个种源水培生根能力依次为13128>13146>13142>13144>13139>13143>13141,其生根率变幅为70%~100%。
付甜张勇仲崇禄陈羽姜清彬陈珍徐刚标
关键词:种源水培
7年生短枝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择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海南2个试验点上各含17个无性系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等6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6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除了主干分叉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01)。当不考虑无性系和地点互作时,无性系间不同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为0.35 0.85,其中,树高重复力最高,主干分叉习性最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之间的表型及遗传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5%、4.8%、10.9%、3.7%、1.5%和8.1%,筛选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通过Smith-Hazel指数选择并按20%的入选率,选育出编号17、21和20三个优良无性系。
马妮仲崇禄张勇姜清彬陈羽陈珍方法之胡盼朱德武
关键词: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遗传育种
海南木麻黄无性系生长过程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为了研究海南地区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过程,并确定其数量成熟龄和合理轮伐期。[方法]本研究利用海南岛3个试验点4个相同无性系10 a的生长数据分析了木麻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均呈"先快后慢"的生长模式,造林后1~6 a为快速生长期,6 a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材积生长则呈"慢—快—慢"的S型生长模式,造林后1~3 a为慢速生长期,4~7 a为快速生长期,8 a后进入缓速生长期。根据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点,各无性系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处于6~9a。利用3个试验点4个无性系获得的材积生长平均值,拟合了木麻黄无性系材积生长曲线的Richards模型,并得出材积快速增长的起始期t_1=4.9 a,终止期t_2=8.4 a,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期t_m=6.9 a,最大材积增长速率25.8m^3·hm^(-2)。[结论]综合上述结果,建议海南地区将木麻黄无性系的轮伐期定为6~9 a。
张勇仲崇禄陈羽陈珍姜清彬韩强方发之
关键词:木麻黄无性系数量成熟龄轮伐期
10个短枝木麻黄国际种源种子的形态与营养成分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收集了9个不同国家的10个种源的短枝木麻黄种子,分别测定了种子形态和营养成分含量指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及指标与产地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短枝木麻黄种源间的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种子百粒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之间的差异均极显著;种子各形态性状中变异系数在8%~15%,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在26%~59%;种子淀粉含量与种子长和种子宽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种子百粒种子质量与产地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种子内可溶性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与环境因素相关性均不显著。
马妮仲崇禄刘芬
关键词:短枝木麻黄种子形态营养成分
短枝木麻黄种群苗期表型多样性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以来源于大洋洲原生种源区、亚洲原生种源区、亚洲引种次生区以及非洲引种次生区4个区域的20个种源短枝木麻黄种子和当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种子千粒重以及幼苗苗高、地径、一级侧枝粗度、一级侧枝长度等7个性状对短枝木麻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种群苗期表型遗传差异,为短枝木麻黄早期遗传选择和遗传改良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1)短枝木麻黄种子千粒重在区域间和区域内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且千粒重具有显著的地理变异模式,随经度的增大而降低。(2)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在不同区域间及区域内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泰国干东港种源幼苗生长最好(苗高76.6cm,地径4.64mm),而种源汤加的幼苗生长最差(苗高28.3cm,地径2.58mm)。(3)当年生幼苗一级侧枝粗度、一级侧枝长度、二级侧枝长度、每小枝节数和齿叶数在不同区域间及区域内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齿叶数在区域间的变异系数最大(82.15%)。(4)通径分析表明,一级侧枝长度对苗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一级侧枝粗度和二级侧枝长度对地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它们可作为短枝木麻黄优良新品种筛选的参考因子。
胡盼仲崇禄张勇姜清彬陈羽陈珍KHONGSAK Pinyopusarerk
关键词:短枝木麻黄苗期种源表型
粗枝木麻黄在海南的种源试验与早期选择被引量:5
2014年
木麻黄科(Casuafinaceae)植物有4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具有速生、抗风、固沙、耐盐碱和瘠薄等特点,其中,
马妮张勇仲崇禄姜清彬陈羽陈珍胡盼王仁开
关键词:种源试验
细枝木麻黄离体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和再生芽的细胞组织学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ana Miq.)愈伤组织分化过程的细胞组织学,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的愈伤组织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石蜡切片观察,分析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分化以及芽再生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新鲜外植体培养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伤口处的薄壁细胞开始脱分化,培养1周后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2周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且表层细胞启动分化形成芽原基;培养4周,可肉眼观察到胚性芽原基,数量增多并逐渐分化形成不定芽;培养至第6周,生成不定芽,并大量增殖和分化。因此,细枝木麻黄是通过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胚状体的途径进行植株再生的,为建立细枝木麻黄组织培养高效再生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姜清彬仲崇禄陈羽刘芬张勇陈珍
关键词:离体培养愈伤组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