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475)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4
相关作者:石岩岩丁士刚张静袁玲陈凤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螺杆菌
  • 3篇硫氧还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类
  • 2篇黏膜
  • 2篇胃癌
  • 2篇胃黏膜
  • 2篇细胞
  • 2篇高致病性
  • 2篇白质
  • 1篇蛋白参与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炎症
  • 1篇氧化氮
  • 1篇氧化应激
  • 1篇阴性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丁士刚
  • 5篇石岩岩
  • 2篇张静
  • 1篇刘琳娜
  • 1篇李熳
  • 1篇王晔
  • 1篇张婷
  • 1篇李明
  • 1篇马颖才
  • 1篇孟杰
  • 1篇李炳庆
  • 1篇隋淑静
  • 1篇张志广
  • 1篇张贺军
  • 1篇王磊
  • 1篇鲁凤民
  • 1篇陈凤娟
  • 1篇袁玲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Journa...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致病性幽门螺杆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状、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定植于胃黏膜起致病作用,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全世界约50%的人感染Hp,但仅有10%-20%发生消化性溃疡,1%左右最终发展为胃癌。由此推测,Hp的部分毒力因子可能存在高表达,或具有高致病性,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
闵丛丛石岩岩丁士刚
关键词:胃黏膜炎症毒力因子空泡毒素细胞毒素
幽门螺杆菌抗氧化氮化应激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Hp列为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1]。目前的研究认为,胃癌发生与Hp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关系密切^[2]。当Hp试图定植入胃黏膜时,
石岩岩丁士刚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相关蛋白氧化氮HP感染胃癌发生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菌株中三个重要抗氧化物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长期在宿主体内定植,并通过多种抗氧化蛋白对抗氧化应激,目前的研究认为该过程与其所致的胃粘膜疾病相关。我们拟临床研究不同胃粘膜疾病来源的H.pylori菌株中三个关键抗氧化物的表达。创新要点:首次分析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与胃粘膜疾病类型的关系,并对三种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突出临床病人感染H.pylori中氧化应激相关分子的表达特点,对研究H.pylori各氧化应激相关分子与临床胃粘膜疾病的关系,以及临床病人感染的H.pylori中各个氧化应激相关分子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在胃镜检查时,取患者胃粘膜组织进行H.pylori培养,共分离培养出40例临床菌株,其中13例来自胃癌患者,13例来自消化性溃疡患者,14例来自胃炎患者。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测定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中硫氧还蛋白-1(Trx1)、精氨酸酶(RocF)以及烷基过氧化物酶(AhpC)的表达水平。多组样本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价多组连续变量的相关性。重要结论:H.pylori Trx1 mRNA表达水平在胃癌和消化性溃疡分离菌株中显著高于胃炎分离株,H.pylori RocF mRNA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分离菌株中显著高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分离株,我们未发现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的H.pylori菌株中AhpC的表达差异。H.pylori RocF的表达水平与Trx1呈显著线性正相关,AhpC的mRNA表达水平与Trx1呈非线性正相关,RocF与AhpC的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果表明,H.pylori Trx1和RocF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胃癌相关,在H.pylori菌株中,抗氧化系统的各个因子可能相互联系,在胃癌发病中发挥作用。
Yan-yan SHIMo CHENYue-xia ZHANGJing ZHANGShi-gang DING
关键词:抗氧化物胃癌幽门螺杆菌氧化应激
细胞应激和氧化还原活性蛋白参与硫氧还蛋白-1高表达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胃黏膜的癌变(英文)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索高表达硫氧还蛋白-1(Trx1)的幽门螺杆菌在致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分析临床分离菌株感染蒙古沙土鼠的胃黏膜疾病动物模型,首次对不同菌株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癌变相关分子机制进行探索。方法: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重要分子进行验证。结论:高表达Trx1的幽门螺杆菌在致胃黏膜癌变过程中,三个重要的细胞应激和氧化还原活性蛋白包括14-3-3α/β、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热休克蛋白(HSP70)参与致病。
Yan-yan SHIJing ZHANGTing ZHANGMan ZHOUYe WANGHe-jun ZHANGShi-gang DING
关键词:胃黏膜癌变
硫氧还蛋白-1高表达的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蒙古沙土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基因高表达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慢性感染蒙古沙土鼠模型,评价Trx1在Hp长期定植导致胃黏膜的病变及其致癌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75只,随机分为3组:Trx1高表达Hp组(30只),Trx1低表达Hp组(30只)和对照组(15只)。分别采用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Hp菌株灌胃,建立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在接种Hp后第4、20、34、48、70和90周分批处死动物,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判定Hp定植情况,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1)成功建立了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的动物模型。(2)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Hp组胃黏膜病变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Trx1高表达Hp组出现黏膜不平及结节性病变的时间分别为第20周和第34周,早于Trx1低表达Hp组(分别为第48周和第70周);Trx1高表达Hp组从第48周起观察到黏膜糜烂(3只),而Trx1低表达Hp组和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黏膜糜烂改变。Trx1高表达Hp组出现病变的时间和病变范围明显早于/重于Trx1低表达Hp组。(3)Trx1高表达Hp组在接种后第34周可观察到上皮细胞的轻度异型增生,明显早于Trx1低表达Hp组(第48周)。第90周,Trx1高表达Hp组有71.4%(5/7)、Trx1低表达Hp组有42.8%(3/7)检出管状腺癌(P=0.592),均为早期癌,且Trx1高表达Hp组有1例为黏膜下癌,此外,Trx1高表达Hp组还观察到2例上皮细胞重度异型增生(28.6%,2/7),而在Trx1低表达Hp组仅观察到3例上皮细胞中度异型增生(42.8%,3/7)。结论: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的Hp可稳定定植于蒙古沙土鼠腺胃,出现类似于人感染Hp后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并诱发腺癌的发生;Trx1高表达Hp组胃黏膜病变明显重于Trx1低表达Hp组,Trx1可能是我国人群Hp致病及致癌的毒力因子。
张贺军刘琳娜张超石岩岩丁士刚
关键词:胃肿瘤
硫氧还蛋白1 mRNA和精氨酸酶mRNA作为幽门螺杆菌高致病性标志物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1(Trx1)mRNA、精氨酸酶mRNA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不同疾病胃窦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二者作为Hp高致病性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7家医院接受内镜检查且Hp阳性的198例患者的胃窦组织,其中慢性胃炎106例(慢性胃炎组)、溃疡病31例(溃疡病组)、胃癌61例(胃癌组)。另选取同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内镜检查且Hp阴性的48例患者的胃窦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Trx1 mRNA、精氨酸酶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二者作为筛选高致病性Hp标志物及预测Hp感染者临床结局的价值。结果Hp阴性胃窦组织中均未检出Trx1 mRNA、精氨酸酶mRNA表达。198例Hp阳性胃窦组织中均检出Trx1 mRNA,溃疡病组和胃癌组Trx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慢性胃炎组[1.81(0.04,3.48)、0.51(0.21,2.80)比0.14(0.03,0.79)](均P<0.05);149例检出精氨酸酶mRNA阳性,溃疡病组和胃癌组精氨酸酶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慢性胃炎组[0.94(0.31,1.75)、1.78(0.42,3.21)比0.38(0.08,1.14)](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rx1 mRNA筛选出高致病性Hp的曲线下面积为0.666、最佳截断值为1.95;精氨酸酶mRNA筛选出高致病性Hp的曲线下面积为0.642、最佳截断值为3.63。149例Trx1 mRNA、精氨酸酶mRNA表达的Hp阳性患者中,Trx1 mRNA+精氨酸酶mRNA串联预测溃疡病+胃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最高,误诊率最低;Trx1 mRNA+精氨酸酶mRNA并联预测溃疡病+胃癌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最高,漏诊率最低。结论Trx1 mRNA和精氨酸酶mRNA联合检测可用于筛选高致病性Hp,预测Hp感染结局。
关馨宁静石岩岩付伟伟李炳庆王磊王学红陈凤娟张志广李熳孟杰门路隋淑静李明马颖才袁玲张静丁士刚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精氨酸酶
幽门螺杆菌硫氧还蛋白-1基因克隆及其重组蛋白表达与活性测定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基因,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表达纯化该蛋白,并检测该蛋白活性。方法:以Hp国际标准菌株26695的总RNA为模板,设计含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扩增Hp Trx1的cDNA,连接至pEASY-T1载体构建成pEASY-T1-Hp Trx1。对pEASY-T1-Hp Trx1进行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连接至pET-30a,形成pET-30a-Hp Trx1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 plys S中进行表达。应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的Hp Trx1蛋白,并检测其二硫键还原酶的活性。结果:测序结果显示Hp Trx1 cDNA成功连入pET-30a质粒,且与GenBank(HP0824)完全一致。含质粒pET-30a-Hp Trx1的大肠杆菌BL21 plys S成功表达出Hp Trx1蛋白,活性检测显示重组Hp Trx1蛋白具有二硫键还原酶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Hp Trx1,并表达、纯化出有活性的Hp Trx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p Trx1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对肿瘤发生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石岩岩丁士刚张婷鲁凤民张静王晔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质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