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49-1966)

作品数:14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耿强阮清华吴俊孔维恒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翻译
  • 5篇话语
  • 5篇翻译话语
  • 4篇文本
  • 4篇副文本
  • 1篇大危机
  • 1篇翟理斯
  • 1篇多模态
  • 1篇信件
  • 1篇意识形态
  • 1篇译学
  • 1篇英译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料库翻译学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符号
  • 1篇整体性
  • 1篇政府
  • 1篇中共

机构

  • 6篇上海海事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阮清华
  • 4篇耿强
  • 1篇吴俊
  • 1篇孔维恒

传媒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史林
  • 1篇外国语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中国外语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浙江外国语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文本视角下20世纪中国翻译话语史的重写被引量:12
2018年
20世纪中国翻译理论史叙述形成了一个由名人名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大传统,但在它之外隐约存在一个由无数翻译话语组成的小历史。本文从副文本视角提出20世纪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必须转变认知框架,充分认识到翻译话语多样性的存在形态,从译本的正文本、副文本和外文本三个方面整合中国翻译话语,最终建设一个众声喧哗的多元、复杂而生动的翻译话语史。
耿强
关键词:副文本翻译话语重写
中译外翻译话语的双重边缘化:问题与对策被引量:5
2018年
翻译话语指的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所有直接或间接有关翻译的一套认识、知识和真理。中国文学的外译催生了大量有关中译外的翻译话语,但它不论是在中国翻译话语体系还是在西方翻译话语体系里均不受重视,一直处于双重边缘化的状态,因此并未被纳入中国翻译话语体系建设的资源范围。当前,我们需要把握住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大趋势以及西方翻译话语体系面对来自非西方话语的挑战而引发对“西方/我族中心主义”的批判和改变的需要,详细检视中国文学外译所产生的各类翻译话语资源,提炼并建设中译外翻译话语体系,这对指导中译外实践、丰富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突破西方翻译话语霸权并最终促进中国翻译话语的国际传播而言是一个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举措。
耿强
关键词:中译外翻译话语边缘化
“十七年”时期英国文学翻译副文本特征与功能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依照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十七年”时期中国大陆英国文学译本内文本进行考察,发现其整体性特征如下:1)相当普遍和广泛地运用了包括脚注、章节/卷尾注和尾注在内的注释;2)图像副文本较多,包括作者像、情节插画等;3)序/跋和译后记内容翔实;4)印刷版式由繁体竖排逐渐转向简体横排。这些特征表明当时的翻译活动是一种深度译介行为,副文本主要发挥了以下四大功能:1)体现该时期译者的诗学观、翻译观和读者观;2)普及世界知识,提升民众文化水平;3)进行意识形态教化和引导;4)助推翻译批评和译介学研究。显然这些副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该时期翻译话语的多样性和直观性,当同正文本一道纳入中国翻译话语体系建构的考察范围。
余小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上海民间慈善组织的处理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传统慈善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力有着清楚的认识。1949年上海解放后,中共和人民政府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原有慈善组织来进行战后重建和恢复生产,通过组织渗透、集中利用资源以及建立新的社会福利机构等方式,逐步将传统慈善组织纳入人民政府的管理之中,并最终将其消融于无形,有效地化解了人民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矛盾;同时利用和接管了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慈善资源为新政权服务。慈善组织的处理,减少了新政权整合城市基层社会的阻力,为人民政府进行城市基层社会清理与整顿提供了便利。
阮清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慈善组织
副文本视角下16至19世纪古典汉诗英译翻译话语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翻译话语指的是在翻译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所有直接或间接有关翻译的陈述。本文从副文本视角考察16至19世纪古典汉诗英译催生的丰富的翻译话语,发现它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6至18世纪是传说期:汉诗英译翻译话语产生于西方想象中国之精神需要,它形式上多来自正文,内容上为道听途说来的汉诗之特点。19世纪是典范确立期:西方殖民事业需要了解中国,以德庇时、理雅各和翟理斯为代表的三种翻译话语典范得以形成,内容涵盖译者的文化立场、翻译目的、选材标准、翻译方法和读者对象。研究表明,为回应理解中国这一实际需要,汉诗英译最重要的不在于诗歌形式,而是如何忠实传达中国人的情感。
耿强
关键词:副文本翻译话语理雅各翟理斯
副文本与中国翻译话语的再考察(1949-1966)被引量:1
2019年
分析从翻译话语的角度考察译本的副文本对重构中国翻译话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梳理建国十七年(1949-1966)英国文学汉译本的序跋这两类副文本,对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翻译理论"神化说"提出质疑。这一时期的译本序跋主要由出版者和译者负责,他们发挥意识形态守门人的功能,教育和引导读者按照社会公共话语的规范阅读文学作品。译者保持权威的批评者和谦卑的翻译者的双重姿态。理想中的翻译标准围绕着忠实、畅达、朴素、精简等话语展开。这一时期的翻译话语是社会主流或公共话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深受特定时期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影响,本身并不具有明显的自主性。翻译主要承担着揭露敌人、教育群众、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它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的游戏,而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一话语在改革开放后被国内学术界远离意识形态,走向美学和科学的诉求所抛弃,而"神化说"则被建构为建国十七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
耿强
关键词:副文本
中国翻译理论话语:内涵与意义被引量:10
2020年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翻译理论话语从引进、阐释西方译论和整理传统译论的阶段逐渐走上了本土翻译话语的建设之路,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其进行回顾与总结是必要的。本文从翻译话语与现实的关系、翻译话语的内涵、翻译话语的传播与接受三个方面,对"首届中国翻译理论话语高峰论坛"(2020)所涉及的中国翻译理论话语建设的内涵、途径与手段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耿强
上海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对重大危机的回应与处理--以夏衍致周扬的一封未刊信件为线索被引量:1
2021年
以笔者发现的一封夏衍写给周扬的未刊书信为线索,本文讨论了上海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应对和处理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时所采取的战略应对和战术安排。文章认为陈云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支持下,改变了华东局和上海市政府大力疏散上海企业和人口的决策,而实行就地维持的政策,极大地减少了上海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破坏。而上海在面临"二·六"轰炸这类重大突发事件时,能果断、灵活地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应对。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反映出中共从战时体制向国家政权建设过渡时期的决策变化及其特征。
阮清华
关键词:轰炸
翻译的意识形态研究:语料库视角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利用扩展分析模型,对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的意识形态研究(2)进行了评述。分析表明,当前的研究正处于研究方法的探索初期,其主要研究目的在于从方法论的角度探索一种分析模型。但这一模型缺乏明确的理论假设、专属的描述性概念和范畴、超越词汇层面的分析项以及更为复杂的检索方式。今后的研究必须考虑(1)建设综合性的理论框架,全面涵盖翻译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多重面向,(2)继续加强和推进研究方法的探索:创建专属的、稳定的概念和范畴,提升分析项的层次,加强语料库加工技术和专门软件开发,以期推动翻译研究中文化研究途径和语言学研究途径的协同和增效,充实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内涵。
耿强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学意识形态跨学科性
视觉文本翻译研究:理论、问题域与方法被引量:12
2018年
主流翻译研究长期持有两个不言自明的假设:翻译文本是语言符号构成的抽象物;语际翻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这两个假设将翻译建立在语言符号中心主义之上,但已经无法有效地解释视觉文本所带来的多种符号资源之间的翻译问题。本文从多模态的视角,对上述假设提出批评,进而提出三个新假设,并认为视觉文本的翻译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核心问题域:视觉文本的"词汇"研究;视觉文本的"语法"研究;视觉文本的转换机制研究以及视觉文本的研究方法论。
余小梅耿强
关键词:多模态视觉文本翻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