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75135)

作品数:12 被引量:83H指数:6
相关作者:黄群英吴宜灿宋勇郭智慧李春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5篇包层
  • 4篇聚变
  • 3篇液态锂铅
  • 3篇聚变堆
  • 3篇CLAM钢
  • 2篇等离子体
  • 2篇液态包层
  • 2篇实验包层
  • 2篇实验包层模块
  • 2篇实验回路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涂层
  • 2篇回路
  • 2篇包层模块
  • 2篇
  • 2篇
  • 2篇ITER
  • 2篇值模拟
  • 1篇等离子
  • 1篇等离子体喷涂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等...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国防科学技术...
  • 2篇北海道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作者

  • 12篇黄群英
  • 9篇吴宜灿
  • 8篇宋勇
  • 4篇刘少军
  • 4篇郭智慧
  • 4篇彭蕾
  • 4篇李春京
  • 3篇章毛连
  • 3篇高胜
  • 3篇严资林
  • 2篇周新贵
  • 2篇朱志强
  • 2篇汪卫华
  • 2篇柏云清
  • 2篇陈红丽
  • 2篇刘松林
  • 2篇王永亮
  • 2篇金鸣
  • 2篇巨新
  • 1篇万发荣

传媒

  • 8篇核科学与工程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Plasma...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液态锂铅包层材料研究进展
液态锂铅包层是国际上普遍关注和最有发展潜力的聚变堆包层概念设计之一,而包层材料是液态锂铅包层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液态锂铅包层普遍选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钢)作为结构材料,液态锂铅作为中子倍增剂及氚增殖剂。另...
黄群英李春京李艳芬刘少军宋勇彭蕾章毛连朱志强高胜郭智慧王永亮吴宜灿周新贵万发荣单以银郁金南朱升云张品源杨建锋李合琴巨新室贺健夫长坂琢也大贯惣明FDS团队
关键词:液态包层
文献传递
CLAM钢基体表面Al2O3功能梯度涂层残余应力模拟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在ITER中国液态锂铅测试包层模块设计中拟采用Al2O3作为防氚渗透耐蚀绝缘涂层,为了防止涂层与CLAM钢基体间由于材料热膨胀不匹配而开裂失效,采用热应力缓和型功能梯度涂层。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研究了Al2O3/CLAM钢系功能梯度涂层的残余应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当成分分布指数p=0.8、层数N=6、梯度层厚度为H=0.6 mm时,应力缓和效果最优。此分析结果可为该涂层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严资林黄群英宋勇郭智慧吴宜灿
关键词: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CLAM钢基体上大气等离子体喷涂制备氧化铝涂层工艺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是目前国际上聚变堆包层设计研究的主流方案之一,但其仍面临高氚渗透率、液态锂铅对包层结构材料的腐蚀以及锂铅流动引起的磁流体动力学MHD效应等问题,而包层结构材料表面加覆涂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本实验尝试利用大气等离子体喷涂(APS)工艺在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LAM钢上制备多功能氧化铝涂层,试验结果表明:涂层与基底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平均值为31.7MPa;涂层电阻率为5.26×10^9~1.54×10^10Ω·m;并呈现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致密度。本工作可为未来聚变堆液态锂铅包层涂层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
郭智慧黄群英宋勇严资林吴宜灿
关键词:CLAM钢
中国抗中子辐照钢的抗辐照设计与验证
2019年
聚变堆等未来先进核能系统要求材料在强流高能中子辐照下长期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为适应未来先进核能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凤麟团队牵头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钢。CLAM钢的设计考虑了未来核能清洁性的要求,以及苛刻服役环境中材料抗辐照、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要求。通过中子学计算分析设计了低活化成分范围,基于选择性纳米相析出进行了抗辐照、耐高温性能优化设计。针对材料的抗辐照性能,利用国内外中子、离子、电子及等离子体辐照设施开展了系列辐照考验研究,通过多角度表征辐照前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综合评估了材料的辐照性能,并与国际上同类材料在相近或相同条件下的辐照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AM钢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
黄群英凤麟团队
关键词:辐照损伤
聚变堆增殖包层概念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在广泛调研国际上现有的聚变堆包层概念的基础上,对聚变堆包层的发展现状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从工程可行性、氚增殖提取与控制特征、经济性以及安全和环境影响方面对固态和液态氚增殖剂包层进行了比较分析,系统阐述了各种包层概念的优缺点,从现实可行性与发展潜力方面为未来聚变堆包层概念发展提出建议。
柏云清陈红丽刘松林宋勇曾勤黄群英吴宜灿
关键词:聚变堆
聚变堆液态金属锂铅包层多功能涂层研发被引量:6
2008年
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是目前国际上聚变堆包层设计研究的主要方案之一,结构材料表面制备涂层是降低锂铅包层中的氚渗透率、液态锂铅腐蚀及磁流体动力学(MHD)效应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主要从涂层材料及其制备工艺两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液态锂铅包层涂层材料研发方面的进展概况,并对涂层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中国发展液态锂铅包层涂层的规划建议。
黄群英宋勇郭智慧严资林李春京王永亮吴宜灿周新贵李合琴巨新
关键词:聚变堆涂层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第一壁等离子体注入氚滞留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对等离子体注入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第一壁滞留的氚进行了分析,考虑了第一壁温度梯度、材料表面清洁度、加挂Be瓦及结构材料内缺陷等因素对氚滞留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滞留的氚主要存在于中子辐照引起的缺陷内;氚滞留量对第一壁面向等离子体侧的清洁度及加挂Be瓦很敏感;总的氚滞留量约0.58 mg,不会对ITER真空室内氚滞留造成显著影响。
宋勇黄群英吴宜灿FDS团队
关键词:第一壁等离子体实验包层模块
中国液态锂铅包层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液态锂铅包层是国际上普遍关注和最有发展潜力的聚变堆包层概念设计之一,而包层材料是液态锂铅包层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液态锂铅包层普遍选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钢)作为结构材料,液态锂铅作为中子倍增剂及氚增殖剂.另外,部分设计采用了耐高温、电绝缘流道插件作为功能材料,以降低磁流体动力学效应及提高冷却剂出口温度(高于700℃).为适应液态包层的发展需求,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FDS团队联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单位,进行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钢)及液态锂铅包层功能材料研发,并开展了锂铅热对流及强迫对流回路的设计、研制及腐蚀实验研究,以研究液态金属锂铅的流动特性及其与结构和功能材料的相容性.同时建立了聚变堆材料数据库平台,为促进中国聚变堆液态包层及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黄群英李春京李艳芬刘少军宋勇彭蕾章毛连朱志强高胜郭智慧王永亮吴宜灿周新贵万发荣单以银郁金南朱升云张品源杨建锋李合琴巨新室贺健夫长坂琢也大贯惣明FDS团队
关键词:液态包层
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在电子辐照下产生位错环的原位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高流强的中子辐照在结构材料内部产生严重的级联离位损伤,使得材料性能下降,而辐照缺陷是聚变堆材料性能下降的根本原因.为了研究结构材料在高辐照剂量下的损伤机理,针对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钢),通过使用高能电子辐照来模拟中子对材料造成的高剂量辐照损伤,并对微观结构进行原位观察.进行了辐照下产生的位错环随辐照剂量的演化过程的观察,并分析了位错环浓度和尺寸随辐照剂量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彭蕾黄群英吴宜灿大贯惣明FDS团队
关键词:电子辐照位错环原位观察
中国系列液态锂铅实验回路设计与研发进展被引量:41
2009年
锂铅实验回路是聚变堆液态锂铅包层关键技术研究必备实验平台之一。结合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技术发展战略建议,FDS团队多年来不断开展液态锂铅实验回路技术研究,设计并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不同功能参数的DRAGON系列锂铅实验回路。本文阐述了中国锂铅实验回路的发展路线建议,系统介绍了目前各实验回路的设计原则、结构特点、功能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等情况。
吴宜灿黄群英朱志强高胜宋勇李春京彭蕾刘少军吴庆生章毛连刘松林陈红丽柏云清金鸣王永亮吴朝阳吕若君汪卫华王红艳郭智慧陈雅萍凌新圳FDS团队
关键词:聚变堆实验回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