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101)
- 作品数:47 被引量:603H指数:15
- 相关作者:刘海英盛光华林秀梅孙海波修静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延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环境税的工业污染减排效应——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的视角被引量:15
- 2018年
- 在环境税的增长效应与减排效应实证研究基础上,将环境税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识别系统。实证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基于哪一类工业污染物排放,均存在倒"U"型的EKC;增加环境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工业废水排放,却不能减少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进一步分地区研究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工业废水、西部地区的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呈现出环境税的减排效应,而东部地区的工业废气、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减排对环境税的实施并不敏感;中部地区的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则并不存在倒"U"型EKC关系。
- 刘海英安小甜
- 关键词:环境税
- 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三阶段DEA调整测度效率的新视角被引量:12
- 2014年
- 将地区发展不平衡因素作为不可控变量,并将其纳入三阶段DEA调整模型,可测得不包含地区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发展不平衡因素带来了地区工业的"追赶效应"和绿色技术进步,促进了工业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以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扩大为代价。从长期发展来看,如果放任地区工业不平衡发展,并以此形成路径依赖,则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会持续扩大。
- 张纯洪刘海英
-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基于联合分析的绿色产品属性选择偏好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绿色产品购买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现有研究更多是从绿色产品的环保属性出发,探讨如何促进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忽略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基本属性偏好的研究。文中选取产品价格、产品种类、产品品牌和绿色程度四类影响消费者绿色购买的产品属性因素,运用联合分析法定量评估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不同属性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最关注的绿色产品属性是产品价格,其次为产品种类和产品品牌,对绿色程度的偏好较低;消费者最优偏好的绿色产品属性水平组合是食品类、完全绿色、知名品牌、溢价20%的绿色产品。
- 葛万达盛光华
- 关键词:绿色产品选择偏好
- 政府雾霾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雾霾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核政府治霾效果。文章针对我国雾霾污染和治理现状,构建了政府雾霾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4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涵盖治霾资金运用的合规性、政府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公众在雾霾治理中的参与度等;最后提出保障政府雾霾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有关建议。
- 刘海英张秀秀
- 关键词:指标评价体系
- 品牌绿色延伸会提升消费者响应吗?——绿色延伸类型与思维模式的匹配效应研究被引量:13
- 2019年
- 企业借助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母品牌推出绿色延伸品已成为企业有效占领绿色市场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品牌绿色延伸类型与消费者思维模式的匹配效应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并检验了环境合理性感知在上述影响机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绿色信任在上述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启动整体思维模式时,消费者对原型性绿色延伸的响应更积极;启动局部思维模式时,消费者对范例性绿色延伸的响应更积极。(2)品牌绿色延伸类型与消费者思维模式的匹配是通过环境合理性感知对消费者响应产生影响。(3)对于绿色信任程度高的消费者,品牌绿色延伸类型与思维模式的匹配对消费者响应具有积极影响;对于绿色信任程度低的消费者,品牌绿色延伸类型与思维模式的匹配效应不存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品牌延伸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能为企业制定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 盛光华龚思羽葛万达
- 关键词:消费者响应
- 基于历史法和零和DEA方法的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研究被引量:31
- 2020年
- 本文引入了同时考虑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零和DEA方法,从公平与效率视角对比分析了历史法与零和DEA方法两种分配方式的适用性,并应用市场交易模型检验了不同初始分配方式对各地区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零和DEA方法能够提高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公平性,但却是以牺牲前沿技术效率水平为代价。其次,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提高基于零和DEA方法调配用能权与碳排放权的配置效率,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的用能权和碳排放权来获得额外收益,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相反,历史法容易导致高耗能、高排放的地区在初始分配中获得较多的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不利于正向促进技术进步。最后,当市场机制不完善时,基于零和DEA方法配置用能权和碳排放权,可能会抑制技术进步,而基于历史法的初始分配方式则至少可以在短期内维持现有生产技术水平。
- 刘海英王钰
- 关键词:碳排放权
- 中国经济增长供给侧动力结构及其演进特征被引量:5
- 2017年
- 基于供给侧视角,运用结构分解(SDA)技术,从生产效率和要素投入结构两方面考察1992-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及其演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层面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重新配置是增长的第二动力,初始投入、中间投入与总投入结构仍需动态优化;新常态下生产效率提高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弱化,中国经济已经迈入集约型发展的初级阶段。从产业层面看,增长动力主体逐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服务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很强,已经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导产业。未来仍需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给结构,顺应经济服务化趋势,实现劳动力动态最优配置。
- 林秀梅张廷廷孙海波
-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
- 政府税收、研发补贴与产业结构变迁被引量:11
- 2016年
-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产业结构变迁模型,数理演绎了政府税收、研发补贴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耦合过程。借助数值方法模拟不同政府税收和研发补贴情况下的产业结构变化。数值结果发现,降低政府税收和增加研发补贴不仅加快产业结构变迁,还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在改善产业结构方面,降低政府税收要比增加研发补贴效果更明显,若同时采取两种政策,可以大大缩短产业结构变迁时间。为进一步检验数值结论,本文选取2003-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补贴与第二产业税收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与数值结论相同,但是降低第三产业税收反而抑制产业结构变迁。
- 孙海波林秀梅焦翠红
- 关键词:政府税收研发补贴产业结构变迁
- 环境补贴能实现经济发展与治污减排的双赢吗?——基于隐性经济的视角被引量:5
- 2019年
- 作为工业化大国,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环境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在存在隐性经济的现实情况下,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隐性经济规模纳入环境补贴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影响体系中,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考察环境补贴的经济效应与减排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补贴对人均产出具有负向影响,隐性经济规模的存在会强化环境补贴的负向经济效应,且该强化作用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份更明显;环境补贴可降低环境污染水平,但隐性经济规模会对环境补贴的减排效果产生削弱作用,且这种影响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而加深。由此可见,环境补贴并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治污减排的双赢效果。
- 刘海英丁莹
- 关键词:环境补贴经济发展环境污染
- 节能减排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TFP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本文运用基于仙农熵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分别构造了节能减排技术的Malmquist指数及包含、未包含能源、环境因素的Malmquist指数,并且采用省际工业数据,分别对节能减排技术和包含、未包含能源、环境的工业TFP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现有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规制措施对于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好于技术进步,这是不可持续的。同时,实证结果也初步验证了"波特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相关的规制措施应该随着地区工业的差异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向市场参与型和公众参与型转变。
- 修静刘海英
- 关键词:节能减排环境规制波特假说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