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106807)

作品数:57 被引量:1,021H指数:16
相关作者:康慕谊龚吉蕊尤鑫张新时段庆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土壤
  • 9篇群落
  • 9篇草原
  • 8篇杂交杨
  • 7篇生态
  • 6篇叶绿
  • 6篇叶绿素
  • 6篇叶绿素荧光
  • 6篇植物
  • 6篇皇甫川流域
  • 5篇植被
  • 5篇生物量
  • 5篇退耕
  • 5篇退耕还林
  • 5篇品系
  • 5篇气候
  • 4篇羊草
  • 4篇物量
  • 3篇羊草草原
  • 3篇生态经济

机构

  • 4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1篇内蒙古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植...
  • 7篇江西省委党校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河南省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张家口职业技...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4篇康慕谊
  • 12篇龚吉蕊
  • 11篇尤鑫
  • 11篇张新时
  • 7篇段庆伟
  • 6篇李波
  • 6篇宝音陶格涛
  • 6篇杨劼
  • 6篇葛之葳
  • 6篇宋富强
  • 4篇董孝斌
  • 4篇呼格吉勒图
  • 4篇唐海萍
  • 4篇安然
  • 4篇邢开雄
  • 4篇孙特生
  • 4篇陈雅如
  • 4篇赵利清
  • 3篇徐广才
  • 3篇宋炳煜

传媒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生态学报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中国沙漠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草业学报
  • 3篇生态经济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8篇2012
  • 14篇2011
  • 6篇2010
  • 13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实例辨析被引量:99
2012年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过程研究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无损伤测定植物光合作用能量吸收、传递、耗散、分配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方法。但在其研究过程中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和使用鉴定混淆不清。故文明述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含义及其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生物学意义,并以实例对其重要参数NPQ和qn进行了辨析。
尤鑫龚吉蕊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4种杂交杨荧光光响应曲线被引量:1
2011年
比较研究伊犁地区杂交杨4个不同品系(P.deltaids cv-64(P64)、P.balsamifera L.(Da)、P.euramericana(I-262)和P.euramerieanacv(I-467))的荧光参数与光量子通量密度(DPF)的响应变化特征.4种杂交杨的光照下最大可变荧光(F′m)大小直接影响光合反应中心最大的开放程度和实际的开放程度(ΦPSⅡ)的大小;光照下最小荧光(F′o)更多地参与4种杂交杨的ΦPSⅡ能量捕获效率.光合速率(Pn)作为植物生物行为对于植物叶绿素光捕获的光化学行为存在滞后效应,而真正决定植物转化光能的总量由植物叶片叶绿素捕获光量子量决定.vETR反映植物驱动PSⅡ的实际量子流量,vETR达到最大值时,光化学反应转化的光能量PE也同样达到最大值,是植物最大限度转化利用太阳能的点.建议用vETR和DPF的荧光光响应曲线作为计算和估算植物对光能的利用及叶片光能转化为净能量的能力,是比表观量子效率更为理想的指标.
尤鑫龚吉蕊安然段庆伟葛之葳张新时
关键词:光响应曲线
基于SEBAL模型的冀蒙接壤区ET反演被引量:4
2011年
以位于半干旱地区的冀蒙接壤带为研究对象,利用SEBAL模型和邻近研究区10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反演得到研究区内各种土地覆被/利用类型的日蒸散规律,并与来自张家口市的蒸散数据作了比较,反演得到的蒸散发精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林地蒸散呈现双峰结构,其他土地覆被/利用类型呈现单峰结构;2)研究区域内日蒸散发量的排序是:林地、水体、草地、居民点、未利用地、耕地、沙地.
王强康慕谊邢开雄段锦
关键词:遥感蒸散发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Fuzzy(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实现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软件,在软件中将二者进行了算法实现,并结合GIS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将AHP-Fuzzy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运算结果可视化。并利用锡林浩特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若干野外调研数据对该软件的功能实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满足草地管理和决策人员的需要,该软件可以实现对单个指标的评价或几个指标组合的评价,是一个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很好平台。
刘亮唐海萍李滨勇闫玉春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
陕北地区退耕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在陕北地区1986—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库的基础上,分析其土地数量变化和转移矩阵,并从气候、人口和政策方面揭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如下结论:1)1986—1995年,陕北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不大,发生土地转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陕北北部,年降水的增加趋势是导致沙地-低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中覆盖草地转移的主要原因,而人口快速增长则是草地-旱地转移的主要驱动因素;2)1995—2008年,陕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剧烈,有林地和中覆盖草地面积显著增加,旱地面积大幅减少.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缓解了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而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的问题,同时又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封山育林、封禁还草等多种模式,直接导致了旱地-有林地、旱地-草地、疏林-有林地和沙地-草地的转移,与此同时,年降水的增加也有利于封山育林和封禁还草成果的巩固.退耕还林工程作为1995—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效地促进了陕北地区植被的恢复.
宋富强康慕谊段锦
关键词:退耕还林驱动力
10个品系杂交杨叶片二氧化碳同化量固碳率估算
2012年
研究了我国重点杨树培育区10个不同品系生长季内光能转化固碳量中CO2同化量变化.实验结果发现,叶片光合中心的实际光化学猝灭达到0.5~0.6之间时,固碳同化量达到最大,不同品种固碳量不同;在7月份光能转化中固碳率最大,随着季节的变化各个品系的杂交杨达到最佳的实际光化学效率的光饱和的转折点发生变化;本地种I467、P64、DA随季节的变化逐渐增大,其他本地种不变;引进种只有DN2不变,其他种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在低光区叶片更容易达到较高的光化学效率,在高光区反而随光的增强而有所降低,这体现了植物叶片对强光的自我保护特性;CO2同化效率与光化学效率成正相关,随光化学效率增强不断增强,当达到0.5~0.6时开始降低,变成负相关.
尤鑫龚吉蕊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
皇甫川流域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特征分析
2011年
利用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主要气候要素数据和1979~2000年准格尔旗统计数据,采用净初级生产力(NPP)计算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陆地植被NPP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NPP的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变化显著。各乡镇NPP动态变化一致,且年际变化显著。流域NPP空间差异明显,东南部较高、西北部相对较低,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一致。②1979~2000年皇甫川流域各乡镇粮食单产增长趋势明显,且年际波动显著,在有些年份降水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粮食单产空间差异明显,北部高,东南部居中,西部低。③皇甫川流域NPP和粮食单产的时间相关性较为显著,而空间相关性不明显。这与NPP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而粮食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农业政策和科技投入等综合影响有关。
孙特生李波张新时
关键词:皇甫川流域气候变化NPP粮食单产
两种杂交杨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能利用被引量:11
2009年
比较研究了伊犁地区两种杂交杨伊犁杨1号(Populus deltaids'cv-64'(P64))和伊犁杨小叶杨(P.simonii canaden×P.russkii-9(Jia))对太阳辐射光能的利用和耗散特性。两种杂交杨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高光量子通量密度(PFD)阶段Pn达到20.1%的差距;实际最大光化学猝灭ΦPSII日变化均呈"U"型,于16:30时,P64的ΦPSII达到最低值,而Jia的值于14:30时达到最低(Jia>P64);光合系统的闭合程度(L)在14:30时均出现一个短暂回落,全天平均闭合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6:30同时达到最大值(Jia>P64),两者NPQ全天相差31.7%。叶片转化吸收太阳能热能耗散(E.D)和光化学反应转化的光能量(E.P)进行估算表明:在PFD较低的环境条件下,两种杂交杨将吸收的光能50%以上用于光化学猝灭;在PFD较高的环境条件下,P64的E.P值比例大于Jia,两者全天的E.P值没有太大的差异,P64的E.D值显著大于Jia的E.D值(p>0.01),而P64的E.D值占全天转化能量的比例小于Jia。P64和Jia的E.P达到最大的估算值时,其E.D也达到了最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杂交杨对高光能形成不同的适应机制,P64利用更多的太阳能进行光化学猝灭反应,而Jia利用更多的太阳能进行非光化学猝灭反应,减缓强太阳辐射伤害;两种杂交杨用于光化学能量分配的比例P64大于Jia,而Pn值在强辐射阶段和全天平均值、累积值均出现Jia>P64。结果证明,仅通过杂交杨本身叶绿体对光的荧光特性反应计算接收到的光能中有多少能量被利用与实际植物光合速率的转化的干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种杂交杨光化学实际固定碳和转化光能的多少的内在关系需进一步的研究。
尤鑫龚吉蕊葛之葳段庆伟安然陈冬花张新时
关键词:非光化学猝灭
新疆天山北坡西台子人工草地畜牧业发展范式及其可行性综合评估
2009年
新疆草地主要由于过牧而退化严重,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迫切需要建立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范式。本研究以阜康市三工乡三工村的西台子人工草地畜牧业示范工程为例,运用生态经济综合评估理论对这一发展范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其可行性和示范价值。
董云杨凌志严茂超董孝斌
物联网技术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应用前景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在替代能源、环境保护、减少碳排放、促进农民增效和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把物联网概念引入生物质能源领域,打破了传统思维模式,拓宽了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利用物联网技术化解生物质能源开发中遇到的原料种植、加工转换、技术研发、管道输送等问题,必将改变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促进其向更少物耗、更多绿色、更多感知、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的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谢芳乔玉冰董孝斌
关键词:生物质能物联网智能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