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5DFA20930)
- 作品数:3 被引量:95H指数:3
- 相关作者:效存德秦大河卞林根王宁练任贾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国际冰冻圈研究动态和我国冰冻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83
- 2006年
-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与冰冻圈(CliC)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其气候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正日趋显著并广泛地影响到西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水资源持续利用,因而不仅具有科学上的重要性,而且具有国家战略需求上的紧迫性。提出未来我国冰冻圈研究应重点加强冰冻圈过程研究、记录研究、冰冻圈与气候模拟、冰冻圈与水资源以及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对策综合评估等5个方面的工作,逐步完善并形成我国冰冻圈科学体系。
- 秦大河效存德丁永建姚檀栋卞林根任贾文王宁练刘时银赵林
- 关键词:冰冻圈水资源环境脆弱性可持续发展
- 雪冰黑碳的气候效应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黑碳气溶胶沉降到雪冰表面后,使雪冰反照率降低从而导致气候增暖的效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首先提出了雪冰黑碳的气候效应问题,然后介绍了国际上相关研究的进展,并提出加强此项研究对提高中国区域气候认识的意义。
- 明镜效存德秦大河Helene Cachier
- 关键词:反照率气候效应
- 极地气象与全球变化被引量:4
- 2007年
- 目前,全球变化加快,极地地区变化尤为突出,这对区域或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最明显的证据是极区的冰川和冰雪范围持续减少,永久冻土在消融和消失,北冰洋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极地环境的变化跟地球其它区域的变化息息相关,如臭氧洞的形成与来自低纬度的污染物积聚有关。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非常重要,不断地给我们提出新的科学挑战。极地冰盖下和大面积海冰下存在着大量的未知领域,许多极地研究的前沿问题实际上存在于传统学科的交叉领域。因此,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联(ICSU)共同发起并于2007年3月1日启动实施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IPY),旨在为极地气象学、海洋学、冰川和水文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观测做出贡献,有助于发展更精确的海-冰-大气环流模式,进一步提高对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的预测和预估水平。
- 卞林根陈百炼辛羽飞
- 关键词:全球变化国际极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