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2011ZYC-A43)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兴灿刘淼何东陆洪江刘琦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5篇腰椎间盘
  • 5篇椎间盘
  • 5篇成像
  • 3篇腰椎间盘退变
  • 3篇退变
  • 3篇椎间盘退变
  • 3篇弥散
  • 3篇弥散系数
  • 3篇表观
  • 3篇表观弥散系数
  • 2篇张量成像
  • 2篇弥散加权
  • 2篇弥散加权成像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张量
  • 2篇扩散张量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腰痛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1...

作者

  • 7篇陈兴灿
  • 4篇刘淼
  • 3篇何东
  • 2篇陆洪江
  • 1篇毛佳伟
  • 1篇潘永青
  • 1篇赵凯宇
  • 1篇刘超
  • 1篇王海涛
  • 1篇刘琦
  • 1篇沈华东
  • 1篇潘永清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功能与分子医...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RI表观弥散系数用于腰椎间盘退变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用于腰椎间盘退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腰痛患者进行腰椎MRI常规序列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测量每个腰椎间盘平均ADC值,分析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与退变分级、解剖部位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退变分级腰椎间盘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退变分级越高,其平均ADC值越低;相同退变分级不同解剖部位腰椎间盘平均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H=36.71、11.51、21.32,P〈0.05或001),解剖部位与Ⅱ~Ⅳ级ADC值呈正相关(r=0.41、0.40、0.55。均P〈001),越接近足侧腰椎间盘其平均ADC值则越高。结论MRIADC值能够定量评估椎间盘退变,间接反映退变椎间盘微观结构的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赵才勇陈兴灿刘淼陆洪江毛佳伟沈华东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更年期慢性下腰痛女性椎体骨密度与Modic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既往文献报道女性Modic改变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推测可能与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导致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本文对更年期慢性下腰痛女性椎体骨密度与腰椎MRI上Modic改变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椎体骨密度在Modic改变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选择慢性下腰痛更年期女性205例,行椎体骨密度测定及腰椎MRI检查,测定椎体骨量并观察影像学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其骨量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128例)、骨量减少组(58例)及骨质疏松组(19例)。比较3组Modic改变的发生率,分析椎体骨密度与Modic改变的关系。结果 205例患者中,骨量正常128例,Modic改变44例(I型19例,II型22例,III型3例),发生率为34.4%;骨量减少58例,Modic改变34例(I型15例,II型17例,III型2例),发生率为58.6%;骨质疏松19例,Modic改变15例(I型6例,II型7例,III型2例),发生率为78.9%。3组间Modic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5,P<0.05)。Pearson列联系数C=0.29<0.40。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Modic改变发生率均高于骨量正常组(χ2=9.636、13.680,P<0.01),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间Modic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5,P>0.05)。结论更年期慢性下腰痛女性椎体骨密度与Modic改变有相关性。Modic改变的发生率随着椎体骨密度的减低而升高,但其关联性较弱,Modic改变的发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除椎体骨密度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谷学智陈兴灿刘淼何东赵才勇王海涛
关键词:更年期腰痛骨密度女(雌)性
表观弥散系数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腰椎间盘退变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客观、无创、早期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对病变的预防、临床诊疗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MRI是目前诊断椎间盘退变最为简单、准确而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常规磁共振T2WI强调退变椎间盘形态和信号的改变,缺乏椎间盘退变量化的评价标准.椎间盘水分子弥散受损是椎间盘退变标志性改变[1],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唯一能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通过测量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可以定量评估椎间盘自由水的弥散运动,间接反映椎间盘蛋白多糖、胶原分子等微观信息[2,3],因此,ADC值对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就DWI-ADC值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赵才勇陈兴灿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表观弥散系数水分子弥散弥散加权成像ADC值
正常腰椎间盘纤维环MR纤维示踪图的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扩散张量成像纤维示踪技术(FT)无创显示正常腰椎间盘纤维环微观结构的能力。方法随机选取30例年轻健康志愿者,进行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DTI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所得腰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二者一致判定为PfirrmannⅠ~Ⅱ级的腰椎间盘纳入研究,利用DTI原始数据将所得腰椎间盘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其椎间盘的FT图,按照FT图上纤维环的形态、连续性制定FT图分型标准,将其分为规则连续型和规则不连续型。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χ~2分析。结果共有90个正常腰椎间盘(PfirrmannⅠ~Ⅱ级)纳入研究。PfirrmannⅠ级腰椎间盘32个,其中纤维环FT图规则连续型16个、规则不连续型16个;PfirrmannⅡ级腰椎间盘58个,其中纤维环FT图规则连续型30个、规则不连续型28个;经χ~2检验,χ~2=0.025,P=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腰椎间盘纤维环FT图分为规则连续型和规则不连续型两种,为研究病变腰椎间盘纤维环提供参考信息。
闫春丽刘琦岳承红苏娜陈兴灿
关键词:纤维环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3.0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腰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腰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9例腰痛或腰腿痛患者行腰椎DTI扫描,共获得82个腰椎间盘。在常规MRI上将82个腰椎间盘分为未膨出、膨出、突出、脱出等4个类型,按照纤维示踪(FT)图纤维环形态学改变分为完整型、断裂型、不规则型,比较FT图与常规MRI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价值;同时分析国际公认用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Pfirrmann(Pm)分级与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FT图与常规MRI表现不完全符合;不同FT图分型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分级与ADC值呈负相关(rs=-0.643,P<0.05),与FA值呈正相关(rs=0.712,P<0.05)。结论 3.0T MR DTI在阐述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定量评价退变程度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在临床工作中,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诊断首选常规MRI。
刘超陈兴灿刘琦闫春丽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腰椎间盘退变
自控腰椎纵轴加压器诊断隐匿性腰椎退行性变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自控腰椎纵轴加压器对隐匿性腰椎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自制"自控腰椎纵轴加压器"对120例腰腿痛(98例坐骨神经痛、22例腰痛)患者行腰椎纵轴加压CT/MR检查,所加压力不超过患者体质量的50%,并与常规腰椎CT/MR检查进行比较,硬膜囊面积减小(>15mm2)并降至75mm2以下、侧隐窝狭窄、椎间盘突出或程度增加等异常征像为腰椎纵轴加压检查的附加有效信息(AVI)。结果 120例中43例存在AVI,包括硬膜囊面积减小33例,椎间盘突出11例和突出程度增加15例,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12例。9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中40例(40/98,40.82%)出现AVI,22例腰痛患者中仅3例(3/22,13.64%)出现AVI(P<0.05)。结论腰椎纵轴加压CT/MR检查对显示腰椎及椎管的隐匿性退行性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陈兴灿潘永青赵凯宇刘淼何东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变磁共振成像
腰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致痛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25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男15例,女10例)的30个髓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腰椎MRI常规序列评价其退变程度(Pfirrmann分级),弥散加权成像测量其平均ADC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TNF-α和IL-6蛋白含量。结果 30例手术腰椎间盘中,Ⅲ级10例,Ⅳ级20例,致痛椎间盘髓核区可见TNF-α、IL-6表达。同一退变级别(Ⅲ、Ⅳ)L5/S1椎间盘ADC值、TNF-α和IL-6蛋白含量均高于L4/5,进一步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Ⅳ级,L4/5与L5/S1椎间盘ADC值、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v/ADC=-2.52,tIV/TNF-α=-2.21,均P<0.05)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致痛椎间盘平均ADC值与其TNF-ɑ、IL-6表达相关。
赵才勇何东刘淼陆洪江潘永清陈兴灿
关键词:表观弥散系数TNF-ΑIL-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