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5DFA20940) 作品数:6 被引量:157 H指数:4 相关作者: 刘艳 罗勇 赵宗慈 江滢 陈德亮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全新世初期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尝试用一个完全耦合的大气-海洋-植被模式(Atmosphere-Ocean-Vegeta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AOVGCM)模拟全新世初期的地球气候.模拟结果表明,耦合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全新世初期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基本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气候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模型支持.就全球平均而言,11ka BP冬季地表气温比现代约低1.6 K,夏季比现代低约0.3 K;大气温度从低层到高层有不同的表现,高层反映了太阳辐射的重要作用,而低层气候对下垫面(如冰川、植被和海洋等)的影响比较敏感.从区域分布来看,11 ka BP冬季大部地区比现在偏干,但热带太平洋和南半球少部地区降水偏多;夏季大部地区比现在偏湿,亚洲和非洲季风偏强,主要的季风区降水偏多. 刘艳 孙颖 S. P. Harrison关键词:数值模拟 近50年我国探空温度序列均一化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8 2008年 利用1958—2005年我国116个站探空温度序列研究了我国高空温度变化趋势。首先通过静力学质量控制和两相回归法对原始序列进行了均一化处理。我国探空温度序列存在明显的间断点,间断点的订正对于序列的趋势影响较为显著。缺测率是影响我国探空温度序列应用性的重要因子,也是区域平均趋势统计中台站取舍的指标,减少台站总数会削弱我国对流层升温和平流层降温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70作为最小资料有效率标准最为合理。为满足最小资料有效率,选取92个站统计我国高空温度变化趋势的区域平均值。结果表明:1958—2005年,平流层下层和对流层上层降温,对流层中、低层升温;高空温度变化趋势与研究时段明显相关,1958—1978年我国高空大气整层均为降温;1979—2005年,对流层中低层升温最为明显,增暖的幅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400hPa以上各层转为降温。对流层的升温始于20世纪80年代,升温幅度与全球尺度的平均值有所不同。 郭艳君 丁一汇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地区极端强降水模拟的检验 以中国地面观测1961-1999年逐日降水资料作为观测基础,初步分析了18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地区20世纪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分析模式对不同级别降水的模拟发现,各模式模拟中国地区的1-10mm小雨日数普遍明显偏多;... 张莉 丁一汇关键词: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极端强降水 文献传递 未来我国极端温度事件变化情景分析 被引量:29 2008年 基于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单向嵌套该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HadCM3高分辨率的大气部分HadAM3P,检验PRECIS对我国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极端温度事件的模拟能力,分析IPCCSRES(Special Reporton Emission Scenarios)B2情景下未来2071—2100年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我国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响应。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PRECIS能够较好地模拟我国气候基准时段极端温度事件的局地分布特征。IPCC SRESB2情景下,预估未来2071—210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出现频率均比气候基准时段高5倍以上;霜冻日数将呈减少趋势,我国南方地区的减少趋势大于北方地区;暖期持续指数整体将呈增加趋势,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中西部、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增加显著;冷期持续指数整体将呈减少趋势,且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及内蒙古、青藏高原大部地区的减少幅度将达到90以上。 张勇 曹丽娟 许吟隆 董文杰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 极端温度事件 近50年我国风向变化特征 被引量:58 2008年 利用我国基本和基准气象台站1956—2005年的一日4次风向和风速资料,对近50年我国风向变化做了尝试性分析。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年最大风向频率呈减小趋势,其中西北、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大风向频率减小趋势最为显著,只有西部个别地区略有增加;全国大部分地区年最大风向频率对应的风速均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同时,年最大风向频率对应的风速减小趋势比年平均风速的减小趋势更为显著,最大风向频率对应的风速减小是平均风速减小的主导因素;我国冬季主要盛行的偏北风和夏季主要盛行的偏南风都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偏北风(冬季)和偏南风(夏季)的减小主要是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减弱造成的。 江滢 罗勇 赵宗慈关键词:风向 风速 气候变化 未来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径流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36 2008年 采用新安江月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1961—2000年历史月气候资料和4个CGCMs的3个SRES排放情景下(B1,A2,A1B)未来降水和气温情景模拟结果,对过去淮河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检验并对未来2011—2040年的径流影响进行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文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年、月流量以及多年平均值和季节的变化;年流量模拟一般好于月流量,淮河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如王家坝、鲁台子、蚌埠的年流量模型效率系数均在80以上;多年平均值模拟效果好,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10。多数CGCMs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模拟结果表明:未来2011—2040年,淮河流域气候将趋于暖湿,但年径流量将可能以减少趋势为主。这对淮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东线调水工程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淮河流域大部分区域2011—2040年月径流量减少将主要发生在1月和7—12月,变化趋势较为确定;4—6月,径流量将以增加趋势为主,不确定性较大;2—3月,径流具有增加趋势的地区多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具有减少趋势的地区则多分布在淮河干流及以南地区和洪泽湖、平原区,这些地区增加或减少趋势的不确定性较大。 高歌 陈德亮 徐影关键词:气候变化 径流 水文模型 淮河流域 古气候模拟进展 被引量:3 2008年 古气候模拟对研究古气候变化,检验模式模拟与现代气候状况完全不同的古气候的能力,以及未来气候预测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国际古气候对比项目(PMIP,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开展十多年来,取得了许多成果,我国科学家在古气候模拟方面也做了相当的研究.本文通过介绍古气候模拟的方法,评述PMIP试验和其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科学家所做的研究工作,以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古气候模拟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刘艳 S.P.Harrison关键词:古气候模拟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