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1200)

作品数:11 被引量:80H指数:6
相关作者:徐兴永于洪军刘文全苏乔曹建荣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聊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地下水
  • 3篇莱州湾南岸
  • 2篇水化学
  • 2篇土壤
  • 2篇污染
  • 2篇海水入侵
  • 1篇等值线
  • 1篇等值线图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下水化学
  • 1篇地下水埋深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多项式
  • 1篇多项式拟合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 1篇遥感
  • 1篇入侵

机构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聊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作者

  • 6篇徐兴永
  • 5篇于洪军
  • 4篇刘文全
  • 4篇苏乔
  • 3篇毕延凤
  • 3篇曹建荣
  • 2篇徐秀丽
  • 2篇谷东起
  • 1篇杨慧良
  • 1篇付军
  • 1篇刘衍君
  • 1篇杨顶田
  • 1篇苗青
  • 1篇明洁
  • 1篇杨超宇
  • 1篇高岩
  • 1篇黄翀
  • 1篇张顺峰
  • 1篇王勇
  • 1篇吴桑云

传媒

  • 2篇海洋通报
  • 2篇海岸工程
  • 1篇化学分析计量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岸带陆源水污染负荷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综合采用GM(1,1)模型和曲线拟合法,建立了适合海岸带的陆源水污染负荷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烟台市,对2009—2013年的主要污染负荷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点源污染负荷中,生活废水所占比例最大,政府应当加强生活用水管理;工业废水污染负荷总体呈增大趋势,但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下降;旅游废水污染负荷所占比例最小,但近年来增长迅速;生活废水排放的氮磷占点源氮磷污染总负荷的66%,是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农业非点源中的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氮磷占总氮磷污染负荷的一半以上,具有最大的氮磷污染潜在隐患。
毕延凤温小虎赵平萍王勇刁美娜
关键词:水污染污染负荷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海岸带
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分段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在ERDAS、ArcGIS等软件支持下,利用3S技术将1期研究区植被分布图和3期遥感影像,提取出4期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分布图,并对这4期的湿地景观属性数据进行分段对比,即按照控制研究区湿地景观分布的不同影响因素,将研究区从北向南分为3段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盐城滨海湿地在1980—2008年期间,自然景观,包括河口水域、盐蒿滩、芦苇沼泽、互花米草滩等面积减少41 692.8 hm2,减少了49%。人工景观,包括养殖水域、盐田、建设用地、耕地等面积增加97 890.4 hm2,增加了180%;控制三个区域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表现为:侵蚀作用、侵蚀淤积混合作用和淤积作用;控制整个研究区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围垦。
闫文文谷东起吴桑云明洁
关键词:滨海湿地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演化过程及成因被引量:18
2013年
莱州湾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最为严重和最为典型的地区。对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演化过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按莱州湾地区的海水入侵成因,可将研究区按海水入侵类型分为:原生海水入侵区、混合海水入侵区、人类活动干扰区、入侵后退区和无入侵区,并针对其成因类型提出工程技术措施、生态防治和行政管理三方面的综合防治对策。
苗青陈广泉刘文全徐兴永苏乔于洪军
关键词:海水入侵
环渤海区域近海污染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1
2012年
随着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排入渤海近海的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诱发水质恶化、赤潮、湿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文章综合最新的统计数据,对近10年来环渤海区域近海的污染现状、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可为环渤海区域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张顺峰于洪军徐兴永曹建荣刘文全苏乔
关键词:环渤海近海污染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地下水质连续、渐变和边界模糊的特征,利用规格化变换对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化学组分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夹角余弦法作为相似系数,用平方法计算传递闭包构造模糊等价矩阵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将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划分为3类并绘制其平面分区图。在此基础上,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技术的箱线图分别识别各类地下水各组分的分位数、中位数、极值等数据分布情况,并结合Radial图绘制各类地下水各组分均值;利用基于CA舒卡列夫分类方法的Piper三线图识别了各类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最后在相关分析基础上选取代表性指标绘制等值线图,结合模糊聚类分区探讨了分区各指标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内在机理。综合上述分析,定义Ⅰ区为海水入侵重点治理区,Ⅱ区为海水入侵综合防范与整治区,Ⅲ区为卤水区。
毕延凤于洪军徐兴永苏乔
关键词:莱州湾南岸等值线图
纹理分析方法在海岸带地物分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在海岸带地物分类过程中引入纹理特征分析,提出了逐步判别法用于纹理特征值的筛选,从192个纹理特征值组合中优选出5种最能代表海岸带地物纹理信息的特征值进行分类实验,不仅使纹理特征集得到了有效的降维,而且保证了分类精度。在纹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图像纹理的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实现了基于纹理信息的海岸带地物分类,分类精度达到83.4%。
杨慧良付军谷东起
关键词:纹理特征值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区土壤盐渍化驱动力分析与生态对策被引量:10
2012年
滨海土壤盐渍化问题是海岸带区域典型灾害之一,近30年来海水入侵加剧了灾害的发展。为了研究海水入侵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过程和程度,选取莱州湾南岸昌邑市北部滨海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下水和土壤样品的采集、整理和化学分析,通过Excel和SPSS相关模块的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微地貌、海水入侵、土地利用方式等9个主要影响因子对滨海土壤盐渍化的影响过程,并对各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矿化度(TDS)与土壤全盐量相关系数达0.87,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具有典型相关关系;海水入侵是引起滨海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因素;最后,遵循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提出了3方面的防治盐渍化生态修复措施。
刘衍君曹建荣高岩刘文全徐秀丽
关键词: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驱动力莱州湾南岸
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Cl~–和SO_4^(2–)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浸提液中的Cl–和SO42–。选择2.0 mmol/L Na2CO3–1.3 mmol/L NaHCO3混合液为淋洗液,流速为2 mL/min,在此条件下,Cl–保留时间为1.96 min,SO42–保留时间约为12.26 min,Cl–,SO42–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8,10~30 mg/L范围内与色谱参数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7,Cl–,SO42–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8%,105.4%,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n=6)。该法适用于土壤中Cl–和SO42–的测定。
徐秀丽刘文全徐兴永马恭博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土壤
经验模态与小波分解在光学遥感内波参数提取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内波遥感参数提取是利用遥感影像研究海洋内波的重要手段,通过提取内波的基本参数可以对海洋内波的生成与传播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小波分解与高阶多项式拟合从光学影像中提取内波半波宽度的方法。经验模态分解与小波分解对内波剖面数据进行尺度分解,根据归一化方差最大来提取内波分量;多项式拟合基于内波剖面的亮暗条纹变化完全由内波调制的假设,对数据进行拟合,并根据一阶导数来提取半波宽度。用南海北部东沙岛附近2004年7月10日的中-巴资源卫星(China-Brazil 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CBERS)影像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能较好地提取所需参数,获取的内波半波宽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方法在处理非平稳及非线性遥感数据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基于一维非线性内波理论,通过提取的内波半波宽度,辅以水深和混合层深度数据,反演了内波的振幅。
叶海彬杨顶田杨超宇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小波分解多项式拟合光学遥感内波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演化被引量:8
2014年
2009年4月~2010年3月连续2年对黄河三角洲19口地下水监测井进行观测并对地下水离子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了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水化学类型及演化规律,为揭示区域地下水环境特征和演化具有现实意义。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pH值变化较小,地下水埋深较浅且年内变化幅度为1.0~3.0m,但矿化度和各离子差异明显,地下水以Na+、cl-占绝对优势;矿化度较低的测井的离子浓度变幅较小,反之,矿化度高的测井离子浓度变幅较大;地下水化学类型分为氯化物型、重碳酸盐氯化物型、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型和硫酸盐重碳酸盐型四大类型,主要包括Na+.C1-、Na+.C1-.Hco;、Na+.C1-.Hcoi、Na+-CI-.Hcoi.sol-、Na+.Hcoi.C1-.SO2,-和Na+-SO2+Hcoi六种子类型,氯化物型主要分布于广饶县成水入侵区和滨海区域,重碳酸盐氯化物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型分布在广饶县咸水入侵区,硫酸盐重碳酸盐型主要分布在靠近黄河流路附近;根据黄河三角洲流路变迁和Gibbs模型,黄河三角洲地区水样化学组成均落在Gibbs提出的BoomerangEnvelope模型右上翼,表明研究区水样化学组成主要受蒸发和沉淀作用,海水控制起次要作用,土地利用变化、灌溉、施肥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亦不能忽视。
曹建荣徐兴永于洪军黄翀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水化学水化学类型黄河三角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