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02-2)

作品数:13 被引量:128H指数:7
相关作者:朱清科赵彦敏赵维军王瑜聂立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土壤
  • 8篇黄土区
  • 7篇陕北黄土区
  • 4篇植被
  • 3篇地形
  • 3篇油松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微地形
  • 3篇黄土高原
  • 2篇养分
  • 2篇植被盖度
  • 2篇植被恢复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多样性
  • 2篇生物土壤结皮
  • 2篇土壤结皮
  • 2篇土壤养分
  • 2篇人工林

机构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国家林业局
  • 2篇泰山学院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榆林学院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 1篇安徽省水利水...
  • 1篇北京国电清新...

作者

  • 12篇朱清科
  • 4篇赵维军
  • 4篇赵彦敏
  • 3篇李镇
  • 3篇马欢
  • 3篇聂立水
  • 3篇王瑜
  • 2篇赵磊磊
  • 2篇张国全
  • 2篇艾宁
  • 2篇孙宾
  • 2篇陈文思
  • 2篇秦伟
  • 2篇张岩
  • 2篇赵荟
  • 2篇赵兴凯
  • 1篇邝高明
  • 1篇杨苑君
  • 1篇王蕊
  • 1篇何远梅

传媒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北黄土区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究气候因子对油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机制,为在半干旱黄土区构建稳定、可持续的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西吴起县典型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样地平均木的胸径和根茎处的圆盘样本,并从吴起县气象站获取当地1970-2009年的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利用树轮年代学和年轮气候学的相关方法,研究该地区气候因子对油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1)生长季前降水量和生长季气温是影响研究区油松人工林生长及稳定性的关键限制性因子,且气温主要通过影响油松林土壤水分条件来影响年轮宽窄;(2)油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雨季中后期(8-10月)和当年1月降水量,尤其是当月>10mm的有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对于当年3月,只与>10mm的有效降水总量显著相关(P<0.05);(3)油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9月及当年5,8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当年4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陕北黄土区吴起县油松人工林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期为前一年生长季后期(8-10月)和当年生长季初期(4-5月)。
梁非凡朱清科王露露李萍郑学良赵彦敏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气候因子径向生长陕北黄土区
陕北黄土区植被特征对坡面微地形的响应被引量:13
2016年
为掌握陕北黄土区不同植被特征对坡面微地形的响应,以陕西省吴起县合沟流域半阴、半阳2个坡向的原状坡及其5种微地形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坡向各类微地形的物种组成、草本生物量、植被盖度及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各类微地形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植被盖度、草本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指数多优于原状坡,其中切沟和塌陷的植被状况最优,其次为浅沟和缓台,陡坎最差;2)各类微地形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切沟>塌陷>缓台>浅沟>陡坎>原状坡,其中切沟和塌陷的植物群落所处的自然演替阶段高于其他微地形;3)经过15年自然恢复,半阳坡形成以星毛委陵菜、赖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半阴坡形成以铁杆蒿、茭蒿等地带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半阴坡各类微地形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状况、草本生物量、植被盖度以及植物多样性特征指数均优于半阳坡。掌握不同微地形植被配置的差异,有助于提高陕北黄土区植被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卢纪元朱清科陈文思王瑜
关键词:微地形物种组成植被盖度植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
BGB微生物菌剂对黄土高原区域土壤与油松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区域油松造林中施用BGB微生物菌剂对油松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的影响,以及土壤养分与水分的变化,为BGB微生物菌剂在黄土丘陵地区的植被恢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在不同坡面处施用3种量的BGB微生物菌剂,观察不同量的处理对油松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BGB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促进苗木树高、地径的增长;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中各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含水量,且影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坡度的降低而变大。其中对土壤中速效磷和有机质的影响最显著;BGB微生物菌剂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含水量,并且在土壤20—40cm处作用较明显。[结论]BGB微生物菌剂对油松造林成活率、生长量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影响。
金星朱清科聂立水张国全孙宾朱嘉磊
关键词:油松黄土高原成活率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
基于通径分析的陕北黄土坡面径流产沙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对陕北半干旱黄土区16场有径流产沙发生的次降雨数据进行收集,以径流量和产沙量为因变量,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坡度、坡向、降雨量、降雨历时、场均雨强、I5、I10、I15、I30、土壤密度、土壤稳渗率作为自变量,在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径流量及产沙量的主要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盖度、降雨量、降雨历时、I30、稳渗率是影响径流量的主要因素,径流量、植被盖度、坡度、降雨量、场均雨强、I15、土壤密度为影响坡面降雨产沙量的主要因素;2)降雨历时、降雨量、I30对径流量起到决定性作用,且对径流量产生影响的直接影响因素排序为降雨历时>I30>降雨量>植被盖度>稳渗率,而间接影响排序为降雨量>降雨历时>稳渗率>I30>植被盖度,决定系数排序为d降雨量·降雨历时>d降雨历时·降雨历时>dI30·I30>d降雨量·降雨量>d植被盖度·植被盖度;3)径流量、降雨量、I15对产沙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产沙量影响因素排序:从直接通径系数来看,径流量>I15>土壤密度>降雨量>场均雨强>植被盖度>坡度;从间接通径系数来看,降雨量>场均雨强>植被盖度>I15>土壤密度>径流量>坡度;从决定系数来看,d径流量·径流量>d径流量·降雨量>d径流量·I15>dI15·I15>d土壤密度·土壤密度>d降雨量·降雨量。
艾宁魏天兴朱清科葛根巴图秦伟赵兴凯赵维军马欢杨苑君
关键词:通径分析径流量产沙量
陕北黄土区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及敏感性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陕北黄土区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的变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及敏感性适中,无强变异性和高度敏感指标。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pH为弱变异性指标或不敏感指标;非毛管孔隙度、碱性磷酸酶、速效氮、速效钾、含水量、过氧化氢酶、全磷、全钾、CaCO3和CEC为中等变异性指标或低度敏感指标;蔗糖酶、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和脲酶为中等变异性指标或中度敏感指标,是土壤质量恢复与调控的主要目标。不同微地形对有机质、全氮、土壤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速效磷和速效氮等土壤动态质量指标的变异性起主导作用。在陕北黄土区土壤质量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微地形类型,可选择中度敏感指标。
卜耀军朱清科包耀贤赵维军赵彦敏张宏芝
关键词:微地形陕北黄土区
陕北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被引量:13
2015年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分消耗土壤水分及其稳定性的特征。选取陕北黄土区3种典型人工林地—油松林、山杏林和沙棘林下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选取荒草地为对照组,分析研究其土壤水分在0-180 cm土层内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剖面垂直分层特点。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地及山杏林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减小速率分别是0.019 3、0.020 9%/cm,人工沙棘林地及荒草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004 6、0.086 3%/cm;根据变异系数法,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3个层次,分层结果与使用有序聚类法分类的结果较为一致。
王瑜朱清科赵维军王利娜马欢梁非凡赵兴凯李安怡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水分黄土区
黄土区封禁流域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陕北黄土区封禁小流域中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影响,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合沟流域为研究区,以藻类地衣苔藓结皮、藻类地衣结皮、藻类苔藓结皮和物理结皮(对照)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物结皮类型对结皮层及其以下土层(2~5cm和5~10cm)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物理结皮相比,3种生物结皮均能显著提高结皮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P<0.05),改善效果的大小顺序为藻类地衣苔藓结皮>藻类苔藓结皮>藻类地衣结皮>物理结皮。生物结皮对结皮层以下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其改良效果为藻类地衣苔藓结皮最好,藻类地衣结皮和藻类苔藓结皮次之。生物结皮的不同发育阶段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生物结皮的形成与发育能显著改善结皮层及其以下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提高表层土壤的生物活性。
赵彦敏朱清科张岩赵维军李镇马欢王露露郑学良王瑜梁非凡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黄土区
陕北黄土区不同地形自然恢复的植物多样性被引量:4
2016年
以陕北吴旗县自然恢复15年的合沟流域为例,探究植被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特征,为半干旱黄土区人工林草植被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样方法,从地貌部位、坡向及坡度3个方面对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合沟流域自然恢复15年后仍以草本群落为主,地带性植被类型是铁杆蒿+长芒草群落;2)先锋乔木和灌木已经出现在沟底和切沟、塌陷地、缓台等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微地形中;3)植物多样性在地貌部位上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梁峁坡、梁峁顶、沟坡和沟底,随坡向的大小顺序是阴坡>半阳坡>半阴坡>阳坡,随坡度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S"形变化,在32°处取得最大值。建议在人工植被建设的过程中,沟底和水分条件好的坡面微地形可以适当配置乔木和灌木,而阳坡陡坡以保护和恢复草本植物为主。
陈文思朱清科卢纪元李镇艾宁于长城
关键词:坡向坡度植物多样性半干旱区
陕北黄土区陡坡土壤水分变异规律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土壤水分是制约陕北黄土区陡坡林草植被建设主要限制因素,深入系统的研究陡坡土壤水分变异规律是科学开展林草植被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陡坡不同季节、不同坡向、不同坡度的土壤水分变异规律尚未见系统的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观测陕北黄土区坡面尺度的自然恢复流域陡坡土壤含水量,研究分析了陡坡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陡坡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陕北黄土区陡坡的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和土壤水分稳定期分别对应3-6、7-9、10-11和12月-次年2月;(2)0~120 cm土层中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活跃。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层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显著;(3)基于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陡坡的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分别为0~40、40~60和60~100 cm。(4)在垂直于陡坡坡面方向上,深度大于40~50 cm的土壤层能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有利于人工植被建设在陡坡开展。
赵磊磊朱清科聂立水秦伟赵彦敏赵荟
关键词:陡坡土壤水分黄土区
黄土高原土壤生物结皮对植物种子出苗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为了解生物土壤结皮对植物种子萌发出苗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于2009年7~8月在陕西省吴起县进行野外调查,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杜梨(Pyrus betulae-folia)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研究生物结皮与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完整结皮、破碎结皮和覆土处理对这4种种子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结皮盖度和厚度的增加,植被盖度和数量显著减少(P<0.01),植被种类有增加的趋势(P>0.05);植物种子类型和结皮类型显著影响种子的出苗率和出苗过程(P<0.01),但两者的交互效应对出苗率影响较小(P>0.05),而对出苗过程影响显著(P<0.01);破碎结皮下的出苗率较完整结皮下的高,与覆土下的种子出苗率无显著差异,是否减慢出苗速率因植物种子类型而异;破碎结皮增加了植物的生物量,覆土条件下的植物根冠比最大,完整结皮是否影响植物的生物量和根冠比因植物种子类型而异。
王蕊朱清科赵磊磊常存马浩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种子出苗植被盖度黄土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