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ZD06109ZD061)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6
相关作者:毕天云高言杨宜勇杨向前景天魁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福利
  • 3篇公平
  • 2篇底线
  • 2篇底线公平
  • 2篇社会建设
  • 2篇西方福利国家
  • 2篇福利国家
  • 2篇福利模式
  • 1篇大型城市
  • 1篇拥堵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保障
  • 1篇社会保障体系
  • 1篇社会福利
  • 1篇社会福利体系
  • 1篇社会管理
  • 1篇社会转型
  • 1篇十六届六中全...
  • 1篇市场经济
  • 1篇市场经济过渡

机构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作者

  • 3篇高言
  • 3篇毕天云
  • 2篇杨宜勇
  • 1篇王阳
  • 1篇吕学静
  • 1篇江华
  • 1篇景天魁
  • 1篇杨向前
  • 1篇潘屹

传媒

  • 2篇经济研究参考
  • 2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物价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城市规划
  • 1篇亚太经济
  • 1篇社会保障研究

年份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整合我国收入保障体系的建议
2012年
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收入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整合的必要性、整合的目标以及收入保障体系普遍整合的具体制度设计。
杨宜勇高言
普遍整合视角的东亚福利模式探析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归纳国内外学术界对东亚社会福利模式的不同分析视角,提出了以普遍整合思想为思维基点的分析思路,阐释东亚福利模式的发展进程,并从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理论导向两个方面对比东、西方社会福利模式选择的差异性,为中国社会福利模式的选择提供启示与借鉴。
江华吕学静
试论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的区别
2010年
建设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但建设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西方福利国家已有60余年历史,中国福利社会刚刚起步;西方福利国家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福利社会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西方福利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多元化的,中国福利社会则坚持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福利国家充满着国内外的政治算计,中国福利社会旨在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西方福利国家更多地追求"高福利",中国福利社会则强调"福利适度化"。
毕天云
关键词:社会建设西方福利国家
试论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的区别被引量:6
2010年
建设中国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和福利水平等五个方面。
毕天云
关键词:社会建设西方福利国家
我国普遍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公共财政支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使得“建立何种类型的社会福利体系”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决策,从补缺型福利向普遍型福利过渡成为了我国社会福利模式构建的核心要义。
王阳
关键词:社会福利体系公共财政支持十六届六中全会社会保障体系社会转型城乡居民
关于整合我国收入保障体系的建议被引量:1
2012年
本研究报告以科学发展观和底线公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了我国收入保障体系的现实运行情况,深入挖掘出了其中存在的五大主要问题,并在充分论证整合我国收入保障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确立了新时期我国收入保障体系普遍整合的五大目标,提出了全面整合我国收入保障体系的全新制度设计,以期增进社会公平,顺利跨越正在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扎实构建社会主义基本福利社会。
杨宜勇高言
民生视域下我国特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问题的解决应实现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核心是公平分配路权和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如:公共交通路权优先;经济杠杆限制小汽车使用;发展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倡导绿色出行、友好驾驶;实现公共资源均等化等。
杨向前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民生公平公共交通
论底线公平视阈下的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体系被引量:8
2011年
底线公平理论的提出,为我国构建需求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在底线公平视阈中,社会成员的不同福利需求可以分为底线福利需求和非底线福利需求两个层次;社会成员的同一福利需求可以分为底线需求和非底线需求两种成分。与此相应,需求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底线福利制度满足社会成员的底线福利需求,体现社会成员权利的一致性;非底线福利制度满足社会成员的非底线福利需求,体现社会成员权利的差异性;跨底线福利制度兼顾同一社会福利需求中的底线需求和非底线需求,体现社会成员权利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毕天云
关键词:底线公平
创新福利模式 优化社会管理被引量:11
2012年
创造适合国情的福利模式,是社会管理成功的基础和奥妙所在。一个好的福利模式要能保持四个基本均衡:经济发展与福利支出的均衡,福利支出中的基础部分与非基础部分的均衡,福利机制中的刚性与柔性的均衡,福利责任结构中的政府与市场、家庭、个人之间的均衡。中国一些富裕农村所搞的集体福利为实现这些均衡提供了实践经验,而这些经验与底线公平理论非常契合。底线公平福利模式具有四个特点和优势:教育为基,劳动为本,服务为重,健康为要。它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文化和社会结构优势,把发展性要素内置于福利模式之中,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内外平衡,为社会安全奠定基础。
景天魁
关键词:福利模式底线公平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模式的相互作用及演变——解析西方福利国家困境被引量:7
2011年
普遍主义是西方福利国家的思想原则。二战以后,根据这个原则西方国家创建了以北欧为代表的覆盖全体公民、综合各种福利项目的福利模式;同时西欧国家开创了如公民权、社会公正、社会进步的理念,其理念是普遍主义福利国家的形成的政治思想基础。几十年后,许多新福利思想已经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新时代。这些理论是否拓展和促进了福利国家及其原则?事实是,在西方,普遍主义已经被逐渐丢掉其核心价值,代之以更实用的、折中的、妥协的福利理论,这些已经远离普遍主义的宗旨;即使依据这些新的理论,西方国家也难以走出困境的怪圈。
潘屹
关键词: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福利国家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