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7SJD82003)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姜涛刘同君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刑法
  • 3篇社会
  • 3篇法律
  • 2篇知识
  • 2篇劳动刑法
  • 2篇法律发展
  • 2篇法学
  • 1篇东航
  • 1篇刑法变革
  • 1篇刑法文化
  • 1篇刑法学
  • 1篇刑法学派
  • 1篇刑事
  • 1篇刑事执法
  • 1篇行政
  • 1篇行政刑法
  • 1篇行政执法
  • 1篇行政执法与刑...
  • 1篇学理
  • 1篇学派

机构

  • 10篇江苏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姜涛
  • 1篇刘同君

传媒

  • 2篇中国刑事法杂...
  • 2篇法律科学(西...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河北法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教育与现代化
  • 1篇法学论坛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09
  • 7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知法律知识化的三个维度
2009年
一个全新的社会,需要一门新的法律科学。法律知识化已成为知识社会背景下中国法学转型的时代要求。尽管法律知识化的主张是多元的,但从其整体看,它承袭了后现代法学的衣钵,坚持以下核心观点:即将法律知识化概括为法律哲学化、法律科学化和法律平民化三个实体逻辑贯通的维度。其中,哲学化的使命是将法学从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还原为一个价值问题;科学化增强了法学理想图景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平民化则打破了法学的神秘性,扩大了公民的法律参与。经由此三个维度,法律知识化之科学含义方能得以丰满和立体化凸现。
姜涛
劳动刑法:理念转变与立法完善被引量:6
2009年
从劳动法治意义上说,劳动刑法是法律理念与法律制度融合的产物。在劳动法治之下,劳动刑法的基本理念应实现从法治国家理念到福利国家理念、从形式法治理念到实质法治理念、从国家优位理念到社会优位理念、从强式公平理念到弱势公平理念的根本转变。以这些更新的理念为根基,劳动刑法立法随之而来也应该发生一些基本变化,即理性定位工会在刑法中的合法地位;协调刑法与劳动法律之间的冲突以及理顺不同劳动犯罪之间的罪责矛盾。
姜涛
关键词:劳动刑法社会本位工会
量刑程序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作为量刑正当性的表征,量刑程序以英国普通法上的"自然正义"及美国宪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为法律渊源,而在英美法系国家风行至今,经久不衰,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构造。中国应在合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独具特色与符合国情的量刑程序。其中,在刑事审判中实行定罪阶段和量刑阶段的分离,从技术与制度上制定量刑的程序规则,从举证和责任上完善量刑的证据规则,是目前中国建构量刑程序要补的"功课"。
姜涛
关键词:量刑程序正当法律程序
劳动者集体维权行动的刑法规制研究——以“东航集体返航事件”为例的思考被引量:5
2008年
东航集体返航事件直接"拷问"着我国刑法的结构性缺陷,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下,刑法对此已经失去其应有的评价功能。西方不少国家以附属刑法的模式对劳动者实施的集体维权行动规定了刑事免责原则,并对之加以正当限制,从而使刑法在劳动法益的保护上发挥了"王牌法"的功能。关照这一事件,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倾斜保护"为基本立场,对劳动者的集体维权行动有所规制,以合理组织对劳动者集体维权行动的反应。
姜涛
关键词:集体维权
法学通说的文明与法学通说的选择被引量:8
2009年
法学在本质上是人类理性的普遍表达,据此可以逻辑地推定法学的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其中,绝对标准是法学家不懈追求的理想,而相对标准经过学界认同则演绎为法学通说。法学通说是一种文明、力量、传统和理性,它不断地推动时代进步和法律发展,为法律文明添加智力支持和思想支撑。法学通说概念之下主要包括"要有一种普遍的主张"、"包括一个或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支持这一主张的某种类型的论证"三个基本要素,而"内在的一致性、简单性、平稳性、形而上学与科学的相容性、理论间的支持"则是法学通说的论证标准。以此为根基,法学通说不仅能够确立而且必须确立。这又使法学通说真正呈现出法学学术及其成长的原貌,学术薪火因此世代相传。
姜涛
关键词:法学家法学理论
追寻理性的刑法变革被引量:3
2009年
刑事法治之下,刑法变革既是根据犯罪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的立法强制性、法定化的过程,又是民众根据自身的传统、利益、价值观等,选择和创造的民主化、认同化的结果。而要构建一种强制化、法定化、民主化、认同化的刑法制度,刑法变革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准确反映特定社会的犯罪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真实反映不同群体的各种现实利益关系;充分反映民众共同的价值观;取得刑法文化上的正当性。而此,正是人类追求刑法变革的应有理性。
姜涛
关键词:刑法变革共同价值观刑法文化
关于创生中国刑法学派的若干问题思考被引量:11
2008年
刑法学派乃是各种刑法理论的派别,产生于刑法理论的发展过程之中。刑事法治建设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刑法学界有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允许存在不同的学派。反观中国,虽然刑法学界因研究领域划分或以所用研究方法分歧等原因而形成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刑法学派的创立尚有较大距离。仍需加强的是,学者们须增强学派意识,促成"百家竞起,异说纷争"的学术研究局面。力创刑法学派,以推动刑法学研究走向世界、走向本真。
姜涛
关键词:刑法学派社会转型学术批评
法治型教育公平观与构建和谐高等教育被引量:1
2008年
和谐高等教育既是评价中国高等教育是否成熟、繁荣的重要标志,又是影响和谐社会进程与高等教育走向的一股巨大力量。文章提出了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和谐高等教育的理念及未来发展图式的两个基本要求。和谐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提出的两个历史性要求,隐含了以法治型教育公平观构建和谐高等教育的内在必然性。
姜涛
关键词:和谐高等教育教育公平法治
劳动刑法:概念模型与立论基础被引量:7
2008年
劳动刑法是法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强化对劳动刑法的探究,既是刑法学学科发展的理论任务,也是劳动法制建设的现实需求。劳动刑法属于新型刑法学分支学科,其边缘性的特征决定了该学科需要相邻学科的学术支持。劳动刑法的起源与发展、核心命题、基本结构及研究方法等基本能揭示劳动刑法的概念模型。法治国、社会法、福利国等理论就像三个孪生姐妹,互相支撑,共同促成了劳动刑法的形成与完善,构成了劳动刑法的共生基础。
姜涛
关键词:劳动刑法立论基础社会法
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机制研究——一个制度性的审视框架被引量:2
2008年
衔接机制对于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有合法性保证、有效性改进两大制度功能,主要包括逻辑上的机制抽离和制度上的规则设计两大板块。首要的是从逻辑上合理定位执法主体间衔接的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其中,主体协调机制是重要前提,执法指导机制是先导力量,信息交流机制是技术平台,激励机制是推动力,利益机制是催化器,约束机制是防腐剂。进而,尚需延伸到制度的层面,建立起案件移送制度、刑事优先制度、行政刑法制度与特殊时效制度。
姜涛
关键词:行政执法刑事执法衔接机制行政刑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