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M2010)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白玉冬赖宝成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九姓
  • 2篇回鹘
  • 1篇党项
  • 1篇德军
  • 1篇叶尼塞
  • 1篇义军
  • 1篇宰相
  • 1篇政权
  • 1篇入朝
  • 1篇史学
  • 1篇天王
  • 1篇娘子
  • 1篇文书
  • 1篇历史学
  • 1篇军政
  • 1篇考释
  • 1篇归义军
  • 1篇归义军政权
  • 1篇国语
  • 1篇高昌回鹘

机构

  • 3篇内蒙古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阜新高等专科...

作者

  • 4篇白玉冬
  • 1篇赖宝成

传媒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民族研究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华西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有关高昌回鹘的一篇回鹘文文献——xj 222-0661.9文书的历史学考释被引量:6
2014年
创作于蒙元时期的回鹘文xj 222—0661.9文书是记录高昌回鹘王国初期历史的一篇珍贵文献。文书第一部分(A—Q)记录了建国伊始的高昌回鹘之势力壮大,第二部分(R—Z)反映了《辽史》记录的与契丹时战时和的阻卜(达靼)诸部,在11世纪初遭受契丹追击后投奔高昌回鹘之史实。文书记录的B(a|¨)t(a|¨)gi应为乃蛮部之前身别贴乞部(Betki/Betkin),乃蛮部应为高昌回鹘之属部。该文书首次证明,高昌回鹘与漠北的达靼诸部保持有密切关系。
白玉冬
关键词:高昌回鹘
十至十一世纪漠北游牧政权的出现——叶尼塞碑铭记录的九姓达靼王国被引量:8
2013年
九姓达靼是十至十一世纪占据蒙古高原中心地域的游牧部落联盟,其名称出现于叶尼塞碑铭中的哈尔毕斯·巴里碑铭。其中,九姓达靼之后的文字,可读作lkaB,相关文句可复原为toquz tatar elik bardm(我去了九姓达靼王国)。通过对哈尔毕斯·巴里碑铭、Elegest1(E10)碑铭、Begre(E11)碑铭氏族印记的对比分析,结合Begre碑铭中出使中国的记录,哈尔毕斯·巴里碑铭纪年应是十世纪。而回鹘文献中部落名称之后的"el"(国)的用法,以及汉籍达靼人的称号,表明当时的九姓达靼是一王国。汉籍记录十世纪时期以国王、天王娘子、宰相名义朝贡宋朝的达靼国,并非"河西达靼",而是九姓达靼。十世纪时期的九姓达靼,堪称"九姓达靼王国"。漠北草原游牧政权的传统,在黠戛斯退出漠北之后并未间断。成吉思汗创建的大蒙古国,应是继承了九姓达靼王国的政权传统。
白玉冬
关键词:宰相
契丹国语“忒里蹇”浅释被引量:2
2013年
契丹语'忒里蹇'或'脦俚寋',是皇后之称。学界对其对应的契丹文字,多有探讨,但未见横向讨论。契丹与回鹘同为阿尔泰语系民族,二者在历史上有过密切接触。回鹘文献中出现trkn一词,多用于可汗称号,或为女王之称,然按回鹘语很难对trkn作出合理解释。忒里蹇与trkn应有密切关系,二者或有相同词源。回鹘语trkn极可能借自曾经统治突厥语族集团的古代蒙古语族集团——柔然或鲜卑,忒里蹇应是契丹语自有词汇。
白玉冬赖宝成
关键词:回鹘
沙州归义军政权大中五年入朝路再释被引量:2
2016年
《大中五年天德军奏状》记录的沙州使节,因党项阻碍灵州路与夏州路,极可能是经由振武入长安。时任振武节度使的李丕,就沙州遣使一事亦向朝廷做了汇报。《新唐书·吐蕃传》混淆了天德军使状文与李丕状文。据契丹攻陷天德军以及沙州遣使中原的时间而言,李盛铎旧藏第32号写本《驿程记》记录的沙州遣使一事应发生在大中五年。《驿程记》作者一行中,包括杜牧《沙州专使押衙吴安正二十九人授官制》中提到的吴安正等人,但未必包括张议潭。大中五年,极可能共有4批沙州使者入朝。
白玉冬
关键词:党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