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FWW012)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曹波姚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殉难
  • 2篇洛伊
  • 2篇镜像
  • 1篇游戏
  • 1篇退行性
  • 1篇情结
  • 1篇自我
  • 1篇自我探索
  • 1篇写作
  • 1篇恋母
  • 1篇恋母情结
  • 1篇精神分析学
  • 1篇贝克特

机构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作者

  • 4篇姚忠
  • 4篇曹波

传媒

  • 2篇外语教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莫洛伊》中莫兰的退行性自我探索被引量:1
2015年
很大程度上,贝克特的小说三部曲模仿了其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在首篇《莫洛伊》中,莫兰寻找莫洛伊的旅程实际上是他从"象征界"回溯到"想象界"去探索自我的旅程。期间,他感到自己像耶稣一样殉难了,无法保持"父性"和与圣父、圣子的"三位一体"。脱下在"象征界"披上的文明外衣后,他发现本真的自我和"母亲莫洛伊"并无二致。正如该小说的两部分叙事构成镜像关系,莫兰和莫洛伊也互为镜像,但因镜面或照镜者自身的瑕疵,这一镜像模糊不清,无助于对照镜者辨别自我的身份。"退化"后的莫兰和颓废的莫洛伊都还是"问题主体",离末篇《无法称呼的人》当中"没有主体的潜意识的世界"尚有距离,是贝克特"失败"文学观的化身。
姚忠曹波
关键词:自我探索殉难
莫洛伊恋母的困境与游戏被引量:1
2014年
在贝克特的小说《莫洛伊》中,由于父亲的缺场或无能,莫洛伊在寻母旅程中一路玩弄恋母游戏,表现出许多跟母亲有关的恋物癖症状;但鉴于母亲的堕落和乱伦的危害,他又借污秽学对母亲大肆谩骂,表现出典型的厌女症状和对父亲法则的最终服从。在笔者看来,莫洛伊是一个从"象征界"向"想象界"退化的"问题主体",其叙事中的种种谜团和杂耍似的游戏都是其恋母困境外化而成的"梦意象",和作者"身处子宫的记忆"密切相关。
曹波姚忠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恋母情结游戏
莫兰的殉难及与莫洛伊的镜像关系
2014年
在贝克特的小说《莫洛伊》中,莫兰先是具有鲜明的"象征界"特征,接到寻找莫洛伊的命令后就开始像耶稣一样遭受殉难;在寻觅的旅途中,他的自我逐步退化成莫洛伊的模样。通过与路人A和C的相遇,隔离在两部分叙事中的莫兰和莫洛伊也构成了令人沮丧的镜像关系。笔者认为,该小说展现的是由"家庭三角"定义的"婴儿主体"的身份在昏暗的镜面中的复杂反射。
姚忠曹波
关键词:殉难镜像
贝克特《莫洛伊》中的“镜像写作”被引量:4
2013年
在《莫洛伊》中,贝克特将主题之一设定为模糊不清的镜像,将叙事的结构原则设定为镜像反射,使小说分裂为互为镜像的两部分叙事,并使两位叙事者之间的镜像关系和路人A与C之间的镜像关系叠加起来,构成复杂的反射模式。小说中结构对称的餐刀架就是其镜像反射模式的物象,具有"缠线板"的功能。本质上,"镜像写作"就是关于问题主题在镜像阶段的认同困境的写作。
曹波姚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