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0807061)

作品数:12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哲杨关林肖蕾王建华张会永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心病
  • 6篇痰瘀
  • 5篇心绞痛
  • 5篇痰瘀互结
  • 5篇绞痛
  • 5篇冠心病
  • 4篇通脉
  • 4篇通脉颗粒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4篇冠心病心绞痛
  • 4篇和血
  • 3篇证候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机构

  • 10篇辽宁中医药大...
  • 7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杨关林
  • 12篇张哲
  • 7篇肖蕾
  • 6篇王建华
  • 5篇张会永
  • 4篇孔德昭
  • 3篇袁东超
  • 3篇王洋
  • 3篇刘悦
  • 2篇关乐
  • 2篇张健
  • 2篇王夏云
  • 2篇王列
  • 2篇齐文诚
  • 2篇陈丽娟
  • 2篇田苗
  • 2篇鲍文静
  • 1篇尹妮
  • 1篇李佳
  • 1篇关雪峰

传媒

  • 4篇中医杂志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杨关林“痰瘀学说”理论发挥被引量:26
2017年
中医"痰瘀学说"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发展日趋完善,杨关林教授是该学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率先提出"血脉病"理论,以"痰借血体,血借痰凝,痰瘀互结,闭阻血脉"立论,较早提出"祛痰化瘀、和血通脉"法论治血脉病,充实和发展了"痰瘀"理论。
刘悦张哲张会永王洋张帆孔德昭高晓宇尹妮李佳杨关林
关键词:血脉病痰瘀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调查
982例心脑合病患者证型分布横断面调查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法初步探讨心脑合病(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全国11家三级医院采集982例心脑合病患者的四诊信息,对患者证型、证候虚实、证素、四诊信息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2例心脑合病患者实证最多,其次为虚实夹杂证,再次为虚证,构成比>5%的证型有痰瘀互结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频率>10%的病性证素有痰、瘀、阴虚、气虚、风及阳亢。证素分布中痰多见于男性,阴虚和气虚则多见于女性;各年龄段均为痰>瘀>阴虚,随年龄的增长,痰和风有比较明显的下降,阴虚和气虚在65岁以后略有上升。在心脑合病高发的4个证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有半身不遂、肢体不遂、胸闷、身体困重、乏力、头晕、神疲、胸痛及少气懒言,出现频率均高于60%。结论心脑合病多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痰、瘀、虚在心脑合病的病性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各证素与性别、年龄有一定关系。
袁东超张哲肖蕾张会永齐文诚王建华陈丽娟杨关林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证素证候
心脑合病中医临床辨识被引量:13
2017年
基于现代血管医学与中医心脑合病的相关性,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论,详细阐述了心脑合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认为心脑合病隶属于中医血脉病范畴;病因包括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年迈体虚、劳倦内伤5个方面;病机主要为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闭阻,治疗上则多分为痰瘀互结、风痰阻络、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四型进行辨证施治。
刘悦张哲关雪峰肖蕾田苗张会永王洋孔德昭唐晶杨关林
关键词:血脉病痰瘀互结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
和血通脉颗粒部分药效学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和血通脉颗粒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作用,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1)小鼠腹腔注射0.6%的冰醋酸,以10 min内小鼠扭体次数为指标(小鼠扭体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2)将小鼠放入装有10 g钠石灰,容积为250 mL不漏气的广口瓶内,以小鼠呼吸停止时间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耐常压缺氧作用;(3)利用肾上腺素造成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观察药物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1)显著减少0.6%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2)显著延长小鼠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3)明显改善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结论:和血通脉颗粒小鼠低剂量组3.9 g(生药)/kg、中剂量组7.8g(生药)/kg、高剂量组15.6 g(生药)/kg具有镇痛作用;具有增强小鼠耐常压缺氧能力的功效;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关乐杨关林张哲鲍文静
关键词:药效学痰瘀互结肠系膜微循环
因子分析结合关联规则探索心脑合病证候特点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索心脑合病(即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5月到2010年7月在我国11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982例心脑合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及因子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心脑合病的证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心脑合病患者出现频率较高的四诊信息依次是:肢体不遂、胸闷、乏力、头晕、身体困重、神疲、少气懒言,胸痛、肢体麻木、舌下脉络紫色等;心脑合病患者证候分为8类:气血亏虚、肝气郁结、痰浊壅盛、脾肾阳虚、痰热内蕴、痰瘀互结、心肾阴虚、气虚血瘀,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心脑合病中医证候可分8型,运用因子分析、关联规则的无监督分析方法研究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
王建华张哲肖蕾张会永杨关林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关联规则证候分类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旨在探讨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搜索TCMSP、BATMAN-TCM系统数据库,对和血通脉颗粒的有效成分及靶点进行筛选,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检索冠心病相关基因,通过Draw Venny Diagram在线程序,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和血通脉颗粒-冠心病-靶基因网络图,在String网站构建其相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R3.6.0软件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和血通脉颗粒有效成分为135个,关键治疗基因89个,有效的疗效机制可能与cAMP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20个通路相关,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有效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β-谷甾醇可以与重要基因PPARG、NOS2、ESR2,ESR1较好结合。结论和血通脉颗粒在治疗冠心病可能具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方治疗冠心病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徐宁阳王群刘悦颜丙丽戴梦竹张哲杨关林
关键词:冠心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和血通脉颗粒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进行和血通脉颗粒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方法:①大鼠舌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以J点升高1.5 mV,T波低平,双向,倒置,ST段下移0.5 mV,心律不齐为心肌缺血指标,计算各组动物心肌缺血百分率,观察药物对抗pit引起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②两次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大鼠心肌缺血,以各时间点ST段偏移的总毫伏数为指标,观察药物对抗ISO引起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③大鼠两次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8 mL/kg,期间冰水刺激,造成大鼠血瘀模型,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④通过检测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浆抗凝血作用;⑤通过检测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结果:①和血通脉颗粒明显降低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百分率;②明显减少异丙肾上腺素引起ST段偏移的总毫伏数(∑ST);③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比黏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④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⑤明显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论:和血通脉颗粒大鼠低剂量组2.7 g(生药)/kg、中剂量组5.4 g(生药)/kg、高剂量组10.8 g(生药)/kg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活血作用;具有抗凝血作用。
关乐杨关林张哲鲍文静
关键词:药效学胸痹心痛痰瘀互结
基于主题模型982例心脑合病患者证候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心脑合病)的证候分类及其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在中国11家三甲医院收集982例心脑合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中医四诊信息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及主题模型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心脑合病的证候。结果:常见的四诊信息:肢体不遂、胸闷、乏力、头晕、身体困重、神疲、少气懒言、胸痛、肢体麻木、舌下脉络紫色等;挖掘出瘀热内蕴、阴虚内热、痰湿阻络、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脾肾阳虚、肝郁脾虚、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肝肾阴虚10类证候,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心脑合病中医证候可分10型,运用主题模型的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
王建华张哲肖蕾孔德昭张健王列杨关林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主题模型证候特征
舌脉指标在心病、脑病、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中的分布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舌脉指标在不同疾病的痰瘀互结证中分布的异同,为异病同治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43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卡方检验、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三病舌脉表现的异同。结果:三病出现频数最高的舌脉指标均为弦脉、滑脉、苔色白等。三病做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有弦脉、滑脉、苔色白等,P<0.05的指标有舌态歪斜、舌态强硬、舌质老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心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边有齿痕,舌紫黯、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脑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舌有斑点,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滑,心脑合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淡黯,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苔滑腻或厚腻、脉弦滑、沉滑或短脉。结论:在不同疾病的相同证型中,舌脉表现大体相同,微小差异。
王建华张哲肖蕾张健王列杨关林
关键词:心病脑病痰瘀互结证
心脑合病血压与中医证型及中医四诊症状间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以心脑合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血压与中医四诊症状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中医证型间关系研究采用频数(构成比)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四诊症状间关系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及ROC曲线法。结果:①心脑合病患者既往史中高血压排在首位,占73.73%。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风痰阻络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及风痰阻络气阴两虚证中的分布高于气虚血瘀证。③建立了心脑合病中高血压与四诊症状的判别模型:高血压=0.926*肥胖+0.879言謇+2.055*腹部凹陷+0.6478舌苔稍后+0.829*燥苔-1.388*半身不遂-1.739*肌肤甲错-0.677*头晕耳鸣-0.898*涩脉-6.048*舌态吐弄+0.29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结论:①高血压患者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中分布排在前四位的是:痰瘀阻络证(82.76%)、风痰阻络证(82.43%)、痰浊中阻证(82.35%)及肝阳上亢证(82.35%)。③本研究挖掘出肥胖、言謇、胸闷程度、燥苔、舌苔滑腻、舌苔黏腻、半身不遂、数脉、涩脉、舌态吐弄等中医四诊症状与心脑合病患者的血压具有相关性,并可建立相应的判别模型。
孔德昭张哲王建华袁东超杨关林
关键词:血压中医证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