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1049)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梁建东刘成才范钦林章颜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师范大学南通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文学
  • 4篇代文
  • 4篇当代文学
  • 3篇知识
  • 3篇现当代
  • 3篇现当代文学
  • 2篇当代文学研究
  • 2篇增生
  • 2篇晚清
  • 2篇晚清文学
  • 2篇文学研究
  • 1篇电影
  • 1篇影像
  • 1篇张爱玲研究
  • 1篇赵树理研究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考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哲学
  • 1篇知识生产

机构

  • 6篇海南师范大学
  • 5篇南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梁建东
  • 5篇刘成才
  • 4篇范钦林
  • 3篇章颜

传媒

  • 3篇电影新作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学术论坛
  • 1篇阅江学刊
  • 1篇国际汉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节的政治——近年来海外汉学视野中的张爱玲研究
2012年
以张爱玲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在日据上海时期的写作形成了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生活与战争、宏大与细微的另类叙事潮流,尤其是张爱玲极具特色的"细节"描写,更蕴藏着特殊的人生观和政治诉求。近年来海外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和立场开展张爱玲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其中观照张爱玲以及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与政治关系的特殊视角值得关注。
章颜
关键词:政治海外汉学
文学社会主义想象的合法性构建——新世纪当代文学研究的“中国”主体重述与批判性知识生产
2012年
新世纪的当代文学研究在解构八十年代文学叙述成规和话语权力的同时,强化了文学社会主义想象的一致性与合法性;知识化维度建立了学科范畴的知识独立性,为"中国"阐释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当代文学研究在重述全球化格局中的"中国"主体时,也因强烈的现实诉求瓦解了学科的思想和学术能量,丧失了学科合法性。研究者应深刻把握当下中国社会危机,重建既承继"中国梦"又表征"中国痛"的批判知识和当代文学研究的合法性。
刘成才
关键词:合法性知识生产
文化间性、跨文化文学重写与翻译被引量:7
2013年
将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的文学重写,其实就是要把翻译当成一种呈现文化间性的主动实践,把翻译文本当成一种互文本。从文化间性的角度来观照"翻译重写"在文学和文化各个层面上的表现,其目的是为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的流变性和杂糅性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梁建东
关键词:文化间性跨文化翻译
作为方法与知识的晚清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增生
2012年
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进入了研究者所谓的"无名"(1)时代,与之对应,现当代文学研究也进入了"学问家凸现、思想家淡出"(2)的时代,每个人专注于自己专业内的"三分地",因此,很少有一个能够让众多的研究者兴奋并集中讨论的话题。
范钦林刘成才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学科晚清文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知识
中西文学阐释学的对话及现状——与张隆溪教授的访谈
2014年
2010年11月至12月间,张隆溪教授专程来苏州访问讲学,我担任张教授的临时助理,因而得以与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人的'大人物'见面。张教授平易近人、学识渊博、谈吐幽默,令我颇受启发。其间,与张教授作了关于文学、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系统访谈。几天下来,竟然积累了十几个小时的谈话录音,初稿成文近十万字,我将这些文字寄给张教授审阅,这里呈现给读者的是其中关于中西文学阐释学的讨论内容。梁建东(以下简称梁)
梁建东
作为方法、知识与想象的“晚清”文学——“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与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增生被引量:1
2012年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对晚清文学知识考古式重返,把现代文学起点推到晚清,拓宽了现代文学的疆界,并从对现代起源的关注转向如何想象并谈论中国"现代"的方式,引发了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论断对晚清现代性想象的释放,引发十七年文学"反现代的现代性"的探讨,使其在"革命中国"的阐释中具有了知识范畴的独立性和类似"乌托邦"的价值品格。而寻找中国现代性的努力暗合了中国作为大国经济崛起的"现实",这种承认的政治让现代性变成政治正确的概念而空洞化,重新落入西方思维模式中。对这一论断的反思是研究者超越时代限定使现当代文学学科与研究者获得独立品格,走向成熟的关键所在。
刘成才范钦林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增生
经典的建构与情感的共鸣——论《泰坦尼克号》的重映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以新近重映的《泰坦尼克号》(3D版)为案例,从经典的产生、个人与集体的悲剧共鸣、当代观众的怀旧情绪等三个方面,探讨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热映所具有的文化意味。首先,笔者分析了导演卡梅隆是如何从布景、对话、拍摄和宣传等方面将《泰坦尼克号》制作成一部经典作品;其次,分析电影中所体现的个人悲剧与集体悲剧在观众心中是如何产生强烈的共鸣的;最后,借助对观众心理的情感变化过程的分析,探讨普遍的怀旧情绪是如何在流行的电影文化中寻找到寄托和依附的。
章颜梁建东
关键词:悲剧《泰坦尼克号》
柏拉图论“诗与哲学之争”的政治哲学思考被引量:2
2013年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批判诗和诗人,引发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认识到,被以诗为主要内容的雅典教育培养出的政客把持着雅典政府,拒绝对城邦真正有利的提议,并对真正有智慧的人实施了伤害。诗是对灵魂与国家统治的败坏。诗与哲学之争实质上是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之争。诗代表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是城邦中多数人过的宗法生活,与城邦政治共同体密不可分;哲学则代表了一种新兴的生活,是少数人过的追求智慧的生活,与城邦政治共同体必然发生冲突。
梁建东
关键词:柏拉图苏格拉底政治哲学诗与哲学之争《理想国》
日本学者“赵树理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日本学者把赵树理研究与战后日本知识界的战争悔恨和对中国的负罪意识相结合,与美国高压占领政策导致的赤色清洗产生共鸣,用异质的赵树理文学反省日本的中国观与亚洲观,用赵树理文学异质的现代性重建战后日本国民文学,试图拯救日本民族意识。他们的研究根源于生活和时代,反思知识分子命运,追问革命与文学的内在可能性,既面对外在严酷环境,又直面内心惨烈挣扎,在反省与批判中重建自我,在学术研究中投进整个生命的精神力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范钦林刘成才
关键词:日本学者赵树理研究反省意识国民文学方法论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与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增生
2012年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对晚清文学知识考古式重返,把现代文学起点推到晚清,拓宽了现代文学疆界,并从对现代起源的关注转向如何想象并谈论中国"现代"的方式,引发了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论断对晚清现代性想象的释放,引发十七年文学"反现代的现代性"的探讨,使其在"革命中国"的阐释中具有了知识范畴的独立性和类似"乌托邦"的价值品格。而寻找中国现代性的努力暗合了中国作为大国经济崛起的"现实",这种承认的政治让现代性变成政治正确的概念而空洞化,重新落入西方思维模式中。对论断的反思是研究者超越时代限定并使现当代文学学科与研究者获得独立品格,走向成熟的关键。
刘成才范钦林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增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