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8002-012B)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桂茹赵艳红武海娜王小龙郭丽羡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3篇幼胚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农杆菌
  • 2篇农杆菌介导
  • 2篇小麦幼胚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磷酸酶
  • 1篇蛋白磷酸酶2...
  • 1篇亚基
  • 1篇亚基基因
  • 1篇遗传转化体系
  • 1篇幼胚愈伤组织
  • 1篇生长点
  • 1篇生物胁迫
  • 1篇酸酶
  • 1篇体细胞无性系
  • 1篇农杆菌转化

机构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刘桂茹
  • 3篇王小龙
  • 3篇武海娜
  • 3篇赵艳红
  • 2篇王睿辉
  • 2篇胡晓晴
  • 2篇郭丽羡
  • 2篇温树敏
  • 1篇毛新国
  • 1篇景蕊莲
  • 1篇张永升
  • 1篇王璐
  • 1篇陈耀锋
  • 1篇刘惠民
  • 1篇郎明林
  • 1篇谷俊涛
  • 1篇杨学举
  • 1篇李昂
  • 1篇王维
  • 1篇王彩香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麦转基因技术及转化功能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相对于玉米、水稻等其他禾本科作物,其转基因研究虽然进展比较缓慢,但近几年已逐步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通过对小麦转基因尝试的不同方法的总结,如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已向小麦转化的功能基因及其类型,如DREB、LEA等抗逆基因,GNA、Bt等抗病虫基因,aroA、Bar等抗除草剂基因,1Dy10、1Ax1等品质改良基因。在此基础上对小麦转基因技术,特别展望了整株水平上的农杆菌介导的幼穗转化法的前景和策略,以期促进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在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王维郎明林杨学举
关键词:小麦转基因技术功能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优化农杆菌介导的小麦幼胚转化体系,通过对4个小麦品种河农827、石新828、河农825、良星99的幼胚组织培养及再生系统的研究表明,在改良培养基MSW1和MSW2中,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MSW0培养基相比分别提高了6.0%和5.4%,并且显著提高了植株再生能力。采用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对农杆菌遗传转化过程中小麦幼胚的诱导培养基、诱导时间、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基MSW2,诱导培养6d,OD660=1,侵染时间3h时,愈伤GUS瞬时表达率及抗性愈伤成活率最高,对河农827成活的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获得了候选转基因植株。
武海娜张永升王小龙赵艳红温树敏刘桂茹
关键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农杆菌转化
小麦蛋白磷酸酶2A调节亚基基因TaBβ-1的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克隆小麦蛋白磷酸酶2A(PP2A)调节亚基(PR55)基因TaBβ-1,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为小麦抗逆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以小麦品种旱选10号为材料,通过电子克隆和RT-PCR获得TaBβ-1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TaBβ-1及其编码蛋白TaBβ-1的序列特征,预测其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小麦孕穗期不同组织中、不同生育时期新叶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PEG、NaCl、低温及外源激素ABA等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检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成株期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细胞膜稳定性。【结果】获得TaBβ-1的全长cDNA序列1931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539bp。该基因编码512个氨基酸,预测TaBβ-1蛋白分子量为57.1kD,等电点为5.87,含有PP2A调节亚基的1个CDC55保守结构域、1个alpha/beta结构域、2个PR55保守结构域和6个WD重复子。TaBβ-1在小麦孕穗期的根、穗、叶中均有表达,表达量依次为根>穗>叶;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新叶中,苗期叶片的表达量最高。TaBβ-1的表达明显受PEG、NaCl、低温以及外源ABA的诱导。【结论】小麦蛋白磷酸酶2A调节亚基家族基因TaBβ-1在小麦苗期叶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根、穗以及其它时期的叶片;TaBβ-1参与对高渗、高盐、低温等多种胁迫以及ABA处理的应答反应,但表达模式不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比野生型具有较高的细胞膜稳定性。
刘诗航王彩香毛新国刘惠民李昂景蕊莲
关键词:小麦克隆非生物胁迫
小麦幼胚体细胞无性系的POD活性及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小麦幼胚体细胞无性系在继代过程中发生的组织化学变化以及胚性和非胚性无性系的POD活性和组织化学差异。【方法】以小偃22等12个小麦品种(系)幼胚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测定其POD活性,并采用番红-固绿染色法观察小麦幼胚胚性无性系在继代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与非胚性无性系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与非胚性无性系相比,小麦胚性无性系的POD活性较高。在组织切片上,胚性无性系(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排列有序,体积小,核大,胞质浓厚;个别细胞出现纤维素化的细胞壁,胚性细胞团与周围细胞呈明显的隔离状态,有体细胞胚和纤维素化的环纹导管出现。非胚性无性系的细胞排列松散,组织性差,细胞质稀薄,核小或无,多为薄壁细胞,其细胞壁多木质化,有木质化的导管出现。在继代过程中,以小偃22为代表的小麦品种,其幼胚胚性无性系有胚性细胞团积聚,在组织表面或内部有胚状体分化,个别组织中甚至有环纹导管出现;而非胚性无性系除具有上述非胚性细胞的特征外,不能或很少出现胚性细胞团和胚状体。【结论】与非胚性无性系相比,胚性无性系具有更好的细胞组织性和较高的POD活性,胚性细胞比例更高。小麦幼胚无性系在继代过程中发生的胚性降低与细胞的组织化程度有关。
王睿辉王璐刘桂茹温树敏谷俊涛陈耀锋
关键词:小麦POD活性组织化学
卡那霉素在小麦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为建立利用卡那霉素筛选的小麦遗传转化的有效体系,采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对小麦品种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处理,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不同诱导培养时间下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筛选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品种河农827在N培养基上诱导培养14d得到的愈伤组织在含有15mg.L-1卡那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筛选,效果较好。基因枪介导转化河农827的愈伤组织,用卡那霉素筛选得到的抗性再生苗经PCR检测,检测出12.5%的阳性株。
郭丽羡胡晓晴武海娜王小龙赵艳红刘桂茹
关键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卡那霉素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遗传转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为受体的农杆菌转化的可行性,以小麦品种‘河农827’和‘河农58-3’为受体材料,以来自水稻的OsDREB为供体基因,研究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转化体系。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获得转基因植株:芽生长点侵染法T0代的成活率低(30.02%),转化率高(PCR检测转化率达13.79%);分蘖节注射法T0代成活率高(100%),转化率低(PCR检出率为3.25%),综合比较2种方法的转基因效率,芽生长点侵染法为2.65%,分蘖节注射法为3.25%。对野生型小麦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确定了转基因小麦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90mg/L较为合适。芽生长点侵染法共培养过程中的抑菌,加入羧苄青霉素的最佳浓度为300mg/L,有利于共培养后外植体有较低的染菌率。
胡晓晴郭丽羡武海娜赵艳红王小龙王睿辉刘桂茹
关键词:小麦农杆菌分蘖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