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1-008)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舟刘颖张其程李丹梁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亚群分布和受体表达特征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评估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和受体的变化,并初步探讨NK细胞与HIV-1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MSM HIV-1早期感染者和35名健康对照人群。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用多色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析NK细胞亚群和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HIV-1感染者NK细胞杀伤亚群显著减少(P=0.002),抑制性受体CD161表达明显降低(P<0.001),但功能不明亚群和活化性受体NKG2C和NKP46明显增加(P<0.001)。与CD4计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仅NKG2A的表达与CD4计数呈正相关,其余无明显相关性。以上NK细胞的亚群和受体表达的变化特征可发生在HIV急性感染期(<3个月)。结论 HIV急性感染可影响NK细胞亚群重分布及表型特征,提示NK在HIV急性感染阶段即可发挥重要作用。
- 贾曼雪李丹何璇彭虹赵阳阳梁华邵一鸣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自然杀伤细胞
- CD137分子在 HIV 特异性 T 淋巴细胞单克隆分选和扩增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建立通过CD137分子对HIV特异性T淋巴细胞进行单克隆分选和体外扩增的方案,对扩增后T细胞的数量和表型进行鉴定。方法分离HI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染色技术,分离HIV Gag特异性CD3+CD8+CD137+T细胞,单个细胞分选入96孔板,在体外加入饲养细胞和细胞因子进行培养,克隆扩增后14 d对扩增的细胞进行表型鉴定,14 d和28 d分别计算扩增倍数。结果 CD137分子在未接受抗原刺激的状态下表达量很低, Gag肽库刺激后, CD137表达升高,并且表达CD137的CD8细胞均分泌IFN-γ。体外扩增14 d可以获得106的CD8 T细胞,28 d可获得107~108的 CD8 T细胞。在 Gag 肽库刺激后可达到接近100%的活化。结论CD137可替代IFN-γ等传统的细胞因子对HIV抗原特异性T细胞进行筛选和体外扩增,扩增后的T细胞仍保持非常好的活性状态。
- 李丹梁华鞠斌范瑾李亚锋王硕邵一鸣
- 关键词:CD137HIV体外扩增
- 痘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病死率高的传染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抑制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但不能将其完全清除。研究显示,以痘病毒为载体,经过局部基因修饰后研制的预防性艾滋病疫苗具有较好安全性和一定免疫原性。此文对痘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马志新徐静
- 关键词:艾滋病疫苗痘病毒腺病毒
- 缺失C8-K3片段重组天坛痘苗病毒的免疫策略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索不同的DNA疫苗初免-重组痘苗病毒加强免疫策略的效果,为建立最佳免疫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小鼠进行DNA疫苗初免,之后分别加强免疫一针、两针和三针重组痘苗病毒VTT△C8-K3-gag,在不同时间点采取血样及制备脾细胞,检测针对痘苗病毒和HIV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三种免疫策略中,DNA疫苗初免-VTT△C8-K3-gag加强免疫两次的效果最佳,诱导的针对p55的结合抗体滴度达到106,分泌IFN-γ的T细胞数为342/106细胞。针对痘苗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显著低于加强免疫三针诱导的免疫反应。结论DNA疫苗初免-VTT△C8-K3-gag加强免疫两针可诱导较高水平的HIV免疫应答,同时保证了较低水平的载体免疫反应。
- 刘铮刘颖王书晖张其程王荣敏侯爵刘畅吉栩邵一鸣
- 关键词:痘苗病毒天坛株DNA疫苗免疫策略
- 体内电穿孔技术在DNA疫苗及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自电穿孔技术诞生以来,其介导的"裸"DNA投递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体外细胞的转染。继而许多研究表明,体内电穿孔技术可以显著提高DNA疫苗或治疗性DNA质粒在肌肉、皮肤、肝、肿瘤及其他不同靶组织的表达水平,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体内电穿孔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实验动物模型,甚至在临床试验中也展示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体内电穿孔技术在DNA疫苗及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 张舟邵一鸣
- 关键词:DNA疫苗基因治疗
- 纳米材料作为重大疾病疫苗载体或佐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前,研究开发出安全性好且能有效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疫苗及其载体和佐剂是绝大多数传染病疫苗研发中的瓶颈问题.鉴于病毒载体疫苗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近年来DNA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如蛋白质疫苗等新型疫苗逐渐成为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然而DNA和蛋白质较难进入机体且易被酶降解导致了疫苗较差的免疫原性.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借助于合适的疫苗载体或佐剂.可用于人体的两种佐剂(铝佐剂和MF59)主要激活机体的体液免疫,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较弱,这对于预防和治疗胞内病原体如病毒等的感染显然是不够的.作为非病毒载体,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理化性质,如易于加工修饰、促进功能分子入胞、保护DNA和蛋白质等免受降解,在疫苗载体或佐剂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已有一些纳米材料在实验动物水平显示出较好的载体作用或佐剂活性.本文将总结分析纳米材料作为载体或佐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纳米材料用于疫苗领域提供参考.
- 许利耕陈春英
- 关键词:纳米材料疫苗佐剂重大疾病
- HIV-1疫苗prime-boost策略免疫间隔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索不同的DNA、重组痘苗病毒、蛋白疫苗免疫间隔在HIV-1疫苗prime-boost策略中对免疫效果的影响,为建立最佳免疫方案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小鼠进行3针DNA初免,之后分别间隔3周、6周、12周、16周免疫重组痘苗病毒VTKgpe;对小鼠或兔子进行3针DNA初免,间隔16周免疫VTKgpe,之后分别间隔4周或8周免疫gp140蛋白。末次免疫后2周检测HIV-1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DNA初免-VTKgpe加强间隔16周效果最佳,诱导的HIV-1 Env特异性抗体滴度达到105,分泌IFN-γ的T细胞数为5 966.4/106细胞。DNA初免,间隔16周VTKgpe加强,之后间隔4周或8周gp140蛋白加强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NA疫苗初免,16周后VTKgpe加强,4周后gp140蛋白加强可诱导较高的免疫应答,同时更为适宜临床试验及商业化应用的需要。
- 张舟齐智刘颖刘莹凌大伟康延申陈仙子张其程李勋邵一鸣
- 关键词:DNA疫苗痘苗病毒天坛株
- 利用单基因组扩增法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株异质性的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前期研究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中国弱毒疫苗株并非单一病毒,而是由多种准种(quasispecies)组成的种群。阐明该疫苗株的具体构成,对于确定优势疫苗株和分析其在体内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了传统RNA病毒测序法(即bulk PCR)和单基因组扩增法(Single-genome amplifica-tion,SGA)在扩增EIAV疫苗株囊膜表面蛋白gp90基因V3~V5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利用SGA法和bulk PCR法获得的序列在组内差异率分别为1.84%和1.88%。进一步序列比较发现,SGA法扩增的序列中除了含有与bulk PCR法中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外,还存在bulk PCR法未检出的含强毒株LN40特异性位点,以及单个氨基酸缺失的序列。上述序列的存在为该疫苗株"多克隆构成"假说提供了佐证。此外,在对抽样偏差分析中发现,由于疫苗株中各种病毒准种在量上的差异,使得传统bulk PCR法不能有效的扩增组成比例较低的病毒准种,而导致测得的序列组成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情况。SGA法通过对单基因组分的扩增和测序,可避免bulk PCR法的以上缺陷,在分析以准种形式存在的RNA病毒序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韦华冕王雪峰王珊珊杜承刘海芳刘强周建华
- 关键词:BULK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 固有免疫在急性HIV-1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病毒感染首先引起固有免疫系统的强烈激活,随后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病毒感染不同模型和疫苗的研究均进一步显示早期固有免疫应答的质量与随后适应性免疫应答功能有紧密联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其他病毒感染相比在激活免疫系统方面没有差异,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在急性HIV-1感染中固有免疫系统成分的激活先于适应性B细胞和T细胞反应的发生。
- 张彤宋静静焦艳梅吴昊
- 关键词:HIV-1固有免疫应答IFN自然杀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