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08010302192)

作品数:22 被引量:84H指数:5
相关作者:冯春国程宏伟徐培坤汪宇扬王卫红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手术
  • 10篇外科
  • 9篇入路
  • 8篇外科手术
  • 6篇肿瘤
  • 6篇显微外科
  • 5篇手术治疗
  • 5篇切除
  • 5篇显微手术
  • 5篇显微外科手术
  • 5篇解剖学
  • 4篇神经外科
  • 4篇显微手术治疗
  • 4篇脑膜
  • 4篇脑膜瘤
  • 3篇神经导航
  • 3篇神经外科手
  • 3篇神经外科手术
  • 3篇组织学
  • 3篇外科学

机构

  • 21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21篇冯春国
  • 20篇程宏伟
  • 12篇徐培坤
  • 8篇汪宇扬
  • 7篇李长元
  • 7篇王卫红
  • 6篇王先祥
  • 6篇张圣邦
  • 6篇郭致飞
  • 6篇吴德俊
  • 5篇肖瑾
  • 5篇王斌
  • 5篇万经海
  • 4篇王晓健
  • 3篇仰鹏志
  • 3篇王毅
  • 3篇高鹏
  • 3篇王舜尧
  • 2篇吕波
  • 2篇罗靖

传媒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学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手术后并发症原因探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SRMs)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43例内侧型SRM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采用显微技术,对其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肿瘤全切除率为64%,明显高于非显微手术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非显微手术组(P<0.0)。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评估,提高显微手术操作技能,掌握颅脑解剖,转换治疗理念,是减少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张江红宗建海高国栋冯春国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神经导航技术是传统立体定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影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本科室应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切除颅内病变212例,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肖瑾程宏伟冯春国徐培坤李长元王卫红李志范王晓健王斌王先祥张义泉张晓东罗靖
关键词:神经导航脑肿瘤脑疾病神经外科手术
内窥镜下经鼻筛窦入路切除前颅底肿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相关的鼻窦前颅底区域应用解剖学,为鼻内窥镜前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10具(20侧)成人湿尸头标本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开放前后组筛窦,暴露并磨开前颅底,并对涉及的结构进行鼻内窥镜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选15例临床垂体腺瘤患者头颅CT导航数据导航下进行该入路相关的骨性结构测量。结果鼻小柱基点及基线与各解剖结构的平均距离和夹角分别为:筛前动脉58mm±4.0mm,52.0°±5.5°;筛后动脉65.8mm±3.5mm,41.5°±3.5°;筛板中部53.4mm±3.6mm,50.0°±4.5°;蝶筛交界处68.2mm±5.5mm,38.5°±3.5°;视神经管颅口76.4mm±3.3mm,33.5°±5.5;两侧眶内侧壁之间距离22.4mm±4.5mm;两侧视神经管颅口之间的距离17.3mm±2.4mm;额窦口与鞍结节之间的距离40.3mm±3.6mm。结论内窥镜下经鼻筛窦入路可以完全在内窥镜下比较容易到达前颅底区域,能够很好地暴露两侧眶内侧壁之间前达额窦口和后达蝶鞍的前颅底区域,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前颅底肿瘤。
郭致飞万经海冯春国徐培坤程宏伟汪宇扬张圣邦吴德俊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CPA)表皮样囊肿的优势。方法 28例CPA表皮囊肿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术中采用神经内镜探查并切除残余肿瘤。结果手术全切21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者18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者7例,其中以面神经功能障者6例,表现为不全性周围性面瘫;2例表现为听神经损害,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能提高CPA表皮样囊肿的全切率,同时降低手术操作对肿瘤周围组织的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
冯春国高鹏王先祥程宏伟汪宇扬王卫红
关键词:神经内镜表皮样囊肿桥小脑角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颞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张圣邦万经海冯春国吴跃煌徐培坤程宏伟李长元汪宇扬吴德俊郭致飞
关键词:颅底肿瘤解剖学显微外科手术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病例资料,其中27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6例采用颞下入路。结果 Simpson I级切除10例,Simpson II级切除17例,Simp-son III级切除6例。症状较术前改善18例;死亡1例。结论娴熟的显微镜下操作并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内镜等新技术,可提高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全切率及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高鹏冯春国王先祥程宏伟王晓健王卫红
关键词:脑膜瘤显微手术桥小脑角区
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 4例垂体脓肿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分析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过程。结果男2例,女2例,年龄15~51岁,主要症状为头痛、视力减退、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症等。4例患者均行手术,复发者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采用经蝶手术、术后予合理足程的抗生素及激素替代治疗,是改善垂体脓肿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汪宇扬王卫红王斌程宏伟徐培坤冯春国
关键词:垂体脓肿手术治疗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索内镜下经扩大鼻蝶入路显露斜坡区的可行性,为切除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在10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上,内镜下模拟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显露斜坡区,观察有关显微解剖标志。结果扩大经鼻蝶内镜入路可磨除从鞍后到斜坡、枕骨大孔前缘的骨性结构;可显露斜坡区腹侧硬膜下的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后交通动脉及其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动眼神经、脑干腹侧等结构。此入路的手术标志主要包括:蝶筛隐窝、蝶窦开口、视神经隆突、颈内动脉隆突与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缘。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后-斜坡区的腹侧硬膜下结构,适用于此区病变的手术治疗。
汪宇扬万经海王卫红冯春国徐培坤程宏伟郭致飞吴德俊张圣邦
关键词:内镜解剖斜坡
联合上颈段经颈静脉孔区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颈静脉孔区(JF)入路的显微解剖,利用该入路一期切除颅内外沟通型复杂病变.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联合上颈段经JF区入路的解剖操作,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对C1~C4上颈段解剖,切除C1横突,游离椎动脉C1~C2段及水平段;充分切除颈静脉结节、颈静脉突及部分枕骨髁;迷路后切除乳突,显露半规管,轮廓化面神经垂直段,全程暴露乙状窦,打开颈静脉孔;扩大了JF区的显露并测得相关参数,如乳突尖间距枕髁外缘中点为(29.65±3.24)mm;枕髁后缘距舌下神经管内口为(10.10±0.81)mm;颈静脉球距面神经垂直段间距左为(6.8±0.35)mm,右为(4.6±0.33)mm.结论 此入路从多个方向对JF区充分暴露,使面神经、耳蜗、椎动脉、后组脑神经等结构得到保护,术中结合相关解剖参数可很好的完成一期全切JF区颅内外沟通型及延伸到上颈位的病变,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王舜尧程宏伟冯春国徐培坤李长元王先祥王斌仰鹏志王毅
关键词:上颈段颈静脉孔显微解剖
内镜辅助下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对第四脑室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向导水管深部发展的肿瘤暴露效果欠佳者,采用内镜辅助操作,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B超。结果病变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诊断:髓母细胞瘤4例,表皮样囊肿3例,室管膜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脑膜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星形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脑脊液循环通路,术前症状均无明显加重,无面瘫等神经核团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呼吸微弱给予呼吸机辅助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28个月。1例死亡.1例髓母细胞瘤复发。结论内镜辅助下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结合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成像技术,能降低面瘫、听力减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沈军罗靖程宏伟冯春国王晓健程宝春肖瑾赵亮李庆新吕波
关键词:第四脑室小脑延髓裂入路小脑下后动脉神经电生理监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