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Y1Q03FQ113)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丁海泉高静卢启鹏高洪智彭忠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红外
  • 3篇近红外
  • 2篇光谱
  • 2篇光学
  • 2篇光学设计
  • 2篇红外光
  • 2篇红外光谱
  • 1篇血糖
  • 1篇血糖监测
  • 1篇正交
  • 1篇正交信号校正
  • 1篇生化
  • 1篇生化检测
  • 1篇无创监测
  • 1篇系统设计
  • 1篇利用率
  • 1篇近红外光
  • 1篇近红外光谱
  • 1篇聚光
  • 1篇聚光器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长...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丁海泉
  • 3篇卢启鹏
  • 3篇高静
  • 2篇彭忠琦
  • 2篇高洪智
  • 1篇陈星旦

传媒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光学学报
  • 1篇中国光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近红外无创生化分析中高效双复合抛物面聚光系统设计
2013年
近红外无创生化分析中,要获得准确的血液生化成分信息,需要非常高的系统信噪比。为提高分析系统的信噪比,开展了以增大系统光能利用率为目标的高效双复合抛物面聚光(DCPC)系统研究。首先,针对近红外无创生化分析中光学系统集光要求,研究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出射光特点,确定出一级CPC最大聚光角范围。然后,通过比较标准型和截短型DCPC光能利用率变化,优化出最佳结构参数。最后,结合皮肤组织光学参数,计算了入射光波长为1 000nm时,DCPC系统、CPC-聚焦反射镜系统以及无光学收集系统的光能利用率。结果显示,三种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1.46%,0.84%,0.26%。设计的DCPC系统增强了对人体漫反射光的收集能力,可有效提高无创生化分析系统的信噪比及整体分析精度。
高静卢启鹏彭忠琦丁海泉高洪智
关键词: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学设计近红外
近红外无创生化分析中集光椭球反射镜参数设计与优化被引量:3
2012年
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速度快,不破坏样品,可在线分析,是血液无创生化分析能够获得应用的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人体血液的吸收光谱信号微弱,而常规光谱仪器在近红外无创生化分析中的光能利用率较低,给无创检测技术应用在临床分析上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此问题,利用椭球反射镜的聚光特性,从几何光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椭球镜像点位置分布情况,并采用光线追迹方法优化其初始结构,从而将手指漫反射光高效收集到探测器上。通过仿真分析计算,该椭球反射镜的光能利用率比常规无收集装置的利用率提高了近5倍,增强了仪器检测血液吸收光谱信号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仪器信噪比。
高静卢启鹏彭忠琦丁海泉
关键词:光学设计光能利用率近红外
论无创血糖监测的红外光谱方法(特邀)被引量:16
2012年
介绍了无创血糖监测的几种光学方法以及红外光谱法用于无创血糖监测的优势。分析了无创血糖监测红外光谱法的主要问题,包括光在人体组织中的复杂传播;葡萄糖吸收信号微弱,且与人体中其它生化成分吸收光谱重叠;人体组织背景吸收干扰严重等。总结了无创血糖监测红外光谱法的最新进展,给出抑制人体组织背景吸收干扰的方法,并认为组织液可代替血液用于血糖水平的测量。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研究趋势,主要涉及精确描述光子在组织中的传输、测量皮肤表皮内或表皮与真皮浅层光谱信息,以及提高光谱仪器信噪比,建立葡萄糖吸收带定标模型。
陈星旦高静丁海泉
关键词:红外光谱无创监测血糖监测光谱分析
近红外无创生化检测中不同光程的光谱校正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近红外无创生化检测中采用不同血流容积光谱相减的方法理论上能够消除人体组织产生的强背景干扰,但人体光谱相减后得到的血液光谱的光程是未知的,这给校正模型的建立带来了困难。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并采用正交信号校正的方法对光程信息进行校正,提高不同光程的光谱建立校正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建立了光程校正前后的模型,模型的交叉验证标准偏差从90.17mg.dL-1下降到31.62mg.dL-1,相关系数从0.978 7提高到0.996 8。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正交信号校正的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光程信息的干扰,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这为不同血流容积光谱相减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
高洪智卢启鹏丁海泉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正交信号校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