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08010302160)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7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允青郭熙盛王静丁树文吴文革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水稻少免耕栽培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8年
- 本文综述了水稻免耕栽培的研究进展,综合介绍少免耕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以及稻田杂草环境变化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少免耕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需重点加强研究解决的技术对策。
- 吴文革张玉海汪新国杨惠成郑乐娅闫川
- 关键词: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抛秧土壤质量生育特性
- 杂交中籼稻药剂防倒伏技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杂交中籼稻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立丰灵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多点试验中,以丰两优3号、新两优6号和扬两优6号为试材,5%立丰灵粉剂的用药剂量设3个处理:300、600和900 g/hm2,在水稻拔节前10 d进行喷施,同时以15%多效唑150g/hm2制剂为对照用药,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研究杂交中籼稻的药剂防倒伏技术。[结果]施用5%立丰灵使植株明显矮化,药效长达25~30 d,且随着剂量的加大,矮化作用越显著,显著降低倒伏指数。喷施300和600 g/hm2剂量的立丰灵可有效促进幼穗发育,使出穗提前2~4 d,增加每穗粒数,增产3.0%~8.5%,但达到900 g/hm2的剂量,则表现减产。[结论]在同等条件下,施用5%立丰灵600g/hm2的处理,既有显著矮化抗倒效应,又能促进穗粒发育,增产效果显著。
- 孔令娟黄义德胡鹏冯骏孙如银荚恒斌
- 关键词:水稻植物生长延缓剂抗倒伏
-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安徽省常年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达3 535万,t稻草、麦秸和油菜秸三者占3/4以上,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各自特点。目前安徽省秸杆利用率仅为5 3.04%,还有近一半的秸秆未被利用,成为新的污染源。在现有的秸秆处理方式中...
- 徐秀娟吴文革
- 关键词:秸秆资源直接还田秸秆饲料综合利用
- 文献传递
- 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7
- 2010年
-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巢湖流域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稻田在传统耕作条件下径流液中TN的浓度范围是0.73~15.33mg·L-1,DN是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TN的74%~92%,NH4+-N和NO3--N所占比例差异比较大,主要与径流-施肥时间间隔以及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有关。氮素径流损失量年际差异比较大,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2.91kg·hm-2和6.23kg·hm-2,分别占施氮量的1.62%和3.46%。由于降雨事件的偶然性,平衡施肥对氮素径流损失量的影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径流流失风险仍难以控制;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地降低氮素径流流失负荷,使得氮素流失潜能大大减小。与T(传统耕作)处理相比,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BF(平衡施肥)处理和NTS+BF(少免耕+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9.97%、13.60%和23.18%,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保护性耕作可以作为源头控制稻田氮素流失的较好措施之一加以推广。
-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丁树文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平衡施肥氮素径流面源污染
- 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径流损失、提高巢湖水质的有效耕作措施。[方法]以巢湖流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径流液TP含量为0.087~0.495 mg/L。PP是稻田P素随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约占TP的40%~70%。秸秆还田能够降低水稻生育前期径流液TP、DP和PP的浓度,减少P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CT),2008和2009年稻季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222.76和297.17 g/hm2,P肥表观流失率分别为0.68%和0.91%,平均为0.79%。与CT相比,秸秆还田处理(CTS)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减少了5.13%和18.98%,平均为12.05%。[结论]秸秆还田作为源头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可以在巢湖流域使用。
-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吕国安丁树文孟超峰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秸秆还田径流流失
- 自然降雨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巢湖流域旱地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0年
- 本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试验,开展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巢湖流域旱地地表径流、泥沙和氮磷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以及因地表径流引起的土壤氮磷流失。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间,秸秆覆盖小区的总产流量与产沙量比传统耕作小区分别减少30.47%和22.88%,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与传统耕作小区相比,秸秆覆盖小区随地表径流迁移的氮、磷流失总量分别降低27.42%和32.29%,但秸秆覆盖对径流中氮磷浓度的影响却不明显。溶解态氮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颗粒态磷是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秸秆覆盖可以作为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较好措施之一加以推广。
-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秸秆覆盖氮磷流失巢湖流域
- 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江淮稻田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形成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5
- 2010年
- [目的]为探明江淮地区稻-油两熟制度下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核油56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比较3种施氮水平(Tn)和4种播种密度(Tm)对江淮稻田免耕机开沟直播栽培油菜的产量构成、农艺形状以及生物学产量、秸秆系数等的影响。[结果]在较低密度和中等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提高。[结论]江淮稻田油菜直播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hm2,适宜的播种密度为3.0kg/hm2;免耕直播油菜的秸秆系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平均在0.76~0.78。
- 汪新国吴文革孔令娟刘磊王宏斌吴红星许有尊张丽娟
- 关键词:免耕直播氮肥施用量播种密度
-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综合利用被引量:27
- 2009年
- 安徽省常年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达3535万t,稻草、麦秸和油菜秸三者占3/4以上,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各自特点。目前安徽省秸秆利用率仅为53.04%,还有近一半的秸秆未被利用,成为新的污染源。在现有的秸秆处理方式中,秸秆还田占28.2%,秸秆粗饲料占23.9%,秸秆资源化和工业原料化利用效率低。分析了安徽在现行技术、经济条件下应采取的秸秆利用策略,重点阐述了现阶段的综合利用可行途径,并设计了到2015年安徽省秸秆开发利用的发展目标。
- 徐秀娟吴文革
- 关键词:秸秆资源直接还田秸秆饲料综合利用
- 保护性耕作与氮肥后移对巢湖流域麦田磷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农田磷素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可导致磷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风险增加,源头控制农田磷素流失对于治理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定位观测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09—2010年冬小麦生长期间的径流、泥沙和磷素进行了监测与测定分析,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和氮肥后移对巢湖流域麦田P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耕作处理(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TS)、氮肥后移处理(NFP)和少免耕+秸秆还田+氮肥后移(NTS+NFP)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0%、10%和22%,泥沙量分别减少了30%、14%和38%,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各处理径流液总磷(TP)浓度范围是0.095~0.360mg·L-1,其中,颗粒态磷(PP)是磷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的主要形式,约占TP的51%~69%。长期的保护性耕作提高径流液中溶解态磷(DP)的浓度,降低了PP的浓度,但TP浓度难以看出明显的变化规律,而氮肥后移降低了径流液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各处理TP流失量在0.060~0.079kg·hm-2之间,约占当季施磷量的0.2%。处理TS、NFP和NTS+NFP与处理T相比,TP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0%、21%和24%。作物生长情况显著影响土壤磷素的流失,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吸磷量与径流TP的迁移量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保护性耕作和氮肥后移可以作为源头控制农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加以推广。
-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丁树文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氮肥后移磷素农业面源污染
- 稳定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在对稳定氮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后,从示踪氮源、氮循环过程和化肥氮去向3个方面探讨稳定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并结合该领域现状探讨其研究前景。
-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唐杉
- 关键词:稳定氮同位素示踪农业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