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685)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6
相关作者:朱莉伟蒋建新菅红磊张卫明孙达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絮凝
  • 2篇絮凝剂
  • 2篇有机高分子
  • 2篇有机高分子絮...
  • 2篇吸附率
  • 2篇酶法
  • 2篇酶法改性
  • 2篇铬废水
  • 2篇含铬
  • 2篇含铬废水
  • 2篇废水
  • 2篇高分子
  • 2篇高分子絮凝剂
  • 2篇3-氯-2-...
  • 1篇低聚糖
  • 1篇皂苷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乳糖
  • 1篇胚乳

机构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南京野生植物...

作者

  • 7篇朱莉伟
  • 6篇菅红磊
  • 6篇蒋建新
  • 5篇张卫明
  • 3篇孙达峰
  • 2篇唐勇
  • 1篇徐荣
  • 1篇营红磊
  • 1篇史劲松
  • 1篇彭茜
  • 1篇杨洋
  • 1篇殷宁
  • 1篇徐永霞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2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皂荚半乳甘露聚糖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制备与表征
半乳甘露聚糖种子多糖因其价廉、无毒,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友好无污染,被认为是优质的有机高分子。半乳甘露聚糖主链由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组成,D-半乳糖以侧链形式通过α-(1→6)-苷键连接到主链甘露...
唐勇菅红磊张卫明孙达峰朱莉伟蒋建新
关键词: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絮凝剂含铬废水吸附率
文献传递
皂荚半乳甘露聚糖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制备与表征
2011年
半乳甘露聚糖种子多糖因其价廉、无毒,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友好无污染,被认为是优质的有机高分子。半乳甘露聚糖主链由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组成,D-半乳糖以侧链形式通过α-(1→6)-苷键连接到主链甘露糖分子上。本文用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半乳甘露聚糖胶进行阳离子改性制取絮凝剂,得出了制取高取代度多糖胶絮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用取代度是0.26的样品处理污水中的重铬酸根离子,去除效果达90%。
唐勇营红磊张卫明孙达峰朱莉伟蒋建新
关键词: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絮凝剂含铬废水吸附率
半乳甘露聚糖胶酶法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由于半乳甘露聚糖的水溶液在低浓度下仍具高黏性以及它的凝胶性质,因此在工业上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半乳甘露聚糖聚糖的酶法改性主要包括脱去支链和切断主链两种方式。相对于化学改性来说,酶法改性具有易控制、反应条件温和等很多优点,因此成为改变半乳甘露聚糖分子结构以获得所需特性的最具潜力的改性方法。α-半乳糖苷酶和β-甘露聚糖酶是半乳甘露聚糖改性和水解中最常用的酶。简要介绍了有关这两种酶的来源和新型制备菌株的近期研究概况。在医药和食品等工业中,酶法改性后的半乳甘露聚糖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菅红磊张卫明蒋建新朱莉伟史劲松
关键词:半乳甘露聚糖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酶法改性
皂荚多糖胶酶解制备低聚糖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β-甘露聚糖酶对皂荚多糖胶进行解聚改性。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皂荚多糖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50g/L、加酶量1300U/g、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1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还原性末端糖基得率为49.92%,酶解产物的平均聚合度为2.00。此外,通过初期补料方式提高底物浓度,在反应24h后100g/L和150g/L的反应液中还原性末端糖基得率分别为50.89%和46.97%。表面活性剂对酶解反应有促进效果,皂荚皂素和吐温80可将还原性末端糖基得率分别相对提高5.25%和9.4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皂荚多糖胶的酶解产物主要为甘露四糖(17.25%)、甘露三糖(28.68%)、甘露二糖(4.55%),水解产生的单糖仅为1.81%。
杨洋菅红磊徐永霞朱莉伟
关键词:酶解正交试验低聚糖
两种皂荚多糖胶流变性质的表征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Brookfield流变仪研究在不同加热时间、温度、pH值以及盐和糖质量浓度等条件下两种不同形状皂荚豆中多糖胶的流变性质。结果表明:皂荚豆胶是一种假塑性流体,测得的剪切速率和相应的剪切应力的关系符合Power-law模型,圆皂荚豆胶具有较高的黏度,且假塑性明显高于扁皂荚豆胶。在80℃条件下加热1h可使皂荚豆胶完全水合,胶液黏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pH2~11范围内,皂荚豆胶比较稳定,但过酸或过碱会导致黏度的下降。皂荚豆胶的黏度随NaCl质量浓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白砂糖质量浓度的上升而略微升高。与扁皂荚豆胶相比,NaCl对圆皂荚豆胶的降黏作用较为明显。
菅红磊朱莉伟张卫明蒋建新
关键词:黏度流变性假塑性
皂荚皂苷与茶皂苷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测定了皂荚皂苷和茶皂苷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皂荚皂苷在较低的质量浓度(16~64g/L)下对细菌的生长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酵母菌抑制力相对较强。且抑菌活性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最低抗菌浓度(MIC)值为32g/L;对黑曲霉抑制作用则很弱,高浓度也很难起到杀灭效果。茶皂苷在质量浓度为16g/L的时候对啤酒酵母菌有杀灭作用,而对其他细菌和霉菌的抗菌效果则与皂荚皂苷相近。本实验结果经过进一步安全性评价后有望将皂荚皂苷的抗菌性作为天然抗菌添加剂运用到食品等工业中。
彭茜徐荣殷宁蒋建新朱莉伟
关键词:抗菌活性
植物多糖胶研究应用新进展被引量:11
2009年
半乳甘露聚糖属中性多糖胶,是工业上有着广泛用途的植物多糖胶,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的胚乳中。半乳甘露聚糖胶水溶液为假塑性流体,大分子在自然状态下呈缠绕的网状结构,因而它在许多工业中用作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黏结剂和调理剂等。作者从结构性质、制备工艺、化学改性应用和酶法改性应用等4方面叙述了植物多糖胶的研究应用新进展。
蒋建新菅红磊朱莉伟张卫明孙达峰
关键词:化学改性酶法改性
野皂荚胚乳细胞多糖胶破壁释放过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该文研究了野皂荚种子胚乳微观结构和细胞多糖胶的破壁释放过程。结果表明:多糖胶以细胞壁加厚的方式贮存在细胞壁上,细胞壁加厚明显,细胞形态多为长条形;原生质体收缩加重,可见到质壁分离和胞间连丝。通过对胚乳细胞水合和挤压破壁,多糖胶的黏度可提高61.7%,水合时最佳加水比为1.1,多糖胶破壁释放增黏时,下对轧辊间隙为0.10 mm;制粉时制粉机工作温度应控制在40~50℃,最佳接粉率为80%。原多糖胶粒径为200目时胶液黏度最大,而增黏多糖胶粒径为150目左右时胶液黏度达到最大值。血球记数板检测表明,增黏多糖胶中完整胚乳细胞个数比原多糖胶少35%。
蒋建新菅红磊张卫明朱莉伟孙达峰
关键词:胚乳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