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831800099)

作品数:39 被引量:315H指数:10
相关作者:赵延庆谈至明谭忆秋唐伯明邹晓翎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8篇沥青
  • 26篇路面
  • 19篇沥青路
  • 19篇沥青路面
  • 10篇道路工程
  • 10篇路工
  • 9篇模量
  • 7篇应力
  • 6篇路面工程
  • 6篇面层
  • 5篇动态模量
  • 5篇弯沉
  • 5篇温度
  • 5篇沥青混合
  • 5篇沥青混合料
  • 5篇路面温度
  • 5篇混合料
  • 5篇荷载
  • 4篇沥青面层
  • 4篇反算

机构

  • 14篇大连理工大学
  • 13篇同济大学
  • 11篇重庆交通大学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江西赣粤高速...
  • 3篇东南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山西省交通科...
  • 2篇天津市市政工...
  • 2篇山东省交通科...
  • 2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福州大学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交通运输部

作者

  • 14篇赵延庆
  • 11篇谈至明
  • 7篇谭忆秋
  • 7篇唐伯明
  • 5篇朱洪洲
  • 5篇邹晓翎
  • 5篇吁新华
  • 5篇谢国栋
  • 5篇王国忠
  • 4篇王志超
  • 3篇陈静云
  • 3篇钱晨
  • 2篇马正军
  • 2篇段丹军
  • 2篇周长红
  • 2篇于新
  • 2篇陈森
  • 2篇徐艳玲
  • 1篇钱振东
  • 1篇周亮

传媒

  • 8篇同济大学学报...
  • 4篇公路工程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外公路
  • 3篇中国公路学报
  • 3篇长安大学学报...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交通科技与经...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公路交通技术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抗压回弹模量和动态模量的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不同设计规范选取抗压回弹模量和动态模量作为设计参数进行沥青路面设计,通过测试AC-13、SMA-13和Sup-20三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动态模量,对其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温度及荷载作用频率对动态模量的影响,并对参考温度下的动态模量主曲线进行回归。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的抗压回弹模量值仅对应于某一缩减时间下的动态模量值,因此动态模量能更全面地反映沥青混合料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姚连军李丽
关键词:抗压回弹模量动态模量主曲线
行车速度对沥青路面力学参数及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室内试验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和时间-温度转化因子,结合实测的冬天和夏天沥青路面结构的典型温度场,定量分析了行车速度对沥青路面材料性能及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行车速度从10 km/h增加到130 km/h时,路面结构内动态模量可增加3倍以上,路表弯沉、沥青层底拉应变和土基顶面压应变等关键力学响应可减少20%以上.在冬天和夏天,材料性质及路面响应随车速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研究表明,为了得到更客观的结果,在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中应考虑行车速度的影响.
赵延庆于新谭忆秋
关键词:行车速度动态模量路面响应
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试验方法分析研究被引量:40
2014年
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不足是路面车辙病害的主要原因,选择合理的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尤为重要,选择三轴、同轴剪切和单轴贯入试验,进行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检测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试验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规律相同,评价结果相似,均可作为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试验方法,在三轴试验不具备条件情况下,同轴剪切与单轴贯入试验方法也可用来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
韩萍段丹军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
路面温度日变化曲线的拟合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分析路面温度日变化特征,基于广州、宁波、大同3个地区为期1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和水泥、沥青路面的实测温度,在分析路表温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晴天的路表温度日变化的二阶段拟合模型,通过引入修正系数ξ对多云天气路表温度日变化模型进行了修正;不同深度处路面温度日变化的拟合通过对路表温度日变化模型的日最高、日最低温度出现时刻及二阶段交接点时刻作相应的滞后调整。最后进行了实测数据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和沥青路表温度拟合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偏差平均值Av.为-0.25℃-0.15℃,均方根误差ST.为0.8℃-1.2℃;不同深度处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日温度变化拟合值的Av.为-0.5℃-0.5℃,ST.小于2℃;研究结果可作为路面温度场热传导方程的上边界条件,为路面温度区划提供依据。
邹晓翎谈至明钱晨唐伯明
关键词:道路工程温度场
沥青混合料抗冲刷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对普通AC、改性SMA和改性OGFC3类沥青混合料的抗冲刷性能开展了详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刷应力比A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冲刷能力的最关键因素,它可消除同类沥青混合料中由于不同沥青含量、温度和冲刷水压力所引起的差异。建立了冲刷次数Ⅳ与冲刷深度d、冲刷应力比A的一般式。3种材料抗冲刷系数A的变化范围为0.9×105-1.7×105。冲刷深度指数b和冲刷应力比指数C取决于沥青性质,其中,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的冲刷深度指数b分别为2.15,2.26,冲刷应力比指数c为3.9,4.0。沥青类材料的c值与其疲劳指数较接近。冻融后材料的抗冲刷系数、冲刷应力比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抗冲刷性能的下降可归结于结构强度的下降。
朱唐亮谈至明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抗冲刷性能
沥青路面结构层弯拉应力与应变的近似计算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了各种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弯拉应力和应变规律,引入曲面系数修正竖向压应力和剪应力的影响,引入面层弯曲中性轴下移量参数修正层间光滑与连续之间的差异,引入面层与基层弯矩分配系数反映面层、基层弯曲曲率不同的影响;对于模量不均匀面层,提出了弯曲刚度等效原则换算式;最后,讨论了各种条件下的沥青面层层底弯拉应变、半刚性或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的计算精度,其误差均不超过5%.
吁新华谈至明
关键词:路面工程沥青路面
路面结构层温度特征值的估计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宁波、大同、广州三地的路面结构温度测站及江苏镇凓高速公路、山东济莱高速公路的现场温度测站超过1年的路面温度数据,从研究路面结构温度日较差、日平均温度和温度正较差之比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着手总结了它们随路面深度的衰减规律并给出了回归式,通过引入"广义"深度坐标z/槡α(z为距离路表深度,α为材料导温系数)消除了路面材料不同引起的差异,提出了用路表温度特征值估计路面结构层任一深度日温度特征值的方法和公式,并推广至任一深度日温度特征值已知的场合,最后利用LTPP(LongTerm Pavement Performance)项目中01-0101(State code-SHRP ID)试验段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和公式在估计路面结构不同深度的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时具有良好精度,其偏差的均方值不超过2.0℃,偏差的平均值小于0.6℃,可满足工程要求.
邹晓翎谈至明钱晨
关键词:路面工程路面温度场日平均温度
粒料基层永久变形设计指标与控制模型被引量:3
2014年
为在设计过程中对粒料基层永久变形指标进行控制,以安定理论为指导,利用室内重复荷载三轴试验,对其永久变形设计指标与控制模型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等级公路162种典型路面结构粒料基层应力及永久变形量计算,确定加载试验应力及粒料基层的永久变形量临界标准。研究结果表明:粒料基层主应力比σ1/σ3主要分布在1.4~5.1之间,以不同围压与应力比进行重复加载105次试验,确定最大临界应力比与不同主应力比加载路径下的永久变形特性并进行拟合,证明105次加载是合理的;在确定了加载试验应力及粒料基层的永久变形量临界标准为4mm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粒料基层永久变形的主应力比设计指标,建立了以4.75mm筛孔为控制的2种类型级配碎石主应力比与荷载作用次数之间关系的控制模型。
马士杰黄晓明高启聚
关键词:道路工程粒料基层主应力比
沥青面层的疲劳等效温度被引量:7
2013年
分析了沥青面层疲劳寿命与面层温度的均值和梯度的相互关系.基于疲劳损伤等效原则,给出了沥青路面面层疲劳等效温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全国95个地区多年的路面温度场数据,对沥青面层疲劳等效温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总结了沥青面层基准疲劳等效温度与地区海拔、路表温度特征值(多年路表温度均值和标准差)之间的回归关系,据此推算得到了全国738个地区的沥青面层基准疲劳等效温度值,并绘制了可供设计采用的全国沥青面层基准疲劳等效温度等值线图,归纳了非基准条件下各因素对沥青面层疲劳等效温度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各因素修正计算式.最后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沥青面层疲劳等效温度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谈至明吁新华
关键词:路面工程沥青路面等效温度
沥青路面面层温度分布规律被引量:18
2014年
为给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基于路面温度实测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沥青路面面层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广州、宁波、大同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沥青面层层均温度的年分布规律;提出表征路表温度分布密度曲线形态的3个特征值(路表温度众值、路表高温率和路表温度变幅);研究了标准材料热力参数下沥青路表温度年均值、年标准差与气象、地理参数的关系;利用739个地区数据绘制了标准材料热力参数下全国沥青路表温度年均值等值图和年标准差等值图,提出了在非标准材料热力参数情况下的修正式。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差异对沥青面层层均温度的年分布密度曲线形态影响显著,但面层厚度对其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对应于年内不同层均温度的温度梯度均值随着层均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变化可分为缓慢增大、平缓过渡和急剧增大3个阶段,面层厚度对其影响亦较小,可忽略不计;中国沥青路面路表温度的年分布密度曲线形态可分双峰、单峰、过渡形态3种,呈双峰分布形态的代表区域为华北中南部、华中、华东大部、西北东部和西南部分地区,单峰分布形态仅局限于华南沿海地区,过渡形态的代表区域为东北、华北北部、华东南部、西北大部和部分西南地区。
马正军谈至明钱晨
关键词:道路工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