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90066)

作品数:27 被引量:145H指数:8
相关作者:霍忻刘宏梁文化刘新宇郎丽华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8篇对外直接投资
  • 11篇实证
  • 7篇生产率
  • 7篇逆向技术溢出
  • 6篇要素生产率
  • 6篇全要素生产率
  • 6篇技术进步
  • 5篇实证分析
  • 5篇VAR模型
  • 4篇中国OFDI
  • 4篇实证研究
  • 4篇逆向技术溢出...
  • 4篇经济增长
  • 4篇技术溢出效应
  • 3篇中国对外直接...
  • 2篇协整检验
  • 2篇面板模型
  • 2篇面板数据
  • 2篇灰色关联
  • 2篇灰色关联理论

机构

  • 27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霍忻
  • 7篇刘宏
  • 3篇刘新宇
  • 3篇梁文化
  • 2篇范丹
  • 2篇郎丽华
  • 1篇刘东丽
  • 1篇薛斌
  • 1篇滕飞
  • 1篇辛静静

传媒

  • 2篇价格理论与实...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工业技术经济
  • 2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商业时代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经纬
  • 1篇企业经济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对外经贸实务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 1篇国际商务(对...
  • 1篇投资研究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OFDI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2008~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结构及国内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采取灰色关联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效应更为明显。
霍忻
关键词:灰色关联对外直接投资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我国农村1983—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结果显示,农村基建、科技、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纯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即上述公共物品供给每增加1%将分别引致农民纯收入增长0.09%、0.12%、0.13%和0.62%。在长期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均衡关系。同时,在短期中科技、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物品均能有效带动农民纯收入增长,且贡献度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农村基建供给的收入效应还不显著,亟待做出调整和完善。
霍忻
关键词:多元回归模型农村公共物品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溢出路径,在促进国内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2007年~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构建国际R&D溢出模型的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这种积极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金融体系、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局面和较强的技术吸收、研发和再创新能力,其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还受人力资本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也存在地区差异。
霍忻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
我国贸易与投资的长短期经济增长效应——基于1982~2012年实证数据的经验分析
2016年
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国内经济各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当下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外向型经济、倒逼国内经济模式转型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选取1982~2012年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及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采用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Granger检验等方法实证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长短期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均衡关系;同时在短期中,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贡献度均显著于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外向型引擎。
霍忻
关键词:协整检验VAR模型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技术获取路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运用研究外国研发资本存量溢出效应的B-K模型,选取12个研发投入较多的国家作为国外研发主体,对1985—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国内研发和吸引外资两种渠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国内研发,对外直接投资,吸引外资对于我国技术进步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国家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健全境外投资促进体系,提高企业对外投资便利化程度。
刘宏薛斌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
北京市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北京市服务贸易近年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以及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伴随着数量的快速增长比较考察北京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最新统计数据在对北京市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TC、RCA、CA和STO的指标分析体系,对京津沪渝4市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北京市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竞争力指数比较结果表明北京市除STO指数低于上海市外,其余指数均高于津沪渝3市,实证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服务贸易开放度与北京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关系较为密切。
刘宏梁文化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影响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被引量:13
2016年
笔者借鉴L-P模型,选取1985年-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具体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和吸收能力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163%,但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研发强度和技术差距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影响。
霍忻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技术进步
转型背景下广东省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协整分析和VECM模型的检验被引量:7
2016年
随着广东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外部引擎,并对区域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产生显著影响。选取1979—2014年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生产总值(GDP)数据并构建VECM模型,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格兰杰检验等方法研究FDI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中,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具有正向的稳定均衡关系;短期中,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比较显著,成为影响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外向型因素。
霍忻
关键词:VECM模型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技术势差、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被引量:6
2015年
在中国人均GDP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技术差距逐渐缩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本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对外直接投资(OFDI)获取逆向技术外溢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现实路径,具体考察技术势差的变化对这一技术溢出过程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内外技术势差的减小显著促进了OFDI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技术势差的缩小有利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正向促进作用。
范丹刘宏
关键词: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
新时期下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大样本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考察被引量:1
2016年
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是一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入世"以来,我国同广大非洲地区的经贸联系日趋密切,对非直接投资与中非贸易规模同步攀升,在保障国内战略性资源有效供给和推进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据此本文选取1996—2013年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和中非贸易总额数据,构建了VAR(2)模型,同时综合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法考察了我国对非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发现:长短期中,我国对非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贸易互补效应,保持着相互促进的总体走势。
霍忻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实证考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