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831800059)

作品数:9 被引量:177H指数:8
相关作者:叶英陈建勋张成平罗彦斌王梦恕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隧道
  • 4篇隧道施工
  • 3篇隧道工
  • 3篇隧道工程
  • 2篇地质
  • 2篇地质预报
  • 2篇正洞施工
  • 2篇射流通风
  • 2篇通风
  • 2篇多元信息
  • 2篇风管
  • 2篇风机
  • 2篇安全管理
  • 1篇地质灾害
  • 1篇信息预警
  • 1篇型钢
  • 1篇岩溶
  • 1篇岩溶隧道
  • 1篇应急响应
  • 1篇应力

机构

  • 5篇北京市市政工...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1篇陕西西延铁路...
  • 1篇北京市公路桥...
  • 1篇江苏现代路桥...

作者

  • 5篇叶英
  • 3篇陈建勋
  • 2篇张成平
  • 2篇罗彦斌
  • 1篇徐晨
  • 1篇郑晅
  • 1篇杨新锐
  • 1篇丁婷
  • 1篇杨善胜
  • 1篇骆建军
  • 1篇张顶立
  • 1篇王梦恕
  • 1篇胡建华
  • 1篇孙文龙
  • 1篇李雪
  • 1篇胡健
  • 1篇王义海
  • 1篇谷文元

传媒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市政技术
  • 1篇隧道建设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弱围岩隧道取消系统锚杆的现场试验研究被引量:42
2011年
在软弱围岩隧道中,提出初期支护结构由钢架+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锁脚锚杆+纵向连接筋组成,即取消系统锚杆用钢架联结处的锁脚锚杆代替。以包家山隧道为依托工程,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选取2个试验段,进行锁脚锚杆取代系统锚杆后,有、无拱部锚杆的对比试验研究。对比试验的内容包括:隧道初期支护的净空收敛、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喷射混凝土应力、锚杆轴力和纵向连接筋应力等。研究结果表明:2个试验段初期支护变形趋于稳定,结构受力安全,说明取消系统锚杆不影响初期支护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拱部锚杆有受拉,也有受压,但受力都不大,最大拉应力仅为钢材极限强度的11.8%,其支护作用不明显;锁脚锚杆大部分受拉,最大值达到191MPa,钢架支护作用明显,在支护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消系统锚杆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序循环时间,有利于及早封闭围岩以形成完整的支护结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显著。
陈建勋杨善胜罗彦斌王梦恕
关键词:隧道工程软弱围岩系统锚杆
公路隧道入口环境亮度安全临界阈值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在安全运行约束下,为了分析公路隧道照明需求,提出公路隧道环境亮度安全临界阈值.构建模拟隧道环境识别实验,设计动、静2种实验模式,通过对7 020余组人眼识别时间与环境亮度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环境亮度与人眼反应时间呈幂指数关系.在此关系基础上,结合驾驶员信息感知识别时间要求,得出公路隧道环境亮度安全临界阈值.选择长、中、短隧道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隧道环境亮度安全临界阈值为5cd/m2,远低于国际照明学会(CIE)隧道适应曲线所推荐的值,可大幅简化和降低公路隧道照明设置,节约照明运营成本.
郑晅李雪丁婷陈建勋
关键词:隧道照明
隧道型钢钢架应力量测方法被引量:8
2013年
介绍了采用钢弦式表面应变传感器、千分表和钢筋应力传感器量测隧道型钢拱架应力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采用力学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钢弦式表面应变传感器和钢筋应力传感器量测隧道型钢拱架变形(或应力)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千分表法量测的型钢拱架变形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量测的是圆弧拱弦的变形,而且探头的安装比较烦琐,不便测试,对施工的干扰较大;钢筋应力传感器量测的型钢拱架变形并不是型钢拱架本身受力的变形,因为钢筋应力计焊接后对所测部位的型钢拱架起到了加固作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其所量测的变形值是型钢钢架和钢筋应力计两者共同受力产生的变形值。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由于钢筋应力计的存在,增加了型钢拱架的截面面积,使得型钢拱架在焊有钢筋应力计部位的轴力减小了20%左右;弯矩减小了10%~20%左右;钢弦式表面应变传感器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钢架的应变和受力,具有现场操作快捷、长距离测试方便、精度和灵敏度高、长期稳定性好等特点。推荐采用钢弦式表面应变计量测型钢拱架应力。
陈建勋胡健徐晨罗彦斌
关键词:隧道工程应力量测
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注浆机理及作用效果分析被引量:40
2009年
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施工中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常面临涌突水防治、围岩稳定性控制和衬砌高水压处理等技术难题,实施可靠的超前地质预报和有效的注浆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基于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区的圆梁山隧道工程,采用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准确探明了溶洞的形态及其充填物性质;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岩溶隧道的注浆机理;利用数值模拟确定了合理的注浆参数;通过复合注浆形成了可靠的注浆加固圈。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圈起到了加固围岩、稳定工作面、封堵地下水和降低衬砌外水压力的综合作用,隧道施工中工作面稳定,围岩变形不大,堵水效果显著,达到了5m3.m-1.d-1的隧道限量排水控制标准,并实现了小排水量条件下有效降低衬砌外水压力的目的。研究成果对高压富水岩溶隧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张成平张顶立叶英骆建军
关键词:岩溶隧道高水压地质预报注浆效果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可靠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目的: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可靠性一直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预报结果的准确与否,预报信息的精准程度对隧道施工非常关键。如果能正确认识现有预报方法与技术存在的问题,将有利于不断提高预报的技术水平。本文针对影响超前地质预报可靠性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展开论述,分别从预报方法、解释判译、空间定位、波速确定及探测能力等方面指出目前常见预报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研究结论:(1)目前的大多数预报方法都具有局限性,需正确认识和分析预报结果;(2)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应进行综合预报,组合多种方法,相互印证与补充;(3)综合参数和空间预报理论、方法与技术可提高预报的可靠性和精度。
叶英
关键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可靠性地质灾害
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研究被引量:47
2009年
详细介绍隧道施工过程中多元信息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预警及安全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采用无线技术把三维激光扫描、人机定位、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讯视频及安全管理集成在一起,实现隧道施工掌子面图像实时采集、显示与编录分析、掌子面稳定性监测、掌子面人员与车辆定位管理;实现隧道必测项目与断面扫描技术的结合预测围岩变形和超欠挖;实现选测断面各种传感器的无线数据采集与综合分析。在危险临近时,利用多元信息预警、计算分析、专家经验,结合系统的通讯卡、有源定位卡及警灯鸣笛等安全提示信息,启动四级预警及相应应急预案,疏导人员撤离,从而形成隧道施工多元信息全方位安全保障系统。这对隧道施工的动态设计、施工现场全方位高效直观管理及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叶英穆千祥张成平
关键词:隧道工程多元信息预警安全管理
单斜井双正洞施工通风技术研究
为解决斜井进入正洞以后通风难度大,通风效果较差的难题,引入了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重点介绍此新型技术的原理,斜井压入式通风模式和斜井抽出式通风模式,并对2种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风机选型及风机和风管的配套选型进行理论...
肖元平杨立新
关键词:隧道
文献传递
隧道施工实时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介绍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多元信息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风险管理、安全预警及应急响应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说明了其效果。该系统的应用对隧道施工的动态设计、施工现场全方位高效直观管理、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叶英
关键词:隧道多元信息安全预警风险管理应急响应
隧道施工人员远程实时定位与安全管理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TMIGS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隧道施工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在隧道内架设基站,让施工人员佩戴定位卡,进而能实时确定施工人员在隧道内的具体位置,它非常方便隧道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和安全维护。人员定位卡有报警功能,带班卡具有短信息功能,如隧道现场有安全隐患或有坍塌前征兆时,可及时与控制台或管理员手机联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施工灾害事故的发生。
叶英孙文龙王义海谷文元胡建华杨新锐
关键词:隧道施工ZIGBEE技术安全管理
单斜井双正洞施工通风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为解决斜井进入正洞以后通风难度大,通风效果较差的难题,引入了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重点介绍此新型技术的原理,斜井压入式通风模式和斜井抽出式通风模式,并对2种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风机选型及风机和风管的配套选型进行理论计算,说明了这种新型通风模式的科学性,通过在包家山隧道3#斜井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的可行性,爆破15 min后CO和NO2的浓度都在国家标准控制之内。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这项新型射流通风技术,摒弃了过去一直将射流通风技术仅仅应用于平行双洞的惯例,成功解决了由斜井进入正洞多工作面同时施工的通风难题。
肖元平杨立新
关键词:隧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