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A21)

作品数:14 被引量:271H指数:7
相关作者:吴文革李泽福张培江占新春吴爽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水稻
  • 6篇杂交
  • 5篇栽培
  • 5篇中籼
  • 3篇杂交中籼
  • 3篇栽培技术
  • 3篇直播
  • 3篇施氮
  • 3篇中籼水稻
  • 2篇氮肥
  • 2篇氮量
  • 2篇杂交中籼稻
  • 2篇栽插
  • 2篇栽插密度
  • 2篇早稻
  • 2篇施氮量
  • 2篇中籼稻
  • 2篇籼稻
  • 2篇粳稻
  • 2篇丰两优1号

机构

  • 12篇安徽省农业科...
  • 5篇安徽省农业技...
  • 4篇扬州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合肥丰乐种业...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滁州市农业技...
  • 1篇庐江县农业技...
  • 1篇肥东县农技推...
  • 1篇怀宁县农科所
  • 1篇合肥市气象局
  • 1篇安徽省桐城市...
  • 1篇安徽省庐江县...

作者

  • 8篇吴文革
  • 5篇杨惠成
  • 5篇李泽福
  • 4篇吴爽
  • 4篇陈周前
  • 4篇占新春
  • 4篇张培江
  • 3篇孔令娟
  • 2篇吕和平
  • 2篇黄义德
  • 2篇周桂香
  • 2篇徐继萍
  • 1篇张四海
  • 1篇石继权
  • 1篇杨联松
  • 1篇许诗群
  • 1篇余增亮
  • 1篇王士梅
  • 1篇吴跃进
  • 1篇徐军

传媒

  • 4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全国第十七届...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技服务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采用生产调查、田间试验和多点示范等方法,提出了安徽省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需解决的关键瓶颈技术,总结和概括了安徽省近年来水稻高产栽培3大类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和4大稻作区技术集成成果及推广应用效果。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关键词:水稻
文献传递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中籼稻的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被引量:33
2008年
以超高产中籼杂交水稻“皖稻153”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施氮量对杂交中籼水稻群体质量、氮肥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kg(N)·hm^-2、187.5 kg(N)·hm^-2、225.0 kg(N)·hm^-2、262.5 kg(N)·hm^-2和300.0 kg(N)·hm^-2等5种施氮量下杂交中籼稻产量差异显著,在150-262.5 kg(N)·hm^-2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262.5 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 355 kg·hm^-2),施氮量增加到300.0 kg(N)·hm^-2产量下降。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主要是因为群体颖花量的差异,施氮量与群体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3 5^**)。施氮量明显影响群体质量,适宜施氮量(262.5 kg·hm^-2)能保证杂交中籼水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的贡献率提高,从而增加产量。适宜施氮量(262.5 kg·hm^-2)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也最高。推荐江淮稻区杂交中籼稻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62.5 kg·hm^-2。
吴文革杨联松苏泽胜张玉海白一松赵决建胡根生方文杰
关键词:杂交中籼水稻施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
安徽省一季中稻的适宜播栽期研究
2007年
试验选用特优559、国丰一号、丰两优一号和绿优1号等水稻品种,分别代表杂交中稻的早、中、迟熟3种类型,研究了皖东、沿淮、江淮丘陵和皖西山区等4个不同生态区域的杂交中稻适宜播栽期。结果表明,皖东稻区各类型品种的播栽期均宜在4月底以前;沿淮稻区早熟类型的宜在5月5~15日,中熟类型宜在4月15日至5月5日,迟熟类型的应在5月5日前播种;江淮丘陵稻区迟熟类型宜在4月上旬、中熟类型宜在4月25日前播种;皖西山区各类型的播栽期均可在4月25日前播种,早熟类型的最佳播期宜在4月25日左右,中、迟熟类型的最佳播期为4月15日。
张德文杨前进王士梅汪婉琳朱启升
关键词:生态区域中稻播栽期
直播水稻皖稻143选育及推广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直播稻为主的轻简栽培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使农民从繁重的稻作中解放出来。为了适应稻作轻简栽培技术的需要,选育耐寒性强、适宜早晚连作的直播水稻新品种,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创建早晚连作直播水稻新种质,育成早熟、高产、优质直播型水稻新品种皖稻143,并在生产上成功地加以推广应用。生产实践表明:早稻直播为农民告别传统的栽培方式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不仅大大减轻了双季稻作的劳动强度,而且省工、节本和减轻病虫害。本研究还利用云南水稻耐寒种质资源,提高早稻品种苗期耐寒性,解决了直播早稻成苗率低且年份间不稳定的问题,对发展我省乃至我国水稻生产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吴跃进杨惠成程太平徐启发余增亮
关键词:直播水稻
安徽江淮地区2006年中籼水稻结实不良情况调查被引量:10
2006年
调查了安徽省江淮中稻区2006年水稻结实不良的情况,一是由于8月中旬阶段性的高温引起部分花期热稳定性差的品种高温不实类型,另一类由于化学药害主要是除草剂残留伤害造成的穗发育障碍型不育;分析了2种主要类型水稻结实不良产生原因,提出了生产预防对策和建议。
吴文革李泽福张四海柳军石继权方兴龙赵决建许诗群王宏斌宣正平王品丁必华武世新王占乔王邦奎周晓军傅祥军王永生
关键词:中籼水稻高温热害农药药害
超级杂交中籼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以具代表性的5个釉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作对照,比较研究了超级中籼杂交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性。超级稻具有显著的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产量随成熟期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超级稻的物质生产优势集中在中期和后期,产量与拔节前...
吴文革张洪程钱银飞陈烨徐军吴桂成翟超群霍中洋戴其根
关键词:超级稻光合势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
文献传递
双季水稻轻型栽培经济效益调查与分析
2007年
本文结合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通过对安徽沿江江南轻型丰产栽培核心试验示范区、丰产示范区以及667hm2辐射区典型代表田块进行经济分析和技术经济评价,得出双季稻轻型栽培技术体系中“早直播-晚抛秧”和“双季双抛”两种主体技术模式能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省物化投入,实现产量、效益同步提高。
杨惠成汪新国孔令娟李泽福吴文革刘春盛凌新军吕和平
关键词:双季水稻轻型栽培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吴文革孔令娟杨惠成李泽福陈周前刘春盛方兴龙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NORTHERNRICE
杂交粳稻Ⅲ优98在江淮地区叶龄模式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06年
Ⅲ优98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根据叶龄动态提出相应的江淮地区栽培技术。采用该栽培技术,Ⅲ优98在全椒种植获得10.6t/hm2的高产。
孙继翠吴爽占新春赵和平陈发祥张培江
关键词:杂交粳稻叶龄模式栽培
水稻直播栽培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36
2006年
介绍了国外直播稻生产发展现状和中国直播稻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简述了直播稻作方式,重点阐述了直播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中国直播稻的发展方向。
吴文革陈烨钱银飞王小军吴一梅
关键词:水稻直播种植面积栽培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