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102101-004)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薛瑞张有志李云峰王玉露陈力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抗抑郁
  • 2篇抗抑郁作用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延迟性
  • 1篇抑制剂
  • 1篇应激
  • 1篇应激诱导
  • 1篇应激障碍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制剂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再生
  • 1篇双相
  • 1篇双相情感性精...

机构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大连市友谊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有志
  • 4篇薛瑞
  • 3篇李云峰
  • 1篇仲伯华
  • 1篇李锦
  • 1篇洪浩
  • 1篇范琼尹
  • 1篇李洋
  • 1篇胡景鑫
  • 1篇安磊
  • 1篇崔颖
  • 1篇张亭亭
  • 1篇李静
  • 1篇戈含笑
  • 1篇仇志坤
  • 1篇赵楠
  • 1篇徐江平
  • 1篇胡晓旭
  • 1篇陈力
  • 1篇王玉露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单程延迟性应激诱导雌性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采用雌性SD大鼠建立单程长时应激(SPS)模型,从表观效度和预测效度2方面考察其是否能作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方法雌性大鼠依次连续给予固定束缚(2 h)、强迫游泳(20 min)和乙醚麻醉各1次作为应激因子制备SPS模型,随后连续2周内每天1次ig给予舍曲林10 mg.kg-1。2周后给予足底电击刺激,次日环境重现,测定呆滞行为时间;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定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开场实验观察爬格次数和站立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呆滞行为时间明显延长(P<0.01),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舍曲林组大鼠呆滞行为时间显著降低,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P<0.01);各组爬格次数和站立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SPS成功诱导建立雌性大鼠创伤性应激障碍动物模型。
范琼尹薛瑞李洋张亭亭戈含笑李云峰胡景鑫张有志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雌性大鼠动物模型
小补心汤总黄酮对获得性无助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HPA轴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采用小鼠获得性无助模型评价小补心汤总黄酮(XBXT-2)的抗抑郁作用,并探究在应激状态下,XBXT-2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电脑程序控制的穿梭箱条件反射系统,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诱导获得性无助模型,经过穿梭箱回避程序筛选,将成功诱导无助行为的小鼠分为模型组、度洛西汀(Dlx,20mg·kg-1)组和XBXT-2(25,50 mg·kg-1)组,灌胃给药4 d,每日采用条件性回避反应测试程序,测定小鼠的逃避失败次数和逃避潜伏期。行为学检测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β)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亚慢性给予XBXT-2(25,50 mg·kg-1)可明显减少获得性无助小鼠逃避失败次数和(或)逃避失败潜伏期,在行为学有效基础上,亦可明显降低获得性无助小鼠血清CORT和ACTH水平,上调海马GRα/β蛋白和BDNF的表达。结论 XBTX-2在小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中具有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PA轴功能亢进有关。
陈力薛瑞于能江王玉露胡晓旭仇志坤赵楠李云峰徐江平张有志
关键词:抗抑郁HPA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阿姆西汀抗抑郁作用的细胞调控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在体外细胞水平探讨阿姆西汀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采用ATP生物发光法检测阿姆西汀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皮质酮损伤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模型,检测阿姆西汀的细胞保护作用;并采用PKA特异性抑制剂H89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0.5~2.5μmol/L阿姆西汀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100μmol/L皮质酮对神经元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2.5,5μmol/L阿姆西汀可显著逆转皮质酮的损伤作用,度洛西汀具有同样的作用;并且10μmol/L H89可取消以上作用。结论阿姆西汀在体外具有促进神经元再生和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阿姆西汀抗抑郁效应的重要细胞机制,且这一作用可能与c AMP-PKA-CREB通路有关。
安磊李静薛瑞李云峰仲伯华李锦张有志
关键词:抗抑郁剂神经元再生皮质酮PKA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6年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糖原的合成代谢、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以及基因的表达。它参与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通过磷酸化调节细胞内许多信号蛋白、结构蛋白和转录因子,进而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及可塑性。从基因多态性和临床研究发现,GSK-3β可能与BD发生相关。作为GSK-3β抑制剂,锂盐是一种有效的BD治疗药物,以GSK-3β为靶标研发的小分子抑制剂也是BD治疗的热点。综上所述,GSK-3β可能是治疗BD的潜在靶标。
崔颖薛瑞张有志洪浩
关键词: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糖原合成酶激酶-3靶标锂盐小分子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