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1017)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樊新颖李芸徐格林邱忠明刘新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梗死
  • 2篇预后
  • 2篇功能预后
  • 2篇病灶
  • 2篇穿支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管内介入治...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性
  • 1篇抑郁
  • 1篇早期神经功能...
  • 1篇症状
  • 1篇中动脉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恶化
  • 1篇腔隙
  • 1篇腔隙性
  • 1篇腔隙性脑梗死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樊新颖
  • 2篇刘新峰
  • 2篇李芸
  • 2篇邱忠明
  • 2篇徐格林
  • 1篇马楠
  • 1篇段作伟
  • 1篇王昭君
  • 1篇张晓浩
  • 1篇谢霞
  • 1篇杜鹃
  • 1篇殷勤
  • 1篇马敏敏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第十届国际脑...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脑微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既往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文中初步探讨脑微出血( cerebml microbleeds, CMBs)和P S D 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人2 0 1 5年1 月至2 0 1 5年9 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 1 0 例.所有患者于卒中后3 个月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4 版)》躯体疾病所致心境障碍诊断标准进行P S D 的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分为P S D 组和非P S D 组.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S 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 1 0 例患者中,P S D 组共6 4 例(3 0 .5 % ).同非P S D 组相比,P S D 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患病率、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及深部CMBs发生率明显较高,而教育程度明显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单因素log istic回归分析示,深部CMBS 是P S D 的危险因素(0R =2.003, 9 5% CI:1.021- 3.930,P = 0 .0 4 3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糖尿病、微出血、NIHSS评分及教育程度等混杂因素后,深部CMBs仍为P S D 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 2.346, 95% CI:1.037-5.307,P = 0.041) . 结论脑深部CMBs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P S D 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深部CMBS可能参与P S D 的发病机制.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深部CMBS,及早干预P S D 的高危患者.
李芸樊新颖
关键词:微出血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病灶形态与早期功能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的病灶形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 d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因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住院患者1 45例,根据病灶在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的形态特征,分为规则病灶组95例和不规则病灶组5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3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早期的临床功能预后.结果 与不规则病灶组比较,规则病灶组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其中END 27例(18.6%),脑卒中30 d后预后不良31例(21.4%).与预后不良比较,预后良好患者不规则病灶、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病灶(OR-3.949,95%CI:1.331~11.716,P=0.013)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OR=2.211,95%CI:1.473~3.319,P=0.007)和END(OR=6.136,95%CI:3.043~12.428,P=0.001)是3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穿支供血区病灶不规则的单发小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END,并且短期功能预后表现较差.
邱忠明段作伟桑红菲杜鹃张晓浩马楠谢霞樊新颖刘新峰徐格林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预后
穿支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形态特征与早期临床功能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穿支供血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LI)的病灶形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天功能预后的联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穿支供血区急性LI患者1...
邱忠明段作伟桑红菲杜鹃张晓浩马楠谢霞刘新峰徐格林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预后
脑动脉夹层血管内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脑动脉夹层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之一,尤其多见于青年人缺血性卒中。随着非侵入性血管影像学检查,例如核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等的广泛应用,脑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上升。目前,脑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溶栓、血管内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相对而言,介入治疗具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迅速重建血管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邱忠明殷勤徐格林刘新峰
关键词:颈内动脉椎动脉血管内治疗
379例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379例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例共379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实验室等相关检查。患者行CTA/MRA/DSA、血管超声等脑血管检查。结果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中头晕伴/不伴视物旋转、言语不清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最为常见(53.6%),梗死部位以桥脑、小脑最为常见。55.4%患者存在血管病变,其中椎动脉起始部病变最常见。结论全面认识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
樊新颖李芸王昭君马敏敏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梗死症状病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