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1005)

作品数:32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曹胜高张甲子郎镝徐栋梁魏昕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学
  • 9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两汉
  • 3篇秦汉
  • 3篇文学
  • 2篇东汉
  • 2篇学理
  • 2篇学说
  • 2篇诗学
  • 2篇士人
  • 2篇宋诗
  • 2篇两汉文学
  • 2篇铭文
  • 2篇考辨
  • 2篇汉文学
  • 2篇藏书
  • 1篇道说
  • 1篇道统
  • 1篇道义
  • 1篇地缘
  • 1篇地缘政治
  • 1篇雕龙

机构

  • 15篇陕西师范大学
  • 8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作者

  • 16篇曹胜高
  • 6篇张甲子
  • 2篇徐栋梁
  • 1篇郎镝
  • 1篇付林鹏
  • 1篇魏昕
  • 1篇耿战超
  • 1篇侯少博
  • 1篇许玲

传媒

  • 3篇古代文明
  • 3篇洛阳理工学院...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与唐宋诗学的内在规范
2016年
诗论中推崇"自然",在唐宋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天才李白的诗作中,"自然"成为诗歌内在的美感张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自然"被确立为风格说。至北宋初年,欧阳修、梅尧臣对"平淡"之美的追求;苏轼对陶渊明的大力推崇,"自然"理论被得以总结,并被确立为诗学的审美理想。
张甲子
关键词:司空图
论《诗经》篇目的另立新题
2016年
《诗经》之篇名,或取诗歌首句,或于诗中可寻,或取诗中字句略加改动。唯独《雨无正》《巷伯》《常武》《酌》《赉》《般》6首诗篇目另立新题。在诗歌命题高度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另命新名,绝非偶然。6首诗篇目正是对诗歌主题的反映。
李申曦
关键词:《诗经》篇名主题
姜嫄“履迹生子”的文献生成与学理调和被引量:1
2015年
自《诗经·大雅·生民》而出的姜嫄"履迹生子"说,既包含着历史真实,也具有神话色彩。其与感生说、圣王说皆有密切的关系,经过两汉的文献整合与学理调和,最终形成了圣王有父感生之说,为后世帝王感生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侯少博
关键词:史学经学
由“罪己诏”论西汉道统与政统之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西汉"罪己诏"的产生,既是禹、汤以来君王罪己传统的延续,也是西汉国家建构中道统和政统博弈的结果。儒家学说地位的隆升,使得圣王、圣人之说成为评判政治的理论依据以及衡量政治行为的标准。在决策政治事务时,西汉皇帝的个人看法常与儒生相绌,此时多用"罪己诏"来调和彼此的矛盾,正体现出道统与政统的相互适应和不断调整。
魏昕
关键词:罪己诏西汉道统政统
论秦汉国-家秩序之形成原因
2014年
秦汉所确立的帝制,在将宗法分封制转变为皇帝郡县制的同时,用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摈弃了周制的家—国次序,转而强化国—家系统。秦汉国—家秩序之形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政治集权演进、尚贤思想高扬及家族观念动摇等几个方面。
徐栋梁
关键词:秦汉
元明宗唐论与师心说的理论省思
2012年
元明诗学对宋诗的扬弃和对唐诗的尊重,是以理学与心学的融合作为思想支撑的。宗法盛唐的提出,是出于建构新文统的需要,而文统所强调的恢复风雅传统,使得元明诗论开始系统反思唐音的形成,其宗唐也不再如宋代那样局限于宗法盛、中、晚,而是提倡以师心为本源、师古为补充,以重建新的诗歌典范。
曹胜高
关键词:宋诗风雅传统
改制语境与赋家劝谏的失效
2015年
两汉辞赋之所以形成"劝百讽一",在于赋家在结尾处的讽谏,常常蹈入西汉所形成的改制语境之中。其见解既不能独到,其学理又不能标新,并不能超出时人的政治见解,使得其卒章所显之志,更多接近于政治套语,从而使得汉赋的劝谏失去了针对性和有效性,被视为陈陈相因之辞。
曹胜高
关键词:劝百讽一
东汉震灾与王符的“荒政”批判——基于“短时段事件”的政治文化时空形态考察被引量:2
2013年
王符所著《潜夫论》深淳整穆,时人誉为汉末清议政论文之翘楚。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极言汉政得失。历史文化研究方法以时空两个维度作为历史分析的视角,以此理论分析史料,明确王符震灾亲历者的历史身份。从王符独到的平民视角中的灾情描述可以分析出东汉政权的震后"荒政":从频黜"三公"这一政治现象,探讨"天人感应"衍生的"灾异说"政治思想内核的表象和"内外廷"之争的顶层政治权力分配的实质;从帝王和臣子对"罪己"、选拔"贤良方正"、"有道"士人进入统治阶层的"荒政"策略的分析,概括当时汉末统治阶层矛盾凸显的现实,分析其对汉末政治结构的破坏作用,为寻找并论证汉末政治社会衰变的重要节点提供历史证据。
郎镝
关键词:政治文化
周秦文学认知与“文学”的概念生成被引量:2
2016年
孔门四科之"文学",常被视为"文学"的概念形成。然详细考证,可知孔门所谓"文学"指的是礼学,即对文治之道、礼乐之法的概括。与之相关的"文章"一词,则指的是礼仪制度。荀子所提倡的"积文学",强调人文化过程;墨子出于对礼乐的抵触,将"文学"限定为典籍、著述,却指向了后世"文章"的涵义。韩非子对"文学"的排斥,是出于对文学修饰性的清醒认知,而主动采取的行政策略。
曹胜高
关键词:文学观念
铭文与汉魏四言诗的复兴
2014年
在汉代,铭文得到显著发展。从体式上讲,铭文上承《诗经》的结构与表达模式,以四言为正体,三、五、七言杂列其中;从功能上讲,其或为祝颂,或为劝诫;从风貌上讲,它们的风格是典雅的。四言诗在汉代以铭文的形式存在,并一度推动了汉魏四言诗的复兴。
张甲子
关键词:铭文四言诗文体流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