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650)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唐文乔郭弘艺谢正丽魏凯陈文银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日本鳗鲡
  • 4篇鳗鲡
  • 2篇东南
  • 2篇东南沿海
  • 2篇幼体
  • 2篇中国东南
  • 2篇中国东南沿海
  • 2篇耳石
  • 2篇长江口
  • 1篇刀鲚
  • 1篇银色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日龄
  • 1篇矢耳石
  • 1篇水域
  • 1篇年龄组成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历史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结构

机构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唐文乔
  • 4篇魏凯
  • 4篇谢正丽
  • 4篇郭弘艺
  • 3篇吴嘉敏
  • 3篇陈文银
  • 2篇刘东
  • 2篇杨金权
  • 1篇胡雪莲
  • 1篇刘少军
  • 1篇李辉华
  • 1篇刘至治

传媒

  • 4篇水产学报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Scheffe′s多重比较可将9个群体按柳叶鳗龄的大小归为3个组,南部的新会和汕头归为第1组;中间的福清、宁德、温州、台州归为第2组;北面的慈溪、九段沙和大丰归为第3组。同样,群体的R-聚类和个体的Q-聚类分析也显示出与上述分组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从产卵场随北赤道洋流迁徙至菲律宾东北部并进入黑潮接近中国东南沿海的柳叶鳗,分成3个群体迁徙。变态最早的进入了南方的水域,抵达广东沿海;变态较早的进入了中部的东海水域,抵达闽浙沿海;变态最晚的则被送到长江口及其以北的沿海河口。结果还显示,最北部大丰的平均柳叶鳗龄[(106.00±3.22)d]比最南部新会的平均柳叶鳗龄[(91.87±1.36)d]大14.13 d,其与黑潮流速(约96 km/d)的乘积(1 350 km)同两地的距离大致相等,研究表明,我国沿海的玻璃鳗在柳叶鳗阶段是随着黑潮暖流自南向北被动地迁移。
郭弘艺魏凯唐文乔李辉华谢正丽刘东刘至治
关键词:日本鳗鲡变态耳石
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被引量:14
2010年
日本鳗鲡是亚洲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长江口是我国鳗苗的主产区和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研究分析了2008年9-11月采自江苏靖江段(31°30′N,120°42′E)的153尾银色鳗样本的年龄和生长参数。结果显示,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群体雌性由3~7(平均5.52)龄组成,雄性由3~5(平均4.38)龄组成,雌性群体的年龄结构高且多于雄性群体。雌雄鳗鲡的最大年增长均出现在4龄,但雌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5.20、拐点体长lr=683.05mm、拐点体重Wr=546.37g、平均渐近体长L∞=1011.03mm和体重W∞=1830.16g,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4.91、拐点体长lr=517.15mm,拐点体重Wr=216.15g、平均渐近体长L∞=750.30mm和体重W∞=715.90g。研究还表明,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群体平均年龄比我国其他地区和日本的均要低,但平均渐近体长却明显要大于其他分布地,预示着长江更适合于鳗鲡的生长和性腺成熟。
谢正丽郭弘艺唐文乔魏凯沈林宏吴嘉敏陈文银
关键词:日本鳗鲡矢耳石年龄组成长江口
长江口银色鳗的形态指标体系及其雌雄鉴别被引量:23
2011年
测定和分析了2007年和2008年的10-11月间采自长江江苏靖江段(32°01'27″N,120°25'56″E)的153尾银色鳗的形态学性状,建立了雌雄个体的判别模型。对16个直接测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17项标准化比例性状的R-聚类分析,均显示长江口银色鳗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体形大小和头部特征,吻部前端细部特征,以及眼径和胸鳍大小等3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判别法从75尾样本的17项标准化比例性状中筛选出5个比例性状,即丰满度、垂直眼径/头长、体高/体长、水平眼径/头长和吻形,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群体识别的正确率为89.3%。利用其余78尾银色鳗样本对这一判别方程进行识别验证,识别的正确率达的88.5%。ANOVA分析显示,除了吻形,组成判别方程的其他4个标准化性状在两性群体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表明长江口银色鳗的雌性个体比雄性更为丰满,体型较高,但眼较小。
郭弘艺魏凯谢正丽唐文乔沈林宏顾树信吴嘉敏陈文银
关键词:日本鳗鲡长江口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日龄及其孵化时间被引量:12
2011年
测定了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8尾线鳗的体长和矢耳石长轴半径,分析了其中107尾线鳗矢耳石的日龄结构。结果表明,线鳗的体长在47.40~62.34 mm,平均(54.77±2.21)mm,各采样点的平均体长存在极显著差异(ANOVA,P<0.001)。矢耳石长轴半径为133.22~175.95μm,平均(154.55±9.09)μm,各采样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线鳗的日龄为124~158 d,平均(135.78±6.84)d,呈现出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最北部的大丰较最南部的新会大了15.9 d。根据日龄和采集时间推断,这些标本的孵化时间在9月6日—10月20日,主要集中在10月中旬,85.98%个体符合孵化时间的新月假设。分析表明,孵化较早的个体到达河口的时间也较早,生长速度快的个体也比生长慢的个体到达河口的时间要早。
郭弘艺魏凯谢正丽唐文乔吴嘉敏陈文银
关键词:中国东南沿海
长江及其南部邻近水域刀鲚的种群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被引量:15
2008年
经克隆测序获得的采自长江附属湖泊鄱阳湖、太湖、长江口九段沙、钱塘江口、舟山等5个地点55尾刀鲚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了这些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史。种群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刀鲚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0.9993,π=0.0420),表明刀鲚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进化潜力。5个群体间的种群分化指数Fst和基因交流值Nm分别为0.013~0.426和0.67~40.14,协同各群体间的K2-P遗传距离与AMOVA分析结果均表明,长江及其南部邻近水域的刀鲚没有发生明显的地理分化。以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构建的NJ树揭示,5个群体的个体组成了2个谱系,但这2个谱系与地理分布并不相关。中性检验和网络亲缘关系分析皆表明,刀鲚群体有过种群的扩张历史,扩张时间约在更新世末期的0.17~0.13百万年前,受到更新世末期海平面升降的影响。
杨金权胡雪莲唐文乔
关键词:刀鲚线粒体控制区种群遗传结构
类Tc1转座子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转座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基因组中,能在染色体不同位点间转座,并在基因组中大量扩增.转座子的活动能引起生物基因组或基因的重组和变异,加速生物多样性及其进化速率,被视为生物基因组进化的内在驱动.转座子分2类:反转座子和DNA转座子.类Tc1转座子是DNA转座子超级家族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本文简要概述了类Tc1转座子的结构特征,及其扩增、转座和迸发的机制,并展望了其应用和研究方向.
刘东唐文乔杨金权刘少军
关键词:基因组转座子转座酶进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