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B002)
- 作品数:31 被引量:42H指数:4
- 相关作者:俞为民刘叙武杨俊峰潘智丹刘芳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温州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元代夏庭芝《青楼集》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一百多位杂剧艺人的生平与表演技艺,卷首的《青楼集志》简要论述了元代杂剧的渊源与产生过程,总结了杂剧在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特征。作者参照史传的体例,以人立目,系以小传。在小传中,一方面翔实地记载了杂剧艺人的生平与生态,另一方面,也记载她们的表演技艺,并提出了自己的戏曲表演艺术理论。《青楼集》虽是以记载史料为主,但在这些史料中,也闪烁出一些理论的光彩,为我们在当下研究元代戏曲演员们的生活以及表演技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中国古代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内容。
- 俞为民
- 关键词:戏曲艺术夏庭芝元杂剧《青楼集》表演理论
- 凌廷堪对曲律的考证及其曲论
- 2013年
- 凌廷堪在《燕乐考原》中对南北曲的宫调体制作了考证,探讨了南北曲九宫和十三调的来源与流变的过程,对九宫与十三调分立之说作了辩析与批驳。《论曲绝句》三十二首,则以诗的形式,逐一对戏曲史上自关汉卿到洪升的三十余位名家作了点评,表达了自己的戏曲主张。
- 俞为民
- 关键词:凌廷堪
- 论明清传奇的四种演出本形式被引量:1
- 2013年
- 全本戏、全本戏删节本、折子戏、折子戏连缀本是明清传奇的四种演出本形式,其中,全本戏非常罕见,折子戏是主要演出形式。传奇冗长局懈难以全本搬演;艺人将其删节以适应演出需要;折子戏从全本戏中独立出来,自成片段,尽显艺人表演技艺:折子戏连缀本兼有全本戏和折子戏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但改变了原作者的立意。考察明清传奇的舞台演出本形式,有助于认识传奇创作、传播的基本规律。对今天舞台演出亦有启发。
- 刘叙武
- 关键词:传奇折子戏文人艺人
- 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对南曲曲律的规范被引量:4
- 2013年
- 魏良辅对南戏昆山腔作了改革后,使得南曲原有的格律与腔格发生了变异。沈璟编撰《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对南曲曲调的格律作了具体的规范,不仅在所选收的例曲曲文旁皆注明平仄字声,用曲律术语和符号,将曲调的字声固定下来。而且对曲调的句式作了考定和规范,多引录早期南戏的"古调"、"本调"作为范曲,努力恢复与保持南曲曲调原来的句式与腔格,另对曲调的衬字、韵位、犯调等也作了考辨,为曲家作曲填词提供了具体的借鉴与规范。
- 俞为民
- 清初长洲毛氏父子的戏曲虚实论
- 2013年
- 评点式小说、戏曲批评兴起于明代。清初,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和《西厢记》,不仅对作品内容做了详细分析,而且提出了丰赡的创作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评点方法和体例。长洲(今江苏苏州)的毛声山、毛宗岗父子合作评点了《三国演义》和《琵琶记》,在批评方法上师法同乡金圣叹,"为之条分节解,而每卷之前,又各缀以总评数段"①(《总论》)。毛氏父子合评《琵琶记》在清康熙四年(1665),拟金圣叹所定"六才子书",名之为《第七才子书》,阐发了丰富的戏剧思想,其中包括系统的戏曲虚实理论。所谓虚与实。
- 刘叙武
- 关键词:戏曲创作《琵琶记》金圣叹蔡伯喈
- 徐渭的《南词叙录》和南戏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徐渭的《南词叙录》是古代戏曲史上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论述南戏的专著,叙录南戏的渊源、产生和发展历程、南戏的艺术体制、剧目等,并结合对南戏剧作的评述,阐述了其所倡导的戏曲本色论。在当时尊北鄙南的曲坛上,首次对南戏作了较全面的叙录和论述,为后世的南戏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和理论借鉴。
- 俞为民
- 关键词:《南词叙录》
- 姚燮的《今乐考证》及其戏曲理论被引量:2
- 2013年
- 《今乐考证》是一部戏曲资料的汇辑,也是一部戏曲论著。采用"考证"的方式,将前人有关戏曲的论述有序地加以汇辑排列,从而构建起他的戏曲理论框架,并通过材料的汇辑、编纂体例,将自己对戏曲的见解蕴含其中。
- 俞为民
- 关键词:姚燮戏曲理论
- 论南北曲曲调系统对词调的继承
- 2012年
- 词曲二体于宋元二朝先后成熟,并发展至各自的艺术高峰,它们在盛行时间上前后接替,体制上极其相似,流传都十分广泛,其间有千丝万缕的承袭关系。南北曲曲调虽不是单一来源,但词调(包括民间词调、文人词调)无疑是曲调系统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考察北曲、南曲对民间、文人词继承的不同情况,探讨南北曲曲调系统对词调的继承方式,发现北曲大多数来源于民间新生词调,继承文人词调者屈指可数;而南曲由于其体制天然与词相近,对民间词、文人词都有较多吸收,甚至民间南曲也受到了文人律词的部分影响。
- 刘芳
- 关键词:北曲
- 毛声山《第七才子书》对《琵琶记》的批点被引量:1
- 2014年
- 清毛声山的《第七才子书》是众多《琵琶记》评点本中的一个重要评点本。毛声山将《琵琶记》命名为《第七才子书》,以显示其成就高于被金圣叹命名为"第六才子书"的《西厢记》。毛声山认为,高明的《琵琶记》所写虽为东汉的蔡邕,但实是为讥刺作者友人王四而作。在对《琵琶记》的具体评点中,毛声山结合剧中的具体情节与人物形象等,对《琵琶记》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总结与论述。
- 俞为民
- 明清曲律家对魏良辅改革崑山腔的矫正和完善被引量:1
- 2013年
- 魏良辅采用顾坚创立的清唱崑山腔的演唱形式对南戏崑山腔作了改革,改变了早期南戏唱腔因采用崑山方言和依腔传字的演唱形式而造成的“平直无意致”的缺陷,具有了细腻婉转的风格,有了“水磨腔”之美称。
- 俞爲民
- 关键词:魏良辅曲律明清演唱形式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