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238)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郭金和滕皋军朱光宇秦永林朱海东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管
  • 3篇动物
  • 3篇食管支架
  • 2篇动物实验
  • 2篇再狭窄
  • 2篇食管癌
  • 2篇食管狭窄
  • 1篇碘125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增生
  • 1篇增殖
  • 1篇照射
  • 1篇置入
  • 1篇置入后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再狭窄
  • 1篇内照射
  • 1篇中文文献
  • 1篇文献计量学

机构

  • 6篇东南大学

作者

  • 6篇郭金和
  • 5篇滕皋军
  • 5篇朱光宇
  • 3篇秦永林
  • 2篇甘振
  • 2篇朱海东
  • 2篇李国昭
  • 2篇荆剑
  • 1篇柏志斌
  • 1篇何仕诚
  • 1篇邓钢
  • 1篇陆建
  • 1篇方文

传媒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预防良性再狭窄食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于普通食管支架上口捆绑^125I粒子,通过动物实验探索其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于普通食管支架上口均匀捆绑8颗^125I粒子,制成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支架并进行动物实验。取32只比格犬,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6只)置人捆绑空粒子的支架;实验组(16只)置入捆绑^125I粒子(33.3MBq×8)的支架。术后1、2、4、8周分别取各组犬4只,处死前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及胃镜检查;处死后取各组支架上端2cm范围内的食管组织行病理学等检查。结果所有食管支架均释放到位,ECT复查未发现放射源泄漏。测量支架上口管腔内径,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管腔逐渐变窄,4、8周时对照组较实验组更为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平均光密度值4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及总氨基酸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并且术后4、8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含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观察期间内实验组支架周围的气管与大血管等与对照组肉眼、光镜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该新型支架用于食管良性狭窄的预防是可行的、安全的,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减轻支架术后良性再狭窄的效果。
荆剑甘振朱光宇秦永林陆建滕皋军郭金和
关键词:食管支架
支架端改型防治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观察支架端改型对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10例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诊的食管癌患者,用支架端增加硅胶膜的改型支架进行治疗。术后每月随访吞咽困难程度Stooler分级评分、胸部X线片、CT和食管钡餐,了解支架的位置及有无梗阻;每2个月行胃镜检查以了解支架有无狭窄,随访有无严重胸痛、出血、肺炎、食管气管瘘等相关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随访4~10个月,9例随访期间吞咽困难程度Stooler分级评分均为0~1级,1例吞咽困难程度逐步加重,随访至5个月其程度分级增至3级。术后9例未见支架移位,1例携带125I粒子支架患者随访至8个月时发现支架脱落至胃内,食管钡餐及胃镜检查示原狭窄段管腔内壁较光滑,未见狭窄。1例逐步出现吞咽困难患者的胸部CT扫描提示病变超过支架上缘,食管造影及胃镜证实为肿瘤增生造成再狭窄;其余8例病变长度未见明显增加,食管钡餐及胃镜均未见支架端口狭窄及梗阻征象,其中4例释放未携带125I粒子支架的病变厚度有增加,4例释放携带125I粒子支架的病变厚度较术前变薄。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轻度胸痛及咽部不适,经对症处理后均逐步缓解,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端口改型支架对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是安全的。
朱光宇滕皋军郭金和何仕诚邓钢方文李国昭
关键词:食管癌
食管癌^(125)Ⅰ粒子支架临床研究中文文献质量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估我国^(125)Ⅰ内照射支架治疗食管癌文献的质量。方法按照循证医学标准,分别按不同年份对2010年6月前的不同设计类型文献的一般情况进行分类。由2名评阅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评阅者的评价结果进行Kappa检验,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参照Jadad评分量表,计算随机对照试验(RCT)的Jadad得分,按照CONSORT声明修订版标准评估其质量。对临床对照试验(CCT)文献中的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临床治疗性文献54篇,其中叙述性研究39篇、RCT文献2篇、CCT文献13篇。2名评价者间Kappa值为0.815,说明评价的一致性较好。2篇RCT文献的Jadad评分均为1分;对照CONSORT声明修订版标准,"标题和摘要"部分平均得分0.500分,"引言"部分平均得分0.500分,"方法"部分平均得分0.325分,"结果"部分平均得分0.250分,"讨论"部分平均得分0.500分。13篇CCT中,纳入与排除标准明确者仅3篇(23.08%),疗效标准明确者12篇(92.31%);仅2篇(15.38%)提及"随机"字样,但没有1篇是完全随机,样本量≥60例者3篇(23.08%),有基线可比性者12篇(92.31%),无文献提到盲法,有统计学方法的12篇(92.31%),随访的13篇(100%),失访的1篇(7.69%),有11篇(84.62%)讨论时同时考虑了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结论我国食管癌125I粒子支架临床研究中文文献总体质量不高,证据的可信度级别较低,较循证医学标准质量差距较大。
朱海东滕皋军郭金和朱光宇
关键词:食管癌内照射碘125文献计量学
食管支架置入后良性增生性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犬食管支架良性增生性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补片外固定法建立模型。按照正交设计表确定2种类型的支架与6种规格的聚四氟乙烯补片的不同组合,支架采用头端杯口状、尾端蘑菇状设计。模型采用比格犬,术后观察犬进食情况,8周后处死实验犬观察支架段食管黏膜增生J隋况。按照进食情况和大体标本组织增生情况,对动物模型效果进行评分。结果正交设计提供8类组合方式。3类组合模型失败:1只犬完全不能进食,行支架回收;1只犬支架吐出;1只犬术后1周死于补片与支架之间的食管缺血坏死。4类组合模型实现食管黏膜肉芽增生,但存在缺陷。1类组合模型术后实验犬正常进食,透视随访支架位置固定,8周后大体标本可见食管黏膜炎症反应和肉芽增生显著。8类组合间在模型效果评价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000,P=0.031)。结论采用体质量10—12kg比格犬,总长度50mm、主体直径20mm、头端外径30mm、尾端外径25mm、头尾长度10mm的裸支架,长度60mm、宽度15mm的补片可以获得组织增生良好的动物模型。
秦永林朱光宇柏志斌李国昭郭金和
关键词:食管狭窄增生动物模型
食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食管狭窄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1年
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进展期食管癌性狭窄、顽固性食管良性狭窄、各种食管瘘等。本文就食管支架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朱海东郭金和滕皋军
关键词:食管
^125I放射粒子对离体培养犬食管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对离体培养犬食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是否有抑制作用及与粒子剂量的关系。方法比格犬食管植入镍钛金丝诱导成纤维细胞增生,2周后取出食管组织并离体培养成纤维细胞。实验分A、B、C、D组,其中试验组分别选用临床上常用剂量的^125I粒子(B组:11.1MBq×9、C组:22.2MBqx9、D组:33.3MBq×9)对成纤维细胞进行72h外照射处理,对照组A组不予以照射。后收集细胞,分别进行四唑盐(MTY)比色法、AnnexinV/PI双染,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不同角度观察^125I粒子对于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果经碘粒子外照射72h后,B、C、D组抑制率分别为:(26.81±1.96)%、(34.52±3.21)%、(45.33±2.59)%;B、C、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73±0.57)%、(13.11±1.39)%、(15.23±0.90)%。各实验组之间及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剂量的^125I粒子对于比格犬食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和一定的促细胞凋亡作用,其中以D组最为显著。
甘振朱光宇秦永林荆剑滕皋军郭金和
关键词:放射疗法动物实验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