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基金资助项目

作品数:221 被引量:1,200H指数:14
相关作者:查代奉杨保海文春根彭春华余长林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自动化与计算...
  • 56篇理学
  • 23篇电子电信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电气工程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7篇机械工程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合金
  • 8篇信号
  • 8篇图像
  • 8篇网络
  • 8篇纳米
  • 7篇催化
  • 6篇子群
  • 6篇粒子群
  • 6篇感器
  • 6篇传感
  • 6篇传感器
  • 5篇电容
  • 5篇电容器
  • 5篇自适应
  • 5篇小波
  • 5篇光催化
  • 4篇群算法
  • 4篇自适
  • 3篇对等网
  • 3篇优化算法

机构

  • 58篇南昌大学
  • 24篇南昌航空大学
  • 23篇江西理工大学
  • 19篇九江学院
  • 19篇江西师范大学
  • 16篇江西财经大学
  • 14篇南昌工程学院
  • 13篇东华理工大学
  • 13篇华东交通大学
  • 6篇赣南师范大学
  • 6篇上饶师范学院
  • 5篇井冈山大学
  • 4篇景德镇陶瓷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南昌工学院
  • 2篇北京邮电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作者

  • 7篇查代奉
  • 6篇杨保海
  • 5篇余长林
  • 5篇文春根
  • 5篇李来生
  • 5篇徐晓泉
  • 5篇涂振宇
  • 5篇彭春华
  • 4篇王克鲁
  • 4篇吴根秀
  • 4篇曾瑄
  • 4篇胡宝庆
  • 4篇喻佑华
  • 4篇汪海滨
  • 4篇鲁世强
  • 4篇龙俊波
  • 4篇邓长寿
  • 4篇戴延凤
  • 3篇袁邓彬
  • 3篇饶泓

传媒

  • 39篇计算机工程
  • 3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2篇压电与声光
  • 6篇模糊系统与数...
  • 5篇通信学报
  • 5篇热加工工艺
  • 4篇过程工程学报
  • 4篇中国有色金属...
  • 4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电子元件与材...
  • 3篇特种铸造及有...
  • 3篇计算机应用研...
  • 3篇计算机测量与...
  • 3篇赣南师范学院...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3篇有色金属科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焊接学报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14篇2016
  • 12篇2015
  • 14篇2014
  • 12篇2013
  • 34篇2012
  • 17篇2011
  • 22篇2010
  • 18篇2009
  • 15篇2008
  • 16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嘌呤衍生物在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固定相上的色谱行为被引量:2
2007年
在反相和正相色谱模式下,研究了几种嘌呤衍生物在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硅胶固定相上的高效液相色谱行为,并在反相模式下与OD S固定相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流动相中甲醇含量、流动相pH值和离子强度对嘌呤化合物保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相模式下,嘌呤化合物与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相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除疏水作用外,分离过程中还存在与OD S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在正相条件下,多作用力的色谱分离机制同样存在。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相与溶质之间存在疏水、氢键、π-π和偶极-偶极等多种作用力,协同作用提高了固定相对嘌呤化合物的分离选择性。
王上文李来生易绣光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脲单轮烷键合固定相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3年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利用石墨烯与半导体复合制备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状况,综述了具有纳米结构的钛基、钨基、锌基、铋基等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新进展.提出和分析了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促进光催化机理,认为石墨烯能有效地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改善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和光吸收性能,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今后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魏龙福余长林
关键词: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
基于各向异性扩散的图像平滑及在三维重构预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基于各向异性扩散的偏微分方程,其初始值为输入图像,转化为差分格式迭代求解滤波结果。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持重要的边缘和局部细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8向的各向异性扩散和边缘增强的处理技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并将此切片图像经聚类分群运用到三维重构中,使重构的效果更好。
蒋先刚
关键词:偏微分方程各向异性扩散图像分割模糊聚类三维重构技术
连续正则化牛顿方法的收敛率
2007年
对半正定线性算子方程考虑了一类连续正则化牛顿方法,给出了收敛证明,得到了收敛率。考虑了右端数据有误差的情形,并给出了先验的与后验的停止准则,在一定条件下收敛率是最优的。
杨素华罗兴钧
关键词:动力系统收敛率
光折变晶体全息存储的串扰噪声
2005年
对页间和页内串扰噪声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串扰噪声。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大规模全息存储过程中复用角度间隔Δθ≥ΔΘ时,读出后的图像能够完全分辨,图像像元越小页内串扰噪声越大。
方利广方利华王庆龚勇清张丽艳
关键词:体全息
基于空域和人类视觉特性的数字水印方法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空域技术和LBS改进算法,利用人类的视觉特性设计了一种将一串有意义的字符串水印信息隐藏于位图数据的低位,经过将信息循环嵌入提高了水印的稳定性,从而改进了传统LBS算法的稳健性差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出的算法实现的水印对各种图像处理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刘发明
关键词:信息隐藏视觉特性版权保护
基于降噪自编码的推荐算法被引量:3
2016年
由于自编码神经网络能够提取数据从低层到高层的特征,发现样本间潜在的相关性,为了提高推荐系统的精确度提出一种基于降噪自编码的推荐算法。首先利用ZCA白化对评分数据进行预处理,对处理后的数据加入随机噪声并构建自编码神经网络模型,再对模型进行预训练和微调得出网络权重,最后根据训练的网络权重对测试样本进行重构,预测用户评分并计算评分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能有效提高推荐精度。
谢霖铨梁博群
关键词:推荐系统
Pd纳米粒子对BiOBr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首先合成高结晶度的BiOBr纳米片,然后利用光化学气相沉积(PCVD)法将不同含量的Pd纳米粒子沉积在BiOBr纳米片上.运用N_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PL)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技术对合成的Pd/BiOBr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d含量对BiOBr光吸收性能和紫外光(λ=254 nm)、可见光下对染料酸性橙Ⅱ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Pd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影响不大,Pd纳米粒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并显著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紫外光下,当Pd的质量分数为0.5%时,BiOBr催化降解染料的活性提高到1.6倍,而在可见光下含4%的Pd能使BiOBr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为纯BiOBr的1.5倍.
樊启哲余长林操芳芳陈建钗魏龙福
关键词:PD纳米粒子光催化
热处理对Fe-Ga合金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制备了Fe81Ga19合金,对Fe81Ga19合金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相组成、晶粒取向及磁致伸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Fe81Ga19合金加热至1080℃,经0.5、1和1.5 h保温后淬火所得的相都为无序的A2相。随保温时间延长,择优取向逐渐变得不明显,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逐渐下降;通过改变Fe81Ga19合金的冷却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相结构。铸态和淬火态合金依然是无序的A2相,空冷处理后的合金中出现了LI2相,炉冷态的Fe81Ga19合金,除A2相之外,还析出了DO3相。这两种相都不利于合金性能提高,所以磁致伸缩系数相对较低。淬火处理抑制了DO3相的析出,所以淬火态的Fe81Ga19合金相比空冷和炉冷的合金磁致伸缩系数较大。
何翠群晏建武罗亮曹清华
关键词:FE-GA合金合金相晶粒取向磁致伸缩性能
相关多径衰落信道下MIMO-CDMA系统容量研究
2006年
在瑞利衰落信道下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 IMO:Mu ltip le InputMu ltip le Output)技术将大大增加信道容量。从理论来说,一个M发M收系统信道容量至少为一个单发单收系统信道容量的M倍。贝尔分层空时(BLAST:Bell Layer Space Tim e)结构和多码CDMA(Code D ivision Mu ltip le Access)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为取得更高的速率,提出一种结合这两种技术的模型,给出了接收机没有干扰协方差信息时的ML(M aximumL ikelihood)检测器和解相关检测器,计算并比较了在相关多径衰落时基于LS码和基于W alsh码的系统的容量。结果表明,基于LS码的系统在性能上远远优越于基于W alsh码的系统。
尧文元戴利云王军选李道本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LS码解相关检测器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