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487007)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林菊生陈琼王晶里进余琴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肝癌
  • 2篇XAF1
  • 1篇凋亡
  • 1篇凋亡抑制
  • 1篇凋亡抑制因子
  • 1篇异常甲基化
  • 1篇诱导肝癌
  • 1篇双链
  • 1篇双链断裂
  • 1篇启动区
  • 1篇启动子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人肝
  • 1篇人肝癌
  • 1篇人肝癌细胞
  • 1篇人肝癌细胞株
  • 1篇转录
  • 1篇转录调控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陈琼
  • 3篇林菊生
  • 2篇胡晓文
  • 2篇常莹
  • 2篇余琴
  • 2篇里进
  • 2篇王晶
  • 1篇任精华
  • 1篇何星星
  • 1篇刘瑶
  • 1篇何文山
  • 1篇汪志军
  • 1篇张强
  • 1篇徐冬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XAF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在人肝癌细胞株中活性的测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XAF1基因启动子在肝癌细胞株中的活性,为研究XAF1基因转录调控的基本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肝癌细胞株中扩增XAF1基因的1 395 bp启动区域片段并分别克隆到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和pEGFP-1中,分别将含有XAF1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和pEGFP-1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并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转染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及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其启动子活性。结果重组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克隆的XAF1启动子片段序列正确;转染后的HepG2、SMMC7721荧光素酶相对发光强度分别是6.97±0.74、6.12±0.59。其绿色荧光蛋白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构建的含XAF1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质粒为研究XAF1基因的转录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陈琼余琴汪志军里进胡晓文王晶常莹林菊生
关键词:基因XAF1启动区转录调控
5-Aza-Cd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及XAF1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具有促凋亡作用的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因子相关因子1(XAF1)的基因表达和甲基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5-Aza-CdR处理SMMC7721细胞后,RT-PCR法检测XAF1 mRNA的变化,MSP检测XAF1基因甲基化的变化,用MTT法检测5-Aza-CdR对SMMC772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SMMC7721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经过5、10μmol/L 5-Aza-CdR处理后,RT-PCR检测显示,SMMC7721中XAF1mRNA表达比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34,P=0.002)。MSP检测结果XAF1的甲基化得到了逆转。用1、5、10μmol/L的5-Aza-CdR处理SMMC7721细胞24、48、72 h后,MTT检测到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各药物浓度处理72 h后凋亡率均明显增加,5、1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23±0.92)%、(12.62±1.30)%,与对照组(3.53±0.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13,P=0.001)。其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结论5-Aza-CdR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使XAF1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得到逆转,XAF1基因转录水平上调,为其应用于肝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陈琼林菊生常莹余琴里进胡晓文王晶
关键词:甲基化
I-Sce I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诱导肝癌细胞DNA双链断裂中的应用
2008年
目的建立I—Sce I系统并应用该系统制备DNA双链断裂(DSB)的HepG2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DSB与HBVDNA整合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携带I—Sce I内切酶识别序列的pEGFP。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入肝癌细胞株HepG2,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株,随后瞬时转染表达归位内切酶I—Sce I的质粒pCMV-3NSL-I-Sce I。24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检测DNA双链损伤效应分子Y—H2AX的表达,了解DSB情况。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pEGFP。构建成功;I-Sce I系统引入后HepG2细胞中的γ-H2AX表达明显上调,提示DSB细胞模型构建成功。结论I-Sce I系统能够成功地诱导HepG2细胞株基因组发生DSB,该系统有望为进一步探讨DSB是否为HBV整合的潜在靶位提供有效的研究工具。
任精华何文山林菊生张强何星星陈琼刘瑶徐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