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0806)

作品数:41 被引量:530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强王鸣华赵学平吴长兴苍涛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质谱
  • 6篇毒性
  • 6篇色谱
  • 6篇农药
  • 6篇相色谱
  • 6篇急性毒性
  • 5篇液相
  • 5篇液相色谱
  • 5篇质谱法
  • 5篇土壤
  • 5篇降解
  • 5篇串联质谱
  • 4篇毒死蜱
  • 3篇毒性效应
  • 3篇液相色谱-串...
  • 3篇水解
  • 3篇降解研究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风险评估

机构

  • 25篇浙江省农业科...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海南大学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江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丰益(上海)...
  • 1篇临安市农业技...
  • 1篇天津出入境检...
  • 1篇浙江省农业厅
  • 1篇天津市质量技...
  • 1篇浙江省食品安...

作者

  • 14篇王强
  • 10篇赵学平
  • 10篇吴长兴
  • 10篇王鸣华
  • 8篇苍涛
  • 7篇王彦华
  • 7篇陈丽萍
  • 6篇俞瑞鲜
  • 6篇李振
  • 5篇徐浩
  • 5篇吴声敢
  • 4篇袁玉伟
  • 4篇王新全
  • 4篇赵华
  • 4篇何红梅
  • 4篇吴珉
  • 4篇张志恒
  • 4篇蔡晓明
  • 4篇张昌朋
  • 4篇王祥云

传媒

  • 4篇分析化学
  • 4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昆虫学报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杂草科学
  • 1篇蚕业科学
  • 1篇中国油脂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质谱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17篇2012
  • 5篇201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品中膳食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4
2012年
文章在简要回顾膳食暴露评估模型演进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药膳食暴露评估的现状,以欧盟、美国及国际组织相关的膳食暴露评估模型和方法为参照,重点就点评估和概率评估模型比较分析各自的异同和优缺点;还就膳食暴露评估模型中的关键因子(包括评估软件、加工因子、数据库等)进行综述分析,由此梳理出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王向未仇厚援张志恒吴莉宇袁玉伟王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大米中6种烟碱类农药残留被引量:39
2012年
为了寻求烟碱类农药同时检测的新途径,建立了大米中烯啶虫胺、噻虫嗪、氯噻啉、吡蚜酮、吡虫啉、啶虫脒6种烟碱类农药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模式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比了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固相萃取柱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以乙腈超声提取、经Polymer Trap SPE净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6种烟碱类农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6种烟碱类农药在0.1~10mg/kg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 8~0.998 9。在大米中添加0.05、0.2、1mg/kg 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83.1%~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1.3%~8.9%,最小检出量为0.002~0.012ng,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kg。
许秀莹施海燕王鸣华
关键词:大米多残留
肉制品中杂环胺形成与控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杂环胺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1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有效抑制热加工过程中杂环胺的产生,是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杂环胺形成与控制的主要研究进展。
洪燕婷王盼朱雨辰陈芳胡小松
关键词:杂环胺
烯啶虫胺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迁移行为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解烯啶虫胺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采用批量平衡法和薄层层析法研究了烯啶虫胺在南京黄棕土、江西红土和东北黑土中的等温吸附、解吸和迁移行为,并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烯啶虫胺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在南京黄棕土、江西红土和东北黑土中的吸附常数Kd分别为0.37、0.44和2.59,属于难吸附的农药,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烯啶虫胺吸附的主要因素。土壤对烯啶虫胺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 kJ/mol,表现为物理吸附过程。解吸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在土壤中的吸附有一定的可逆性,但不是完全可逆。烯啶虫胺在南京黄棕土、江西红土和东北黑土中分别表现为可移动、可移动和中等移动。
张传琪宋稳成王鸣华
关键词:烯啶虫胺迁移
莠去津和毒死蜱对蚯蚓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
为农药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人工土壤法研究了莠去津和毒死蜱对蚯蚓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同时采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对二者的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莠去津对蚯蚓7 d和14 d的半数致死浓...
王彦华赵学平苍涛陈丽萍吴长兴王强蔡磊明
关键词:复合污染联合毒性蚯蚓莠去津毒死蜱
文献传递
丁烯氟虫腈对家蚕(Bombyx mori)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食下毒叶法、药膜法和点滴法测定丁烯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急性风险评价。食下毒叶法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蚁蚕、2龄、3龄、4龄和5龄起蚕的摄入LC50值(96h,下同)分别为280(227~343)、578(507~652)、3612(3178~4139)、6790(6045~7875)、7151(5932~8705)mg·L-1,均大于200mg·L-1,属于低毒级;桑叶浸药时间为1s、10s、1min、10min和60min时,丁烯氟虫腈对2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789(690~913)、578(507~652)、443(382~499)、396(349~447)、254(222~285)mg·L-1;家蚕在丁烯氟虫腈药膜上爬行10、30和60min后,对2龄起蚕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101(86.8~131)、66.7(61.7~74.1)、60.9(51.0~83.4)μg·cm-2,对3龄起蚕的点滴接触LD50值为76.2(70.2~84.9)μg·larva-1。急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蚁蚕具有中等风险性,对其他龄期家蚕为低风险。因此,丁烯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急性风险均较低。
俞瑞鲜王彦华吴长兴苍涛陈丽萍吴声敢赵学平
关键词:丁烯氟虫腈家蚕急性毒性
两种不同芯材制备的乳化液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以乳清蛋白和变性淀粉为壁材,氢化棕榈油和高油酸葵花籽油为芯材制备O/W乳化液,讨论了不同p H和均质压力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液在中性条件下乳液液滴平均粒径最小,体系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高达42 m V,静电稳定性好。均质条件为35 MPa均质两次,得到的乳化液粒径可以维持在400 nm,均质两次后得到的乳化液稳定性最高。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氢化棕榈油的乳化液体系油脂氧化程度高于高油酸葵花籽油,包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芯材的氧化。
史昫皓徐振波蒋将李进伟刘元法
关键词:乳化液粉末油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稻基质中阿维菌素残留量被引量:27
2012年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水稻基质中阿维菌素残留量,考察了基质效应,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稻田土、稻壳、糙米和稻杆经乙腈振荡提取,稻田水经乙酸乙酯液液分配提取后,用C18固相萃取小柱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采用UPLC-MS/MS正离子扫描测定残留的阿维菌素。稻田土、稻田水和糙米的3种添加浓度(1.0,10.0和100μg/kg或μg/L)的平均回收率为84%~107%,相对标准偏差为4.7%~13.6%。稻壳和稻杆的2档添加浓度(10.0和100μg/kg)的平均回收率为90%和103%,相对标准偏差为8.4%~12.9%。本方法在稻田水、糙米和稻田土中的检出限为0.3μg/kg,在稻壳和稻杆中检出限为3.0μg/kg,低于欧盟和日本在稻米中制定的阿维菌素最大残留限量值。阿维菌素在2.0~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何红梅赵华张春荣胡秀卿平立凤吴珉张昌朋蔡晓明朱亚红李振
关键词:阿维菌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水稻
氟啶胺的水解与土壤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氟啶胺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动态规律,以及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东北黑土中于好气、渍水、灭菌土壤环境下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氟啶胺的水解与土壤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氟啶胺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则水解较快,且25℃下在pH值为5、7、9、11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41.46 d、43.87 d、5.63 d、4.50 d;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pH值为7的条件下,15℃、25℃、35℃时水解半衰期分别为73.74 d、43.87 d、29.25 d,平均温度效应系数为1.59,平均活化能为31.10 kJ/mol。氟啶胺平均降解速率从大到小的不同土壤为东北黑土、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降解速率受pH值与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降解速率从大到小的不同处理为渍水、好气、灭菌,厌氧微生物为主要影响因素。
许秀莹刘晓凤王鸣华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PH值温度条件土壤降解
席夫碱键合硅胶富集测定痕量汞的研究
2013年
制备2-乙酰基噻唑缩均氨基硫脲席夫碱键合硅球(ATTCH-SG)固相萃取材料,研究它对Hg2+的吸附作用,探讨溶液的pH、上样流速、洗脱液浓度及不同金属离子对Hg2+的定量回收的影响。试验表明,其吸附的最佳pH为6.0,用1 g/L硫脲和0.1 mol/L盐酸的混合液可以将Hg2+快速完全的洗脱下来。该法用于水和食品中Hg2+的分离富集,回收率在91%以上,检出限为0.014 6μg/L,浓度为0.5μg/L的汞标准溶液11次平行测定的RSD为3.2%。
李春江王俊平李家乐王硕
关键词:痕量汞席夫碱改性硅胶固相萃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