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533026)

作品数:9 被引量:110H指数:6
相关作者:姚树桥钟明天凌宇蚁金瑶罗英姿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深圳市康宁医院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情绪
  • 3篇情绪启动
  • 3篇情绪启动效应
  • 3篇情绪图片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述情障碍
  • 2篇情绪认知
  • 2篇病例
  • 2篇病例对照
  • 2篇病例对照研究
  • 1篇信息加工
  • 1篇性别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优势度
  • 1篇认知神经
  • 1篇认知神经科学
  • 1篇神经成像
  • 1篇神经机制
  • 1篇时程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作者

  • 9篇姚树桥
  • 5篇罗英姿
  • 5篇蚁金瑶
  • 5篇凌宇
  • 5篇钟明天
  • 3篇刘明矾
  • 2篇黄任之
  • 2篇吴大兴
  • 1篇杨文辉
  • 1篇刘哲宁
  • 1篇章瑜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心理学探新

年份

  • 2篇2009
  • 6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分析阈下情绪启动中是否存在负性偏向。方法:采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的方式,要求大学生尽快对目标图片做出正负性的判断。采用重复测量ANOVA分析,比较大学生在不同的情绪启动条件下、对正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的差异。结果:不同情绪启动条件、目标图片的性质对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均存显著主效应,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非启动条件,而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非启动条件;受试对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正性图片,对负性图片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正性图片。结论: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可观测到明显的情绪启动效应;在阈下情绪启动中,存在“负性偏向”。
蚁金瑶钟明天罗英姿凌宇姚树桥
关键词:情绪图片情绪启动效应
情绪启动效应的时程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分析情绪启动效应的时程特征,并探讨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方法采用国际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设置三个SOA水平(刺激不同步时间:200ms,300ms和500ms),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个SOA水平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有启动效应的SOA之间的启动效应的大小差异。结果 SOA为200ms时,启动条件的平均反应时(519.27ms)显著短于非启动条件(576.90ms);SOA为300ms时,启动条件的平均反应时(499.32ms)显著短于非启动条件(541.77ms);SOA为500ms时则未观测到启动效应;SOA为200ms时的启动效应明显大于300ms。结论 本研究提示SOA为300ms时情绪启动效应已经衰减,并进一步验证了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
蚁金瑶钟明天凌宇罗英姿姚树桥
关键词:情绪启动时程
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认知与认知性调节特征被引量:37
2009年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认知加工特征,并分析述情障碍者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特征。方法:在本对照研究中,采用班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出712名学生。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中文版筛选出述情障碍者(TAS-20≥58分)117名和非述情障碍者(TAS-20≤38分)118名,比较两组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抑郁自评量表(CES-D)得分差异。间隔2~3个月后利用TAS-20对这235名受试进行重测,筛选出51名述情障碍者与54名非述情障碍者,分别对120张情绪图片进行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评分。结果:(1)述情障碍组消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非述情障碍组[(47.3±5.9)vs.(41.9±5.9),P<0.001],而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非述情障碍组[(65.2±7.7)vs.(71.1±7.3),P<0.001]。(2)在愉悦度的评分上,述情障碍组对正性图片的评分低于非述情障碍组[(7.0±1.0)vs.(7.7±1.0),P<0.001],而对负性图片的评分高于非述情障碍组[(2.4±1.0)vs.(1.4±1.0),P<0.001];唤醒度方面,述情障碍组对正性和负性图片的评分均低于非述情障碍组[正性:(6.3±1.2)vs.(6.8±1.1),P=0.040;负性:(6.4±1.5)vs.(7.2±1.4),P=0.007]。结论:述情障碍者存在情绪的认知加工缺陷,且存在认知性情绪调节缺陷。
蚁金瑶钟明天罗英姿凌宇姚树桥
关键词:述情障碍情绪情绪调节情绪图片病例对照研究
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启动效应特征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分析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启动效应特征,探讨述情障碍者是否存在情绪自动加工的缺陷。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在大学生中筛选出述情障碍者和非述情障碍者各23人,要求受试完成阈下和阈上两种情绪启动任务,比较两组受试在对目标图片作出判断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的差异。结果:在阈下和阈上启动任务中的正确率,情绪启动状态的主效应均显著(F=14.38,P=0.000,F=3.28,P=0.042),启动和控制状态的反应正确率均高于非启动状态(阈上:启动状态97.3%/非启动状态96.1%,阈下:启动状态96.8%,控制状态96.8%,非启动状态94.7%),而启动状态的平均反应时则均短于非启动状态(阈下:启动,537.2ms;控制,550.8ms;非启动598.4ms);受试对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正性图片(如阈下:96.9%/95.3%,阈上:97.6%/95.8%),对负性图片平均反应时显著短于正性目标图片;在阈下启动任务中,述情障碍组与非述情障碍组在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阈上启动任务中,述情障碍组的平均反应时显著长于非述情障碍组(536.3ms/494.4ms)。结论:在无意识水平,述情障碍者对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不存在缺陷,而对意识到的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存在明显缺陷。
蚁金瑶罗英姿钟明天凌宇姚树桥
关键词:情绪启动效应述情障碍病例对照研究
抑郁症患者对情绪词抑制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考察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被试对正、负情绪词抑制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在完善Joor-mann提出的情绪负启动范式的基础上,对21名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被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与对照组被试相比,抑郁症患者不能抑制负性信息,但对正性信息的抑制功能未受影响。结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信息存在抑制功能障碍;预防抑郁复发的目标应集中在对负性信息注意的控制上。
刘明矾黄任之涂远亮姚树桥
关键词:抑郁症情绪词
正负性情绪平行神经模型的理论建构被引量:9
2007年
根据抑郁症患者前额皮质在正负性汉语情绪词执行加工中所表现的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异常机制,提出了"正负性情绪平行神经模型",并进一步以整合性思想为指导,结合情绪病理、认知神经心理、神经成像的研究结果,补充和完善该理论模型,为认识汉语情绪词认知执行加工与大脑前额皮质功能的关系提供一条新途径。
吴大兴姚树桥
关键词:情绪认知神经成像
情绪图片应答的性别差异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了解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在不同性别大学生中诱发情绪反应的差异性。方法:265名大学生对140幅情绪图片的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进行1-9级的评分。结果:女性对正性图片的愉悦度、优势度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女性对负性图片的愉悦度、优势度评分均显著低于男性,而唤醒度的评分则显著高于男性;在中性图片三个维度的的评分上,均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与男性相比,女性对正性和负性图片均更敏感、反应也更强烈。这种性别差异在对负性图片的应答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蚁金瑶刘明矾罗英姿钟明天凌宇姚树桥
关键词:性别IAPS优势度
负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近几年,对负启动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干扰项抑制与情节提取都是引起负启动的原因,究竟哪种机制起主要作用与实验任务有很大的关系。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位置负启动与前额皮层有关,EPR上表现为P1和N1波幅减小或N2波幅的增大,支持抑制机制。特性负启动P3成分仍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脑区的广泛激活模式使得研究者越来越倾向采取整合的观点。
刘明矾黄任之姚树桥
关键词:负启动效应认知神经科学神经机制干扰项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情绪加工特征及抗抑郁剂治疗前后的变化
2009年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抑郁症情绪加工特征及抗抑郁剂治疗前后变化与症状改善的关联作用。方法17例抑郁症首发患者治疗前后及22名对照者完成情绪词识别任务。患者组抗抑郁剂治疗9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估疗效。结果(1)患者组治疗有效率为88%,HAMD总分减分率75%。(2)情绪词识别任务:抑郁症组治疗前后正性词遗漏数[分别为(7.4±6.9)个和(4.1±5.3)个]均大于负性词遗漏数[分别为(3.2±3.3)个和(1.8±2.7)个;P〈0.05],治疗后正件词遗漏数小于治疗前(P=0.002),与对照组[(3.0±2.6)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治疗前后负性词遗漏数[分别为(3.2±3.3)个和(1.8±2.7)个]与对照组[(2.1±2.4)个],以及正负性词错判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词平均反应时治疗后[(514±68)ms]短于治疗前[(550±75)ms;P=0.036],负性词平均反应时治疗前后[分别为(540±80)ms和(521±61),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治疗前正性词遗漏数与抑郁症状和负性思维评分正相关(r=0.36~0.50,P〈0.05)。(4)治疗前后正、负性词遗漏数变化对HAMD分数变化有不同预测作用(r^2chang=0.45,P=0.002)。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正性情绪加工缺陷,治疗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以负性情绪加工占优势的认知结构不因抑郁症状缓解而改变;正负性情绪加工变化与症状改善可能有不同的关联作用。
杨文辉姚树桥吴大兴章瑜孙自豪刘哲宁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情绪信息加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