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09SZ0114)

作品数:9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琦高燕吴均华陈甲秀闫旭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数据挖掘
  • 7篇医案
  • 3篇用药规律
  • 3篇五苓散
  • 3篇基于数据
  • 3篇桂枝
  • 3篇桂枝汤
  • 3篇病证
  • 2篇医案分析
  • 2篇四逆
  • 2篇四逆汤
  • 2篇中医
  • 2篇主症
  • 2篇主治
  • 2篇小柴胡
  • 2篇小柴胡汤
  • 2篇古今医案
  • 2篇柴胡
  • 2篇柴胡汤
  • 2篇承气

机构

  • 12篇成都中医药大...
  • 10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张琦
  • 7篇高燕
  • 5篇陈甲秀
  • 5篇吴均华
  • 3篇蒋萃
  • 3篇闫旭
  • 3篇袁世清
  • 2篇徐建虎
  • 1篇任玉兰
  • 1篇张琦
  • 1篇李雷兵
  • 1篇夏丽娜
  • 1篇黄蕊

传媒

  • 2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全国第二十一...
  • 1篇全国第二十二...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枝汤用药规律文献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总结古今医案中桂枝汤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明确使用桂枝汤的医案,对纳入医案的药味和药量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桂枝汤原方药物、加味药物及类别、常用加味药物及剂量、合方情况进行频次分析,对桂枝汤原方用量的均值、极小值、极大值、众数进行统计,并采用关联规则对加味药物与主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035则。桂枝汤方的临床常用剂量为桂枝10 g,白芍10 g(或赤芍15 g),生姜10 g或3片(或干姜6 g,炮姜3 g),大枣10 g或5枚,甘草6 g。加味药物共计229味,2481味次,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位药物为黄芪(181)、当归(144)、防风(141)、白术(137)、党参(128);其涉及药物类别在前5位者为补虚药(743)、解表药(399)、清热药(181)、活血化瘀药(155)、安神药(146)。合方方剂共47首,90频次,合方频次在2次以上者有玉屏风散(29)、当归补血汤(5)、生脉饮(4)、四物汤(3)、麻黄附子细辛汤(3)。结论桂枝汤临床用量与原方所载无明显差异,其加味药物以补虚药最多,方中生姜、大枣、甘草是重要组成药味,不可随意删减。
袁世清张琦高燕
关键词:桂枝汤用药规律众数数据挖掘
基于147则医案分析小柴胡汤的“但见一证”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小柴胡汤医案,探讨"但见一证"的意义。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古今医案专著、临床经验专著及期刊杂志中的小柴胡汤治疗的医案,进行药名规范和主症规范后建立资料库,运用频数分析方法统计常见主症以及主症独见及二症并见情况。结果共纳入分析147则医案,其中口苦、不欲饮食、呕恶、往来寒热、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位列前八位;上述主症中"但见一证"即使用小柴胡汤者,只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症有医案记载。结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七症具有诊断小柴胡汤证的指标意义,"但见一证"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四者之一。
徐建虎张琦陈甲秀高燕吴均华
关键词:小柴胡汤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五苓散用药规律探微被引量:2
2014年
五苓散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一首常用经方,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今1112则五苓散方医案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以期发现古今医家运用五苓散方的用药规律。
蒋萃张琦吴均华高燕陈甲秀
关键词:数据挖掘医案五苓散用药规律
基于2898则古今医案的数据挖掘探讨小柴胡汤病证规律被引量:13
2014年
通过分析散见于古今医案专著、临床经验专著及期刊杂志中的小柴胡汤医案2898例,发现小柴胡汤证临床病证规律如下:子午二个时辰定时发作的病变常采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和小柴胡汤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具有诊断小柴胡汤证的指标意义;"但见一证"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四者之一;小柴胡汤证主脉是弦脉。
徐建虎陈甲秀张琦高燕吴均华
关键词:数据挖掘小柴胡汤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500例大承气汤古今医案主治病证研究
大承气汤为著名经方,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有峻下热结之功,仲景用之主治实热内结所致的阳明腑实证、痉病、腹满痛、宿食、下利、产后腹痛等急重病证。我们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500例大承气汤古今医案中的主治病证进行了研究...
张琦黄蕊高燕陈甲秀吴均华闫旭任玉兰
文献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五苓散方病证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五苓散方的病证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1 112则近现代医案中五苓散的适应证进行归纳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结果:临床上五苓散治疗效果最好的疾病以水肿、泄泻、癃闭多见。结论:五苓散是调节人体津液循行的方剂,临床应用中只要符合"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的核心病机,即可运用其进行治疗。
蒋萃张琦吴均华高燕陈甲秀
关键词:数据挖掘五苓散主症
桂枝汤主方辨治要点的近代以来医案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通过收集以桂枝汤为主方的近代医案,分析桂枝汤辨治要点。【方法】检索相关医案类著作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CNKI)总库,收集明确使用桂枝汤治疗病证的医案,对病名和主症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方法统计常见病种和主症情况。【结果】纳入医案1 035则,主治疾病180种,位列前5位的疾病是感冒、自汗、瘾疹、内伤发热和痹证;共有主症452种,频率最高的前5位主症依次是恶风寒、神疲体倦、自汗、发热、纳差;涉及脉象207种,频率居前6位的脉象是浮缓脉、缓脉、细弱脉、浮脉、细脉、细缓脉;出现舌象19种,频率居前6位的舌象是淡舌、红舌、胖舌、齿痕舌、嫩舌、暗淡舌,且有47.80%的舌苔是腻苔或滑苔。【结论】桂枝汤主治病证以表证为主,病位在肌表居多,病性主要属虚属寒,且多为脾胃虚寒。与《伤寒杂病论》相比,近代医家运用桂枝汤主治的病种明显增多,但在主症和脉象方面无明显差异。
袁世清张琦高燕夏丽娜
关键词:桂枝汤主症舌象脉象医案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1112则五苓散医案用药规律探微
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1112则五苓散古今医案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古今医家运用五苓散方的用药规律:①五苓散方常用剂量为白术10g、茯苓15g、桂枝10g(肉桂3g)、泽泻10g、猪苓10g。②五苓散方常用加药类别...
蒋萃张琦吴均华高燕陈甲秀
关键词:数据挖掘五苓散用药规律
文献传递
四逆汤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6
2011年
四逆汤作为一首药力峻猛、疗效卓著的经方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近年来也引起了很多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因此为了更好的使四逆汤在临床上发挥作用,作者对四逆汤近10年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以后的科研及临床运用做一展望。
闫旭张琦
关键词:四逆汤中医临床药理
基于1035例医案挖掘桂枝汤病证规律
目的:通过分析散见于古今医案专辑、临床经验专著及期刊杂志中的桂枝汤医案,挖掘其主治病证的规律,为临床合理有效地运用桂枝汤提供参考。结果:共纳入医案1035则,高频疾病是感冒>自汗>瘾疹>内伤发热>痹证>妊娠恶阻>风瘙痒,...
袁世清张琦高燕
关键词:桂枝汤数据挖掘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