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76)

作品数:12 被引量:444H指数:9
相关作者:张兴昌邱莉萍张晋爱王云强韩凤朋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土壤
  • 4篇土壤酶
  • 3篇土壤酶活
  • 3篇土壤酶活性
  • 3篇坡面
  • 3篇坡面土壤
  • 3篇污染
  • 3篇酶活性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 2篇支流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土壤质量
  • 2篇坡位
  • 2篇径流
  • 2篇矿质
  • 2篇矿质氮
  • 2篇黄河
  • 2篇非点源
  • 2篇非点源污染

机构

  • 11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毕节学院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黄土高原土壤...

作者

  • 13篇张兴昌
  • 4篇邱莉萍
  • 3篇张晋爱
  • 3篇王云强
  • 3篇丛伟
  • 3篇韩凤朋
  • 2篇郑纪勇
  • 2篇郑继勇
  • 2篇张亚丽
  • 1篇薛晓辉
  • 1篇袁霞
  • 1篇李艳梅
  • 1篇程积民
  • 1篇魏清才
  • 1篇闫锋
  • 1篇从伟
  • 1篇邱丽萍
  • 1篇闫峰
  • 1篇胡婧

传媒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5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径流与坡面土壤矿质氮素的作用深度研究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初步探讨了径流与土壤矿质氮素的有效作用深度(Effective Depth of Interaction,EDI),对施肥和不施肥试验分别提出用拐点法和反推法确定EDI。结果表明:①径流与土壤硝态氮...
张兴昌张亚丽郑继勇
关键词:径流
文献传递
黄河支流非点源污染物(N、P)排放量的估算被引量:25
2006年
为了估算黄河支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今后黄河流域的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黄河流域的6个子流域(渭河流域、泾河流域洛河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黄甫川流域)进行了水样、土样和泥沙样的采集分析;结合6个子流域的多年水文资料,利用已经被证明了的平均浓度法对黄河6个子流域的氮磷污染物进行了定量描述,估算出各个流域的氮磷排放量.结果表明,95%的全磷、大于53%的全氮来自于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是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各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硝态氮主要来自于渭河,铵态氮主要来自于泾河,其次是渭河.从全氮看,绝大部分氮来自于渭河和泾河.全磷则主要来自于泾河,其次是渭河.泾河和渭河是6条河流中对黄河污染物排放量贡献最大的2条河流.
韩凤朋郑纪勇王云强张兴昌
关键词:黄河非点源污染排放量估算
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柠条林地土壤质量变化被引量:23
2007年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0、10、22、26和30a时间序列柠条林地土壤物理、化学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柠条林可提高土壤粘粒、粉粒含量,10-26a土壤容重显著降低;除全磷表现为减少趋势外,随生长年限延长,柠条林地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柠条生长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各种酶表现最佳状态的时间不同,且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对柠条林地土壤变化的敏感性高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
张晋爱张兴昌邱丽萍丛伟闫峰薛晓辉
关键词:柠条土壤物理性质土壤酶活性
坡向坡位和撂荒地对云雾山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0
2007年
对封育21年的云雾山典型草坡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4种酶活性在坡顶和坡底分布均为阴坡>阳坡>撂荒地。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坡面任何坡位均表现为阴坡>阳坡>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坡面则表现为阴坡>撂荒地>阳坡。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剖面土壤4种酶活性随剖面层次的增加而降低;在坡顶和坡中部土壤剖面脲酶活性波动较大,在坡底为阳坡>阴坡>撂荒地。封育增加了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其影响深度从坡顶向下而增加;长期封育增加了深层土壤水分和有机碳含量,从而降低了相应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剖面土壤4种酶的活性与对应土层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敏感地揭示了植被恢复对土壤肥力提高的积极作用。
邱莉萍张兴昌程积民
关键词:坡向坡位撂荒地酶活性
黄土高原长期培肥土壤团聚体中养分和酶的分布被引量:122
2006年
土壤养分和生物酶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土壤团聚体性质则决定了土壤物理结构的好坏,探讨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养分和生物酶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对合理培肥和改善土壤性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连续25a的长期有机培肥定位试验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培肥增加了大级别土壤团聚体、特征微团聚体的数量,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特征微团聚体CF0.01较无肥对照土壤有显著增加。长期培肥增强了土壤化学、生物性质的“微域”变异性。相同培肥措施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除厩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外,其它各培肥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在<0.01mm级别特征微团聚体中含量高、活性大。相同级别团聚体和特征微团聚体中,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在不同培肥土壤间基本表现出施厩肥处理>施秸秆处理>施化肥处理>对照的规律性。将团聚体的含量和养分含量或酶活性在团聚体中的丰度结合考虑,发现>5mm级别团聚体中养分含量或酶活性对土壤的贡献率最大。结果充分地显示着土壤性质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不同管理措施下变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邱莉萍张兴昌张晋爱
关键词:长期培肥土壤养分土壤酶团聚体
黄绵土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流失与入渗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黄绵土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损失与入渗规律。结果表明,径流损失是土壤矿质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土壤硝态氮是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土壤矿质氮素在地表流失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累积流失量均不断增大,可用幂函数和对数函数方程进行模拟;降雨16h后,硝态氮发生深层渗漏现象比较明显;坡中部硝态氮发生向下迁移的现象相对严重,而铵态氮径流或泥沙损失主要集中在坡上和坡中部。
李艳梅袁霞张亚丽张兴昌
关键词:黄绵土矿质氮径流流失入渗
Se在一维风沙土土柱中的运移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垂直土柱易混置换法,就同一坡面不同坡位及不同深度的风沙土对SeO23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空隙度较大的坡中对应的运移阻滞因子R较小;土壤溶质运移的溶液流速为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当v的变异系数大于14.1421时,R随流速增大而减小。
丛伟张兴昌王云强张晋爱
关键词:溶质运移坡位土壤深度
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55
2006年
为掌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草地和农地坡面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和农地的土壤含水率均值在同一土层深度下差异极显著,但二者在垂直方向、坡长方向的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程度;草地和农地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变化特征不同,前者为降低型,后者在100 cm以上为波动型,以下为稳定型;草地和农地坡面土壤含水率均随坡长的增加呈波浪式变化规律,整体上有增加趋势;将坡面划分为5个坡长或将土层划分为4层以后,草地和农地坡面土壤含水率沿垂直方向、坡长方向的总体变化趋势均没有改变,但由于尺度的扩展获得了一些较大尺度上的水分信息。
王云强张兴昌从伟魏清才
关键词:坡面土壤含水率
黄河中游土壤有机质与氮磷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在对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窟野河和皇甫川6条黄河支流进行广泛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养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矿质态氮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全氮与有机质含量标准化后的数据基本一致,全磷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也相接近;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含量分别呈直线相关,与矿质态氮含量呈二次性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和矿质态氮含量的逐步回归相关模型中,仅有渭河流域四种养分含量全被引进且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泾河、洛河和窟野河流域矿质态氮被剔出后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皇甫川流域仅有全氮被引进。
韩凤朋张兴昌郑纪勇
关键词:有机质全氮全磷矿质氮黄河中游
黄河6条支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现状被引量:5
2006年
对黄河流域6条支流域的土壤、河床泥沙、河流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荷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黄河6条支流域土壤中,洛河流域硝态氮含量高达45.2 m g/kg,远高于其他流域;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土壤的铵态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其中洛河流域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窟野河流域最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土壤pH值高于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各流域泥沙中硝态氮含量以渭河中的最高,并远高于其他河流;皇甫川流域泥沙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泾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最低;与土壤相比较,6条支流域泥沙中的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土壤。渭河和泾河流域泥沙中的全氮含量差异较小,但均高于其余4条支流域。流域泥沙中全磷含量总体差异不大;泥沙中的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窟野河流域>泾河流域>渭河流域>洛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泥沙中的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全氮含量在6条流域泥沙中都是最低的,但有机质含量在6条河流中却最高。水体中pH值以无定河流域的最大,渭河流域水体最小;渭河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以泾河水体中最高,窟野河最低;泾河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远高于其他河流;6条河流水体的COD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在6条河流中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
韩凤朋郑继勇张兴昌
关键词:黄河流域土壤污染水体污染非点源污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