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5AA603210)

作品数:7 被引量:163H指数:5
相关作者:孔杰张天时罗坤孟宪红董世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对虾
  • 6篇中国对虾
  • 3篇微卫星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血清
  • 1篇引物
  • 1篇授精
  • 1篇受精率
  • 1篇数据分析
  • 1篇四种人
  • 1篇体重
  • 1篇体重影响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亲子鉴定
  • 1篇人工授精
  • 1篇微卫星技术
  • 1篇相关系数
  • 1篇免疫

机构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连云港市海洋...

作者

  • 7篇孔杰
  • 6篇张天时
  • 4篇罗坤
  • 3篇孟宪红
  • 2篇王如才
  • 2篇高焕
  • 2篇杨翠华
  • 2篇董世瑞
  • 2篇于飞
  • 1篇栾生
  • 1篇王清印
  • 1篇刘萍
  • 1篇刘庆慧
  • 1篇王伟继
  • 1篇田燚
  • 1篇张庆文
  • 1篇陈建华

传媒

  • 3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定向交尾技术在中国对虾家系构建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为满足中国对虾家系选育中所需的家系材料,本研究在2004年进行了中国对虾室外和室内定向交尾实验。室外定向交尾实验采用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国对虾,设计了5个交配组合,1尾雄虾搭配4尾雌虾,自然温度下让亲虾交尾,获得了5%的平均交尾率;室内定向交尾实验通过控制水温和密度,促使中国对虾交尾,获得了16.9%的平均交尾率。其中,室内交尾的温度实验设计了12、14、16、18℃4个梯度,雌、雄性别比例均为4:1,x^2检验分析表明,4个温度梯度的交尾率存在差异,其中14℃平均交尾率最高,为31.3%,12℃平均交尾率最低,为6.3%。实验结果表明,室外定向交尾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容易控制,很难满足建立大量家系的需要;室内定向交尾在14~16℃的水温条件下,采用雌、雄性剐比例为4:1,可获得较好的交尾效果。本实验结果为大规模建立中国对虾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对虾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罗坤张天时孔杰
关键词:中国对虾交尾率
中国对虾6项免疫相关组分的估计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被引量:12
2007年
大量研究证明,血液中的某些免疫组分在对虾抗病和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精确的估计这些性状的遗传参数,特别是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对开展遗传育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在控制条件下建立了中国对虾51个全同胞家系(分别是23个父本亲虾和51个母本亲虾的后代),并养殖到平均体重7.64g,每个家系随机取15尾满足条件的对虾抽取血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了765尾对虾个体血清中的总蛋白浓度(PC)、氧合血蓝蛋白浓度(HC)、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血液中与免疫相关性状的活性,并以最优线性无偏估计(BLUP)理论为基础,计算了上述6项免疫相关组分的估计遗传力、各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显示,当中国对虾平均体重7.64g时,血清中上述6项免疫组分的正常含量分别是(153.88±1.65)mg/mL,(36.04±0.71)U/mL,(165.24±4.93)U/mL,(333.33±2.74)U/mL,(52.51±2.15)U/100mL和(61.68±2.61)U/100mL.并且雌雄中国对虾6种免疫相关组分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6项血液免疫相关组分的遗传力估计值(h2)分别是0.00±0.13,0.09±0.22,0.03±0.20,0.30±0.20,0.63±0.32和0.39±0.25.对遗传参数剖分结果同时显示,在不同缸中隔离养殖对虾对家系间个体的影响很大,6项血液免疫相关组分除加性遗传以外的共同环境效应(c2)分别为0.10±0.06,0.20±0.11,0.21±0.10,0.00±0.00,0.02±0.01和0.04±0.01.本研究中,除SOD活性外,几乎所有其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对虾血液中某些免疫相关组分的遗传力估计值很低,但是大多数免疫性状通过选择育种能够得到改善,从而使选育群体抗病和抗逆能力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杨翠华孔杰王清印田燚罗坤张天时刘庆慧
关键词:中国对虾表型相关免疫血清
中国对虾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被引量:113
2007年
测定519尾5月龄中国对虾体长、全长、体重、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1腹节高、第5腹节高、第6腹节长、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10个指标,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头胸甲宽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对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经显著性分析,剔除与体重多元相关不显著的第1腹节高、第6腹节长、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建立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5腹节高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
董世瑞孔杰万初坤栾生张天时孟宪红王如才
关键词:中国对虾形态性状相关系数通径分析
微卫星技术路线的发展及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微卫星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关于其技术路线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更新,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海洋生物应用中的进展情况对此进行了阐述。微卫星技术路线主要涉及4个方面:微卫星位点的开发、引物设计与合成、结果检测和数据分析。在这4个方面,微卫星技术正朝着结果分析更精确和自动化分析等方向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展望。
高焕于飞阎斌论陈建华孔杰
关键词:微卫星技术引物数据分析海洋生物
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中国对虾父本的微卫星识别被引量:10
2007年
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在保持中国对虾雌、雄5∶1的交配比率下,获得了两尾交尾并产生子代的雌虾,同时有4个疑似父本需要识别。利用3个微卫星引物及其组成的三重PCR技术对4个疑似父本进行了鉴别,准确的找到了相应的与雌虾交尾的雄虾。这为建立半同胞家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思路。
高焕孔杰于飞王伟继罗坤孟宪红刘萍张天时
关键词:中国对虾亲子鉴定微卫星
中国对虾微卫星家系鉴定的模拟分析与应用被引量:20
2008年
本研究基于中国对虾群体所获的微卫星标记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并选择5个微卫星标记,就单独养殖家系群体微卫星标记家系鉴定的准确性及混养家系群体微卫星标记家系鉴定的应用价值做了研究。模拟分析表明4个微卫星标记可以鉴定95%的后裔。而单独养殖的家系鉴定准确率达到92.9%,在30个可能的父母对,215尾中国对虾组成的混养家系群体中,90.7%的后裔可以鉴定其父母。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应用于中国对虾的家系鉴定。模拟分析与实际应用的差异及父母与子代间的错配部分原因是由于无效等位基因的出现,基因分型错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基于父母LOD值的分析可以降低错配的几率。
董世瑞孔杰张天时孟宪红王如才
关键词:中国对虾微卫星
中国对虾四种人工授精方法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在常规的精荚移植和输精管移植两种中国对虾人工授精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精荚切块移植和精液移植两种新的人工授精方法,并对比了4种方法的授精成功率、受精率和幼体的孵化率。4种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授精成功率,其中完整精荚移植法最高,为80.8%;输精管移植法最低,为53.3%;其他两种方法依次为:精液移植法为73.9%,精荚切块移植法为66%。对4种人工授精方法的平均受精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法的平均受精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完整精荚移植法66.2%,输精管移植法为66.8%,精荚切块移植法65.4%,精液移植法46.8%。4种方法获得的幼体平均孵化率均很高,都在80%以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法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精液移植法最高,为92.7%;精荚切块移植法最低,为84.5%;其他两种方法依次为:输精管移植法为91.3%,完整精荚移植法为88.2%。通过4种人工授精方法,获得了29个半同胞家系,全同胞家系的总量达到了101个,为以后的选择育种工作打下了基础。
罗坤张天时田炎炎杨翠华张庆文孔杰
关键词:中国对虾人工授精受精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