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284043)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周跃飞陆现彩王汝成陆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表面特性
  • 1篇选矿
  • 1篇选矿工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粘附
  • 1篇铁矿
  • 1篇透析法
  • 1篇气孔结构
  • 1篇微生物
  • 1篇硫杆菌
  • 1篇锰铁
  • 1篇黄铁矿
  • 1篇风化
  • 1篇风化机理
  • 1篇风化作用
  • 1篇钙长石
  • 1篇AFTER
  • 1篇DESULF...
  • 1篇MARINE
  • 1篇长石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王汝成
  • 2篇陆现彩
  • 2篇周跃飞
  • 1篇陆建军

传媒

  • 2篇Acta G...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生物粘附加速钙长石溶解的直接证据:透析法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微生物的粘附对矿物的溶解有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实验,利用透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钙长石与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及其大分子代谢产物直接接触和无接触(透析)时的溶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持续的10天内,细菌作用下钙长石的溶解显著加速,同时伴有纳米级次生沉淀的生成(只在接触实验中)及钙长石表面相对于Si贫Ca,Al的淋滤层的形成.对有菌的接触和透析实验,元素Ca,Al和Si的溶出特征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Ca在透析条件下的溶出能力显著强于接触条件下,而Al和Si正相反.这一溶出差异性表明,在机理上钙长石中Ca的溶出主要与质子交换作用有关,Al和Si的溶出则主要与配体络合作用优先破坏其架状结构中的Al-O-Si键有关.研究同时表明,在溶解动力学上,Ca的溶出主要受表面反应和淋滤层扩散控制,粘附的细菌会通过抑制表面反应以及Ca向溶液中的扩散来影响其溶出动力学;Al和Si的溶出则主要受表面反应控制,细菌的粘附可以加速该动力学过程.
周跃飞王汝成陆现彩
关键词:钙长石PAENIBACILLUS粘附透析法
长石微生物风化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
2008年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地球表生环境下重要的地质作用类型,由于硅酸盐矿物的微生物风化影响着地球物质循环及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尤其受到地质地球化学领域的关注。作为地球表层分布最广的硅酸盐矿物类型,长石在风化分解过程中,微生物通常会以流体模式、生物膜及真菌菌丝等方式与矿物表面发生作用。而长石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机制主要包括质子交换和配体络合作用。微生物生理活动、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种类、生长条件,以及长石的种类、结构、成分及表面特征等均会影响其风化速率和风化程度。由于长石在硅酸盐矿物中的代表性,因此对长石—微生物作用模式、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大大促进硅酸盐的微生物地质学的发展。
周跃飞陆现彩王汝成陆建军
关键词:长石微生物风化机理影响因素
Material Properties of Marine Hydrogenous Ferromanganese Crust and Its Performance in Desulfurization被引量:2
2006年
海洋的氢的铁锰合金外壳,一个重要金属资源以后,作为自然 nano-structuredmaterial 的一种类型在各种各样的应用有重要潜力。由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学,氮吸附解吸附作用等温线测量, X 光检查荧光分光计和 X 光检查衍射方法,微观结构,表面性质和几个像板的铁锰合金外壳的化学成分从西北的太平洋取样了包括地被调查。尽管明显的差别从不同的层被观察,外壳是有高比面积区域,唯一的毛孔结构和丰富的过渡元素的典型多孔的材料。而且,在 desulfurization 过程的自然外壳的性能 preliminarily 在实验室实验被测试。外壳的 Thesulfur 能力分别地在房间温度和 350 deg C 是 13.1% 和 18.1% 。外壳能一个金属资源被用作不仅,而且作为环境材料。
LU Xiancai HOU Qingfeng LIU Xiandong YANG Kan WANG Rucheng LING Hongfei XU Shijin
关键词:锰铁气孔结构表面特性选矿工艺
Pyrite Surface after ThiobaciUusferrooxidans Leaching at 30℃被引量:16
2006年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on the oxidation of pyrite, two parallel experiments, which employed H2SO4 solutions and acidic solutions inoculated with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were designed and carried out at 30℃. The initial pH of the two solutions was adjusted to 2.5 by dropwise addition of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The surfaces of pyrite before exposure to leaching solutions and after exposure to the H2SO4 solutions and acidic solutions inoculated with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re were a variety of erosion patterns by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on the bio-leached pyrite surfaces.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oxidation of pyrite might have been caused by erosion of the surfaces. Attachment of the bacteria to pyrite surfaces resulted in erosion pits, leading to the oxidation of pyrite.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direct mechanism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oxidation of pyrite. The changes in iron ion concentrations of both the experimental solutions with time suggest that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can enhance greatly the oxidation of pyrite.
LU Jianjun LU Xiancai WANG Rucheng LI Juan ZHU Changjian GAO Jianfeng
关键词:黄铁矿表面特性硫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