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CT-09-0470)

作品数:28 被引量:428H指数:11
相关作者:甄峰席广亮姜煜华周珂慧翟青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1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城市
  • 3篇城市化
  • 2篇低碳
  • 2篇信息化
  • 2篇宜居
  • 2篇连锁酒店
  • 2篇经济型
  • 2篇经济型连锁酒...
  • 2篇酒店
  • 2篇产业园
  • 1篇低碳城市
  • 1篇低碳城市建设
  • 1篇地理空间
  • 1篇电子商务
  • 1篇新型城市化
  • 1篇信息化时代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信息时代
  • 1篇信息通信
  • 1篇信息通信技术

机构

  • 26篇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江苏省城市规...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工艺美术...

作者

  • 24篇甄峰
  • 5篇席广亮
  • 5篇姜煜华
  • 4篇周珂慧
  • 3篇朱寿佳
  • 3篇翟青
  • 3篇秦萧
  • 3篇王春慧
  • 3篇王波
  • 2篇沈丽珍
  • 2篇姜劲松
  • 2篇汪侠
  • 2篇余洋
  • 2篇阎欣
  • 2篇杜浩
  • 2篇黄莹
  • 1篇欧向军
  • 1篇熊丽芳
  • 1篇钱前
  • 1篇尹罡

传媒

  • 6篇规划师
  • 5篇人文地理
  • 3篇经济地理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河南科学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福建建筑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规划创新——...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宜居城市目标下城市产业发展研究——以宁夏银川为例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想阶段,城市产业的发展对于宜居城市从目标转为现实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宜居的角度出发指引城市产业发展,从产业结构、产业选择及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若干产业发展引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发...
姜煜华甄峰余洋
关键词:宜居城市城市产业发展
文献传递
移动信息化时代居家网络依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信息网络日新月异,ICT对家庭生活影响越来越大,而人们在家花在ICT时间比重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居家网络活动,尝试提出居家网络依赖概念,以2012年南京市居民个人信息网络问卷调查为基础,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居民居家网络依赖程度的时空特征,属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居家网络依赖程度分为3种,不依赖,轻度依赖和重度依赖,网络活动集中在休息日的17点至23点;空间上呈现两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模式。居民的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和职住属性对居民居家网络依赖程度产生显著的影响,年龄、信息设备水平、职住距离尤为显著。
朱寿佳甄峰秦萧席广亮
关键词:影响因素
南京经济型连锁酒店空间集聚特征与过程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近年来,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快速发展,在各大城市进行快速的空间扩张,已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基于G I S技术,对南京市经济型连锁酒店的集聚现状、空间演变趋势进行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了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特征、空间布局与集聚过程,为南京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空间扩张提供参考,促进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健康、稳步发展。
黄莹甄峰汪侠熊丽芳
关键词:经济型连锁酒店
南京市居民流动性评价及流空间特征研究被引量:28
2013年
信息时代居民的流动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流空间"特征。通过对城市居民流动性评价,以及居民流动性与地理空间活跃程度的关联分析,研究居民流动性与实体地理空间的耦合关系及所呈现出的"流空间"结构与特征等。基于信息时代南京市居民行为活动的问卷调查数据,从人流、货物流、信息流和活动流4个方面构建居民流动性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居民的流动性进行综合测度,以街道为单元分析居民流动性的空间特征,南京市居民流动性的空间特征总体上呈现出中心-外围的圈层式布局结构;根据居民流动性和空间活跃度的耦合关系将"流空间"划分为4种类型,当前应加强高流动性-弱活跃度、低流动性-强活跃度2类地区的网络空间和地理空间协调发展。
席广亮甄峰沈丽珍王波
关键词:地理空间
南京国际社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基于对苜蓿园大街周边国际社区的调查被引量:9
2013年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代国际跨国移民现象愈演愈烈,跨国社会空间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分析南京国际社区的发展演化历史及其空间布局特征,发现近年来国际社区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3个涉外居住圈。其次,结合质性访谈与调查问卷对苜蓿园大街周边国际社区的社会空间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国际社区推进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发展,国际居民的居住、行商、消费等行为与本地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对国际社区社会空间形成因素做进一步总结分析,希望为南京以及其他城市国际社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钱前甄峰王波
关键词:社会空间
信息时代移动社会理论构建与城市地理研究被引量:101
2012年
以信息技术进步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区域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快速转型的重要动力,并持久、深刻地冲击和改变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社会经济及其空间结构形成的固有认识。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与高速铁路的加快建设、城市区域化的加速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一起,正将世界带入一个全新的移动信息时代。由于时间和空间概念的重新定义,全新时空观的出现,使得以空间问题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地理学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在移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范式、方法和内容都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理论框架已逐渐不能满足当前研究的需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移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地理空间与网络信息空间的变化,提出了基于移动信息技术的移动社会理论框架。进而对移动信息时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希望运用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移动信息时代的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规划与管治。
甄峰翟青陈刚沈丽珍
关键词:移动信息技术城市地理学智慧城市
智能手机定位数据应用于城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4
2014年
移动信息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城市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随着智能手机出现和手机功能不断发展,手机普及率大大提高,基于位置服务应用的智能手机数据成为最具研究意义的大数据来源之一,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对该数据特征和以往其应用于城市研究领域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结合该数据特征和智慧城市研究领域,从城市居民行为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和城市管治四个方面介绍了智能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文章的最后对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并强调手机定位数据研究应与规划实践相结合。
郭璨甄峰朱寿佳
关键词:智能手机
创意产业园区集聚效率比较研究--以南京"晨光1865"园区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创意产业园区的开发是城市再生的一种新型模式。创意产业园区作为衰退的内城地区城市再生的一种有效途径获得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热切关注。纵观国内外研究,目前经济学界与城市规划界对创意产业集群效率均未形成系统研究。本文试图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探索理论研究方法,对创意产业园区集聚效率进行概念界定、效率评价流程和指标体系建立、测评方法选取和模型修正。本文选取南京"晨光1865"园区为参照,取样国内其他典型园区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尝试通过基于创意产业集聚效率的实证测评,探析物质空间表象背后的园区运营机制及经济要素条件。最后得出结论和优化建议,提供今后园区的规划筹建和高效运作的思路。
周珂慧甄峰姜劲松
关键词:创意产业园区
汽车服务业空间布局演化研究——基于潍坊市奎文区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生产与消费的不断增长,汽车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电信黄页统计模拟,对潍坊市奎文区汽车服务业近10年的空间演变趋势进行实证研究,从中提炼和归纳其产业空间演化的三种结构模式。得出结论:汽车服务业空间演化模式多元,与产业自身特征、发展情况和发展阶段对应;演化过程受政策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动力机制共同作用;产业空间与城市的其他服务业空间联系紧密,相互作用性强。最后提出建议:通过灵活采用布局模式,合理调控市场、运用科学的规划手段,可有效引导和优化其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加强关联产业的联系和配套,有序组织集群内部空间功能,可促进汽车服务业的科学高效发展。
周珂慧甄峰余洋韩青
关键词:汽车服务业实证
中心城区金融服务业空间集聚过程与格局研究——以潍坊市奎文区为例被引量:14
2010年
近年来金融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与地理领域学者关注的新热点。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电信黄页统计模拟,对潍坊市中心城区奎文区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现状、空间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了金融服务业集聚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演变机制。结论指出:金融服务业空间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区CBD内(单核心),集聚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和政策推动的影响;较之非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活动),银行业时空演变规律性更强,但总体都呈现"轴向扩散"、"楼宇主导"态势;演变过程和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城市功能转型相契合,空间表现为由非均衡向相对均衡发展的格局过渡。
周珂慧甄峰余洋姜煜华
关键词:中心城区金融服务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