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2)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桂跃孔晓民赵福成韩海亮孟志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玉米
  • 2篇播种
  • 1篇有害生物
  • 1篇玉米粗缩病
  • 1篇玉米精量播种
  • 1篇植物检疫
  • 1篇植物检疫性有...
  • 1篇数字模型
  • 1篇投种
  • 1篇农村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农村
  • 1篇品系
  • 1篇着床
  • 1篇字模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研究
  • 1篇微好氧
  • 1篇微生态
  • 1篇微生物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海关总署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济宁市农业科...
  • 1篇北京农业智能...
  • 1篇农业农村部规...
  • 1篇山东大华机械...

作者

  • 1篇姜帆
  • 1篇韩海亮
  • 1篇赵福成
  • 1篇孔晓民
  • 1篇张东兴
  • 1篇崔涛
  • 1篇武广伟
  • 1篇付卫强
  • 1篇杨丽
  • 1篇赵立欣
  • 1篇王桂跃
  • 1篇高娜娜
  • 1篇孟志军

传媒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鉴定标准浅析
2023年
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鉴定标准是检疫鉴定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共计446种(属),并发布了479项相关检疫鉴定标准,覆盖了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423种(属)有害生物。为了解我国检疫鉴定标准的制定发展现状、发现其中问题并及时改进,本文对现有检疫鉴定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特点总结和问题剖析。目前我国检疫鉴定标准制定与修订工作快速发展,呈现不断更新、多方合作、方法多样化、综合化等特点,但我国检疫鉴定标准在完整性、现势性、规范性、创新性、体系规划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系统完善检疫鉴定标准,综合发展先进鉴定技术,加快建设标准化体系,有助于植物检疫工作的长足发展,对维护我国经济贸易及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刘博姜帆黄静李志红郭韶堃
关键词: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鉴定
玉米不同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被引量:13
2011年
2008—2010年对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及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2010年在济宁、温岭和东阳等地各安排30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间抗性也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类型对粗缩病抗性无显著差异。综合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农甜3号’对玉米粗缩病表现较强耐病性。
王桂跃韩海亮赵福成王华第孔晓民叶建人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抗性
干法厌氧发酵装备同步升温发酵及微生态网络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干法厌氧发酵是提高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理效率及资源高效循环的重要技术之一。先前围绕该技术产甲烷效率低、传质传热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了微好氧同步预升温干发酵技术,设计了配套装备,开展了小试和中试试验,产甲烷效率得到改善。为进一步提高放大装备的实际应用质量,在对发酵装置密封、进出料、喷淋循环系统等关键部件优化的基础上,探明了最优曝气量及实际应用中微好氧预升温阶段物质转化特性,揭示了微生物生态网络关系,评价了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对关键部件的优化显著提升装备运行稳定性,微好氧同步预升温阶段最优曝气量为10 L/min,容积产气率达到1.20 m^(3)/(m 3·d)。物料在第40小时升温至42℃,曝气组各层物料温度较未曝气组均提高45.54%、32.46%和52.06%。同步预升温促进了物料各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提高了酸化效率,有机酸质量浓度分别提高59.83%、50.69%和20.85%,物料产气潜力提高34.9%。探明了微生物网络关系以及与发酵环境因子变化的相关性,发现微好氧预升温阶段具有协同作用的功能微生物SBR1031、Synergistales和Gaiellales,丰度提高57.67%、15.88%和68.59%。
衣蕊赵立欣姚宗路冯晶刘新鑫于佳动
关键词:微好氧微生物群落
基于振动排序的玉米种子胚面定向装置设计与试验被引量:1
2022年
玉米定向播种即种子尖端朝向一致和胚面朝向一致,可明显提高产量。为了实现玉米种子胚面定向,设计了一种基于振动排序的玉米种子胚面定向装置。设计了胚面定向装置螺旋轨道上的选向机构和定向机构,探明了玉米种子胚面定向原理,确定了选向机构和定向机构的尺寸参数和空间位置。采用试验方法对该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控制器输出电压、翻面机构1终点到侧壁的垂直距离和翻面机构1终点到轨道表面的垂直距离为试验因素,以胚面定向成功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旋转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器输出电压101 V、翻面机构1终点到侧壁的垂直距离4.38 mm、翻面机构1终点到轨道表面的垂直距离7.96 mm为最优参数组合。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胚面定向成功率为94.82%,且排料速度可达85个/min。为验证玉米种子胚面定向装置对不同品种玉米的适应性,进行了品种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玉米品种的胚面定向成功率均大于91%,满足设计要求。
张东兴于天成杨丽杨丽和贤桃崔涛
基于EDEM的玉米精播高位投种着床位置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玉米精量播种机多采用高位投种,种子着床过程弹跳移位,粒距一致性变差的问题突出。为了探明高位投种着床位置影响因素,利用三维激光绝对臂测量机,扫描真实种沟外形,通过逆向建模方法构建种沟三维数字模型,采用正向测量和逆向验证组合标定种子与土壤接触参数:滚动摩擦因数0.22,滑动摩擦因数0.727,碰撞恢复系数0.16。基于标定参数的仿真试验与真实试验相比,着床种子与导种管出口距离误差为4.7%,仿真种子着床过程与真实过程接近。以播种作业速度、粒距和投种角为因素,以种子着床点与第1落点的纵向偏移量为指标,基于种沟三维数字模型,开展单因素仿真试验和两因素四水平仿真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高位投种过程中,粒距对种子纵向偏移量影响不显著(P>0.05),投种角和作业速度对种子纵向偏移量有显著影响(P<0.01);两因素四水平试验表明:相同投种角条件下,纵向偏移量随着作业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作业速度条件下,纵向偏移量随投种角的增大而增大;着床时种子与种床的纵向速度(种子速度沿作业方向的分量)与纵向偏移量呈线性相关关系,作业速度和投种角通过影响种子与种床的纵向速度影响种子着床分布。田间试验表明:随纵向速度增加,粒距合格指数先增大后减小,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加;粒距合格指数最大值出现在纵向速度为0.14 m/s时,粒距变异系数最小值出现在纵向速度-0.18 m/s时,说明纵向速度越接近零,播种效果越好,进一步验证了仿真试验结论。
颜丙新武广伟付卫强高娜娜孟志军朱鹏
关键词:玉米精量播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