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71006)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安维复郭荣茂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社会
  • 4篇社会建构
  • 4篇社会建构主义
  • 4篇主义
  • 4篇建构主义
  • 2篇知识
  • 2篇科学知识
  • 1篇地方知识
  • 1篇新康德主义
  • 1篇学社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哲学
  • 1篇哲学社会
  • 1篇哲学社会科学
  • 1篇政府
  • 1篇证法
  • 1篇知识观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普遍知识
  • 1篇文化相对主义

机构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6篇安维复
  • 1篇郭荣茂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中国井冈山干...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5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科学知识的合理重建:在地方知识和普遍知识之间被引量:13
2010年
在传统科学哲学或逻辑经验主义看来,科学知识一旦得到确证就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后现代科学哲学往往把科学知识看做"地方知识"、"作为文化和实践的科学"等等。其实地方知识和普遍知识都具有共享的评价标准:可检验性、解题能力和集体认可,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从这个角度看,地方知识就是得到当地检验、能够解决当地问题、且得到当地认可的知识,普遍知识不过是得到了更多的检验、能够解决本地之外的更多问题、被更多的文化所认可的知识。地方知识与普遍知识之间的区别无非是经验证据的多寡、解题能力的大小、认可程度的高低。普遍知识在本质上就是地方知识的自我超越。我们尊重用本民族文化写成的地方知识,但更鼓励地方知识不断自我超越,走向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
安维复郭荣茂
关键词:科学知识地方知识普遍知识
科学知识观的社会建构
2010年
社会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解科学知识与其科学活动的新模式。从基本范畴看,建构主义强调的"自我—他者—物"的合理重建有可能整合主客二分(符合论)与主体间性原则(共识论)之间的对峙;从知识谱系看,建构主义强调的"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解释循环有可能超越"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的对立;从学术策略看,建构主义强调的"包容他者"或"正题—反题—合题"的发现模式有可能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称原则"的两难。也许,辩证的科学哲学并非遥远的梦。
安维复
关键词:后现代科学哲学社会建构主义
包容他者 追求超越——政府重大政策出台及实施的咨询评估制度研究(以上海为例)
2010年
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评估制度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负载文化的政治行为。上海政府重建决策咨询评估体制时,必须融会贯通世界、中国和上海三个层次的文化理念:宽容"他者"的时代精神;构建"和谐"的中国特色;追求"超越"的上海精神;应该从传统的决策惯性中解放出来,包容他者,超越自我;构建有上海文化品位或个性的决策咨询评估体系。
安维复
制造分歧:建构主义的分析策略被引量:1
2010年
建构主义源远流长,其促进自我发展的学术策略在于制造分歧:在元哲学层面上,有新康德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之争;在方法论层面,有激进主义与温和主义之争;在政治取向上,有历史主义与改良主义之争,等等。正是这些内部思想冲突,形成了社会建构主义不断自我超越的不竭动力。这值得我国学界的关注。
安维复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新康德主义文化相对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合理化重建被引量:7
2010年
哲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都是某种知识,都具有可检验性、解题能力和社会认可三个共享的思想要素。当某种学术观点不仅被学界认可而且也被全社会所认可的时候,这种学术就会变成意识形态,而某种意识形态也无非是某种学术观点不仅解决了学术问题而且也能够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就经历了从科学探索到社会思潮、再到政治制度的嬗变,也是从某种学术观点上升为意识形态的。从这个角度看,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的思想库,意识形态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合力。因此,意识形态来源于并超越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自由探索。当某种意识形态能够包容并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的时候,这种意识形态就具有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的先进性;但是,当哲学社会科学自由探索超越了现行意识形态的时候,这种意识形态就被更能包容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成果的意识形态所替代。因此,任何意识形态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前意识形态(学术的自由探索)意识形态确立(某种或某些学术观点上升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反常与滞后(现行意识形态与先进学术观点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变革(代表先进思想的学术观点替代了旧式的意识形态)新的意识形态(这种/些先进的学术思想经过全社会的认同特别是政治家的重建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意识形态变革是新的社会思想替代了旧的意识形态,但其实质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自我革新,即一种社会思想被更先进的社会思想所替代。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将会成为明天的意识形态;今天的意识形态,其实就来源于昨天的哲学社会科学探索。
安维复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意识形态哲学社会科学
从基本范畴的深度分析看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共建的辩证法被引量:2
2009年
社会建构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后现代世界中的哲学、社会、政治、教育、国际交往等领域的重要思想规范。但由于脉络交织思想庞杂,学界对社会建构主义歧见重重,因而有必要从基本范畴的层面重新审视。"建构"、"哲学的社会维度"、"社会建构"等范畴的思想内涵揭示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深层本质:一种共建的辩证法。
安维复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