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委基金(03-43-8)

作品数:23 被引量:69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文桂王鸿朱佑明李崇智刘成伟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科委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绦虫
  • 21篇棘球绦虫
  • 20篇多房棘球绦虫
  • 13篇疫苗
  • 13篇脾细胞
  • 11篇小鼠
  • 10篇细胞
  • 9篇重组BCG-...
  • 6篇重组BCG
  • 6篇免疫
  • 5篇细胞因子
  • 5篇小鼠脾细胞
  • 5篇免疫小鼠
  • 5篇EM
  • 4篇凋亡
  • 4篇疫苗诱导
  • 3篇亚群
  • 3篇脾细胞凋亡
  • 3篇脾细胞亚群
  • 3篇细胞凋亡

机构

  • 2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李文桂
  • 20篇朱佑明
  • 20篇王鸿
  • 1篇余登高
  • 1篇郑行萍
  • 1篇刘成伟
  • 1篇李崇智
  • 1篇陈雅棠
  • 1篇陈蕊
  • 1篇杨梅

传媒

  • 5篇中国地方病学...
  • 5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5篇2008
  • 1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 Ⅱ/3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检测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 Ⅱ/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重组BCG-Em Ⅱ/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和鼻腔粘膜接种免疫BALB/C小鼠8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攻击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分离脾细胞,用ConA刺激培养16~18h,然后用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脾细胞凋亡。结果:小鼠脾细胞原液组和ConA刺激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或P<0.01);每个ConA刺激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原液组(P<0.05或P<0.01);鼻腔粘膜接种组脾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可抑制感染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增加CD4+T细胞亚群的数量,加强宿主抗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杨梅李文桂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脾细胞凋亡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4~8周、2~8周、2~8周和6~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6、4~6和8周达最高水平。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细胞因子
多房棘球绦虫pBCG-Em14-3-3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BCG中的表达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BCG-Em14-3-3,并转化BCG进行表达。方法超声粉碎泡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将该扩增产物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CG,构建重组质粒pBCG-Em14-3-3;电穿孔法转化BCG,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免疫印迹分析pBCG-Em14-3-3的表达产物。结果RT-PCR成功扩增出779bp的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证实Em14-3-3抗原编码基因成功插入pBCG中;PCR证实rBCG-Em14-3-3构建成功;免疫印迹分析发现pBCG-Em14-3-3的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7×103处有明显的目的蛋白表达条带,且能被活动性泡球蚴病鼠血清特异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BCG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间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307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02株,用CLSI/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法检测其ESBLs,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产ESBLs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8.4%(118/307)和31.7%(64/202),主要分布于尿和痰、咽拭子中,病区主要集中于肺科、神经外科、感染科、泌尿外科、ICU室。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呈高度敏感,对哌托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出现较高耐药。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在不同病区的不同标本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的较佳药物。
刘成伟李文桂郑行萍李崇智余登高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_4^+和CD_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_4^+和CD_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结论:CD_4^+T细胞亚群数目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早期(2~6周)显著增加,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脾细胞亚群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Ⅱ/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疫苗皮下注射组、疫苗鼻腔内接种组、对照组。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分别用原液、Em抗原(EmAg)、刀豆蛋白A(ConA)或植物血凝素(PHA)培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1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疫苗皮下注射组原液培养条件下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分别为(34.6±2.7)、(34.5±2.8)、(265.0±0.0)、(9.8±2.6)ng/L,与对照组[(25.0±1.9)、(30.0±0.0)、(10.0±0.0)、(12.5±2.7)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疫苗鼻腔内接种组原液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分别为(32.5±2.2)、(33.6±2.7)、(130.0±0.0)、(10.4±2.7)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疫苗皮下注射组原液培养条件下TNF-α水平明显高于疫苗鼻腔内接种组(P〈0.01)。EmAg、ConA(或PHA)刺激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明显高于相同组别的原液培养(P〈0.01),且ConA(或PHA)刺激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明显高于相同组别的EmAg刺激培养条件(P〈0.01)。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小鼠产生辅助T淋巴细胞(Th)1型免疫反应,从而对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棘球蚴病细胞因子类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保护力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后对受攻击感染BALB/c小鼠的囊重和抗体及其亚类的影响。方法将5×106克隆形成单位(CFU)和5×105CFU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1次,免疫后8周每鼠用50个Em原头节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分离泡球蚴并称重,计算囊重抑制率;收集鼻腔内接种组鼠血清,测定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试验设有空载体、卡介苗(BCG)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结果疫苗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组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分别为82.35%和59.41%;疫苗鼻腔内接种组攻击后18周的鼠血清IgG、IgG2a、IgG2b和IgE水平均较接种前高(P<0.05或P<0.01),吸光度(A490)值分别为0.090±0.006、0.026±0.002、0.024±0.003和0.031±0.019,IgG1和IgG3水平低于接种前(P<0.05或P<0.01),A490值分别为0.042±0.011和0.156±0.004。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保护力,表现为血清IgG、IgG2a、IgG2b、IgE水平升高和棘球蚴生长受抑制。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保护力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以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再以Em的续绦期幼虫泡球蚴的原头节攻击后,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同时设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组。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鼻腔内接种组脾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结论:泡球蚴的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Em重组BCG-Em14-3-3疫苗接种可抑制感染小鼠脾细胞的凋亡。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脾细胞凋亡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鼻腔内接种组的TNF-α水平高于皮下注射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反应,从而对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细胞因子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方法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开始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百分比分别为32.0%±1.6%和8.4%±0.8%。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