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政府医学重点学科项目基金

作品数:25 被引量:99H指数:6
相关作者:刘超刘翠萍徐宽枫张梅茅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胰岛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10篇细胞
  • 6篇胰岛移植
  • 5篇胰岛素
  • 5篇异体
  • 5篇同种异体
  • 3篇代谢
  • 3篇代谢综合
  • 3篇代谢综合征
  • 3篇调节性
  • 3篇血脂
  • 3篇胰岛细胞
  • 3篇综合征
  • 3篇节性
  • 3篇CD4^+C...
  • 2篇凋亡
  • 2篇血脂紊乱
  • 2篇胰岛Β细胞

机构

  • 25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马鞍山市人民...

作者

  • 25篇刘超
  • 16篇刘翠萍
  • 13篇徐宽枫
  • 11篇张梅
  • 9篇茅晓东
  • 5篇崔岱
  • 5篇徐瑜
  • 5篇覃又文
  • 4篇徐书杭
  • 3篇董凌燕
  • 3篇冯雨
  • 3篇武晓泓
  • 3篇朱剑
  • 2篇冯玉兰
  • 2篇董丽
  • 2篇干军
  • 2篇唐伟
  • 1篇王茜
  • 1篇蒋晶晶
  • 1篇段宇

传媒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国外医学(内...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地区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南京两社区20岁及20岁以上的常住(>5年)居民共1130人(男400人,女730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测定。MS主要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诊断标准。结果:南京地区成人总人群、男性及女性MS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9.3%、12.8%和22.9%。相应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3.1%、9.2%和15.2%。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血压升高(≥130/85mmHg)、甘油三酯(TG)升高、空腹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在MS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89.9%、65.6%、29.4%及71.1%。MS患者中仅有2个代谢异常的占51.8%,有3个组分异常的占40.4%,而4个组分均异常的占7.8%;结论:南京地区成年人群MS患病率较高,女性、老年人是MS的高危人群,加强健康宣教十分重要。MS患者中高血压最常见,其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也较高,应全面地进行防治。
冯雨唐伟喻荣彬段宇茅晓东刘超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患病率
ICOS联合IFN-γ单抗对活化T细胞诱导的RINm5F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2008年
目的 探讨可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单抗和γ-干扰素(IFN-γ)单抗联合应用对T细胞活化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凋亡机制。方法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T细胞与胰岛细胞株RINm5F共同培养,联合应用ICOS单抗和IFN-γ单抗48h后,AnnexinV/PI法观察RINm5F细胞凋亡率,RT—PCR法观察凋亡相关和胰岛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观察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ICOS单抗与IFN-γ单抗联用,T细胞活化诱导的RINmSF细胞株凋亡率(%)显著下降(IgG对照71.89±3.29,ICOS单抗39.66±2.05,IFN-γ单抗45.65±1.59,ICOS单抗+IFN-γ单抗20.49±0.95),这可能与死亡受体途径FAS/FAS配体,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等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有关;同时两者联合应用后,RINm5F细胞株INS1、INS2及PDX-1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胰岛素分泌水平也显著升高。结论ICOS单抗和IFN-γ单抗联合应用降低胰岛细胞凋亡的同时,对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诱导T细胞对胰岛细胞无反应性的手段。
徐宽枫董丽刘翠萍武晓泓茅晓东刘超
关键词:T细胞细胞凋亡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与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2型糖尿病(T2DM)及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患者中氧化应激的变化情况。方法将T2DM患者112例分为单纯T2DM组、T2DM伴早期DN组、T2DM伴MS组、T2DM伴MS并早期DN组,同时设有3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各组中氧化应激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伴MS组与不伴MS组比较T-AOC下降(13.7±2.0)kU/L、(10.6±1.1)kU/L vs(16.7±1.6)kU/L、(14.6±1.8)kU/L,MDA升高(5.5±0.8)nmol/L、(6.8±1.2)nmol/L vs(4.7±0.9)nmol/L、(5.3±0.6)nmol/L(均P<0.01),早期DN组与无早期DN组比较T-AOC下降、MDA升高(均P<0.01),伴MS早期DN组T-AOC下降、MDA升高最为明显。结论T2DM中抗氧化能力均相对或绝对减弱,而在合并MS及早期DN患者中更加重抗氧化能力的损伤,临床应用抗氧化药物治疗可能有一定疗效。
干军冯雨徐宽枫冯玉兰刘翠萍刘超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氧化性应激代谢综合征
胰岛血管内皮微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徐宽枫刘超
关键词:胰岛Β细胞微环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胰高血糖素样肽1相关研究的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长效类似物作为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GLP-1的生理学特征、生物学功能和基于GLP-1信号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相关进展进行阐述。
徐宽枫刘超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糖尿病治疗药GLP-1生物学功能药物治疗类似物
纯化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生物相容性及1型糖尿病微囊化胰岛移植的功能评价(英文)被引量:5
2005年
背景: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能引起机体的异物反应导致微囊内胰岛的功能失活,而氯化钡胶囊能否解决这一问题?目的:研究纯化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生物相容性以及微囊化大鼠胰岛生物学活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内分泌科。材料:本实验于2002-07/2002-12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和动物房完成。SpragueDawley(SD)大鼠、Wistar大鼠分别购自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和上海动物实验中心,SPF级饲养。方法:用自制微囊成囊仪,一步法制备纯化和未纯化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移植于正常SD大鼠腹腔内4周,观察其生物相容性。体外葡萄糖刺激试验和体内移植于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Wistar糖尿病大鼠观察微囊化胰岛生物学活性。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空微囊回收率;②微囊化胰岛胰岛素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③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移植4周后,纯化组微包囊回收率较未纯化组明显增高(P<0.05),并且形态完整、光滑,组织学检查未见纤维增生。体外培养纯化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化胰岛具有良好的分泌功能,与未微囊化胰岛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囊移植给STZ诱导的Wistar糖尿病大鼠,移植物存活时间大于6周。
张梅刘超刘翠萍覃又文
关键词:胰岛生物相容性材料
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骨髓中存在胰岛样细胞被引量:2
2007年
本研究证实糖尿病大鼠骨髓中存在表达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和胰淀粉样多肽的细胞簇,并检测到胰岛发育和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胰岛样细胞可能是骨髓中的成体干细胞转分化而来。
武晓泓朱剑蒋晶晶刘翠萍茅晓东徐宽枫徐瑜刘超
关键词:糖尿病骨髓细胞胰岛样细胞
不同体重供体及理化因素对小鼠胰岛分离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提高小鼠胰岛数量和质量的可靠方法。方法:采用胆管内胶原酶灌注和Histopaque1077密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胰岛。分别观察供体的体重、胶原酶的浓度、消化的时间及温度对胰岛分离起的作用。在体外,ELISA检测葡萄糖刺激引起的小鼠胰岛素分泌。在体内,胰岛移植评价胰岛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功能。结果:高体重供体组胰岛的收获量显著高于低体重供体组(P<0.01)。胶原酶浓度、消化时间对胰岛收获量起重要作用。胰岛活率≥95%。体外胰岛素释放试验表明胰岛功能良好。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状态得到逆转。结论:小鼠的体重、胶原酶的浓度、消化时间和温度是影响胰岛数量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张梅刘超徐书杭刘翠萍徐瑜徐宽枫
关键词:小鼠胰岛体重胶原酶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非生理浓度葡萄糖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分别刺激培养的胰岛β细胞1、7、14天,提取细胞总RNA,运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刺激胰岛β细胞1天后,葡萄糖浓度为2.2mmol/L时,胰岛素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当葡萄糖浓度高于对照组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升高;当刺激时间为7天时,除葡萄糖浓度11.1mmol/L外,其余胰岛素基因表达均降低;如果刺激时间延长到14天,非生理浓度葡萄糖均表现为胰岛素基因的抑制作用。结论:短期的血糖升高可以一定程度地刺激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但长期的高血糖则表现为葡萄糖毒性作用,低血糖也可以抑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
董凌燕刘超张梅刘翠萍覃又文
关键词:胰岛葡萄糖胰岛素基因葡萄糖毒性作用
大鼠胰岛制备用于同种异体移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可靠的大鼠胰岛制备方法,并研究胰岛在体内外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溶液经胆总管原位灌注胰腺,于37℃水浴静止消化30min,过滤法纯化胰岛,经体外形态及功能鉴定后,移植于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术后动态观察血糖。结果:平均每只大鼠胰腺消化后可获得(1024±156)个胰岛,纯化后收获最(867±104)个胰岛,活率≥95%。该法制备的胰岛形态结构完好,体外胰岛素释放试验表明其功能良好。5例进行同种异体移植糖尿病大鼠在移植后24~72h血糖均降至正常,完全缓解率100%,胰岛有功能存活时间(6.60±2.07)天。实验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与正常组相似。结论:此种移植物制备技术简便、可靠,效果满意,经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获得的胰岛功能良好。但是需要进一步研究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的措施。
张梅刘超杨涛董凌燕刘翠萍
关键词:胰岛纯化同种异体移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