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6KJA22015)

作品数:9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余世袁勇强朱均均徐勇陈尚钘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化学工程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乙醇
  • 4篇发酵
  • 3篇糖苷酶
  • 3篇葡萄糖苷酶
  • 3篇固定化
  • 3篇Β-葡萄糖苷...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树干毕赤酵母
  • 2篇木糖
  • 2篇酵母
  • 2篇秸秆
  • 2篇壳聚糖
  • 1篇单级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乙酸
  • 1篇糖发酵
  • 1篇酿酒酵母
  • 1篇曲霉
  • 1篇重组酿酒酵母

机构

  • 9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勇强
  • 9篇余世袁
  • 5篇朱均均
  • 4篇徐勇
  • 3篇陈尚钘
  • 2篇王杏文
  • 2篇季更生
  • 2篇江小华
  • 1篇刘敏
  • 1篇陈英
  • 1篇邱兴天
  • 1篇黄敏仁
  • 1篇欧阳嘉

传媒

  • 3篇林产化学与工...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生物质化学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对发酵抑制物产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了稀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过程中,硫酸浓度、温度与时间对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羟甲基糠醛以及乙酰丙酸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羟甲基糠醛与乙酰丙酸最大量分别为0.60、8.75、4.93、1.02、0.41 g/L。随着硫酸浓度增大、温度升高、时间延长,各抑制物生成量增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乙酸生成的因素主次大小依次为硫酸浓度,温度,时间;而影响糠醛生成的因素主次大小依次是温度,硫酸浓度,时间。
陈尚钘勇强徐勇朱均均余世袁
关键词:乙酸糠醛玉米秸秆
树干毕赤酵母NLP31发酵产乙醇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树干毕赤酵母NLP31在木糖质量浓度为45 g/L的3种发酵培养基Ⅰ、Ⅱ和Ⅲ上发酵3轮的发酵性能以及在45 g/L木糖或混合糖(葡萄糖30 g/L,木糖15 g/L)的发酵培养基Ⅲ上的代谢历程。结果表明:树干毕赤酵母NLP31在发酵培养基Ⅲ上,乙醇浓度和乙醇得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7.29±0.15)g/L和(84.65±0.58)%。在45 g/L木糖或混合糖(葡萄糖30 g/L,木糖15 g/L)的发酵培养基Ⅲ上的代谢历程表明:混合糖发酵达到最大乙醇得率的时间仅为12 h,要比单一木糖发酵缩短了8 h。树干毕赤酵母NLP31在以廉价的无机N源为发酵培养基上的乙醇发酵性能高,能够降低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
朱均均勇强徐勇陈尚钘余世袁
关键词:乙醇发酵戊糖树干毕赤酵母
发酵抑制物和环境因子对游离及固定化酵母发酵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研究固定化酵母和游离酵母在耐受副产物及产物乙醇抑制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耐受各种发酵抑制物能力均好于游离酵母,无论固定化酵母还是游离酵母发酵,其外源性添加发酵抑制物的临界浓度为甲酸4 g/L,乙酸4 g/L,乳酸15 g/L,乙醇40 g/L。另外固定化酵母耐受环境高糖渗透压及温度变化的能力同样强于游离酵母,在发酵初始糖浓达到100 g/L时,经36 h发酵,其发酵醪液中乙醇浓度为30.37 g/L,而游离酵母发酵乙醇浓度仅为23.65 g/L。在环境温度升至50℃时,游离酵母几乎不发酵,醪液中乙醇浓度仅为0.07 g/L,而固定化酵母发酵最终乙醇浓度为3.75 g/L。
王杏文邱兴天季更生勇强余世袁
关键词:固定化酵母乙醇
树干毕赤酵母单级连续发酵制取乙醇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了稀释率、流加糖浓度和初始酵母浓度对树干毕赤酵母单级连续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率对单级连续发酵影响较大,当流加糖浓度为45 g/L、稀释率为0.04-0.06 h^-1时发酵效果较好,乙醇得率可达0.370-0.372 g/g,产率为0.586-0.754 g/(L·h)。在稀释率为0.06 h^-1时,较为适宜的流加糖浓度为45 g/L,此时乙醇产率为0.785 g/(L·h)。只要稀释率和流加糖浓度确定,初始酵母浓度不会对达到“稳态”的单级连续发酵产生影响。当稀释率一定时,发酵40 h后基本可达到“稳态”,此后各参数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可稳定连续发酵104 h。
王杏文季更生勇强余世袁
关键词:树干毕赤酵母连续发酵乙醇
重组酿酒酵母的木糖发酵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毕赤树干酵母的基因组中扩增得到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和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2,它们分别或同时与高拷贝型酵母表达载体YEp24重组,再经醋酸锂转化酿酒酵母,得到了3种不同类型的重组酵母菌株,其中重组酿酒酵母菌株NLR04可利用单一的木糖为碳源进行生长,并能够在微氧或厌氧环境中缓慢发酵木糖生成乙醇,乙醇得率可达到理论得率的37.0%。该研究可为微生物的木糖代谢工程提供种质资源。检测结果表明,与毕赤树干酵母不同,在重组酿酒酵母中木糖还原酶基因以组成型表达,而木糖醇脱氢酶基因在某种程序上受木糖的诱导。与毕赤树干酵母相比,重组酿酒酵母菌株中的木糖醇脱氢酶的比活力明显较低,这说明在ScNLR04中该基因的表达存在某些抑制作用,这一缺陷可能是重组酵母菌株发酵木糖的瓶颈之一。
徐勇陈英勇强黄敏仁余世袁
关键词:木糖发酵重组酿酒酵母乙醇
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的研究被引量:27
2009年
研究了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条件对木糖得率和纤维素酶水解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稀酸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在固液比1∶10、硫酸质量分数0.75%、温度150℃条件下处理30min,木糖得率最大为85.64%。100g玉米秸秆经稀酸预处理和纤维素酶水解后,可得到最大总糖量49.74g。分析结果表明,木糖得率最大影响因素为酸浓,酶解得率最大影响因素是温度。温度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极显著,酸浓影响显著,时间影响不显著。预处理破坏了玉米秸秆的纤维素结构。
陈尚钘勇强徐勇朱均均余世袁
关键词:玉米秸秆木糖纤维素酶水解
黑曲霉液体发酵制备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黑曲霉液体发酵制备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及β-葡萄糖苷酶的表观酶学性质。麸皮是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较适诱导物。黑曲霉NL02以40g/L麸皮为碳源,在250mL三角瓶中装液40mL,接种量8%,初始pH值5.5,30℃、170r/min下培养10d,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19.12IU/mL。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为65℃,40℃时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4.8,在pH值3.0~5.0之间稳定性较好。
刘敏欧阳嘉勇强余世袁
关键词: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麸皮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被引量:2
2007年
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构建了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和游离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和游离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pH均为4.5;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度为60℃,比游离酶低5℃;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pH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明显高于游离酶,但热稳定性略低于游离酶;固定化和游离β-葡萄糖苷酶的表观米氏常数和米氏常数分别为0.52 mmol/L和2.4 mmol/L;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重复分批酶解10 g/L的纤维二糖,其操作半衰期为31 d左右。
朱均均江小华勇强余世袁
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固定化壳聚糖
壳聚糖微球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采用吸附-交联法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pH值5.0,酶用量48.6IU/g(以绝干壳聚糖计,下同)的β-葡萄糖苷酶经壳聚糖微球吸附12h后,在25℃、1.0%的戊二醛存在下交联2h,得到酶活力为41.76IU/g和酶活回收率为85.93%的固定化酶。
朱均均江小华勇强余世袁
关键词:壳聚糖Β-葡萄糖苷酶固定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