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6B36001009)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胡伟汉邹国荣李济时谢方云彭苗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番禺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鼻咽
  • 2篇鼻咽癌
  • 1篇诱导化疗
  • 1篇预后
  • 1篇泰素
  • 1篇泰素帝
  • 1篇晚期
  • 1篇晚期鼻咽癌
  • 1篇疗法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颈淋巴
  • 1篇颈淋巴结
  • 1篇局部晚期
  • 1篇局部晚期鼻咽...
  • 1篇化疗
  • 1篇放射疗法
  • 1篇鼻咽癌预后
  • 1篇N2
  • 1篇TP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番禺区人民医...

作者

  • 2篇彭苗
  • 2篇谢方云
  • 2篇李济时
  • 2篇邹国荣
  • 2篇胡伟汉
  • 1篇亓姝楠

传媒

  • 1篇癌症
  • 1篇解剖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茎突后间隙侵犯与淋巴结N2期鼻咽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茎突后间隙侵犯对无远处转移且淋巴结分期为N2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49例淋巴结分期N2期初治鼻咽癌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均行CT扫描,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结合的方法分析茎突后间隙侵犯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149例患者中,茎突后间隙无受侵的56例,茎突后间隙受侵的9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茎突后间隙无侵犯、有侵犯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8.7%、49.7%(P=0.002)和86.4%、66.0%(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茎突后间隙侵犯为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5年的总生存率为61.1%,5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为82.2%,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4.2%。结论茎突后间隙侵犯为淋巴结分期N2期鼻咽癌患者不利预后因素。
彭苗谢方云胡伟汉邹国荣李济时
关键词:颈淋巴结预后
TP方案诱导化疗后同期TP与DDP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背景与目的:以往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联合顺铂(cisplatin,DDP)(TP方案)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小,得出的结果不一。本研究比较TP方案诱导化疗后TP与DDP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方法:5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期TP方案放化疗组(TP组)30例;同期DDP放化疗组(DDP组)27例。两组诱导化疗采用TP方案(Docetaxel 70mg/m2第11天,DDP 80mg/m2d1),每3周1次,共2周期。同期化疗(每3周1次,共2周期):TP组采用TP方案(Docetaxel 60mg/m2d1,DDP 80mg/m2d2);DDP组采用DDP 80mg/m2d1。照射野采用CT-Sim设计,常规分割放疗。结果:57例患者完成诱导化疗111周期;53例患者完成同期化疗103周期。诱导化疗终止4例,同期化疗终止3例。所有入组患者都完成放疗。诱导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同期放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和口腔粘膜反应。TP组3~4度白细胞减少、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期放化疗中,TP组患者100%使用G-CSF,明显高于DDP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期放化疗后鼻咽部病灶完全缓解率:TP组93.3%,DDP组96.3%;区域淋巴结完全缓解率:TP组92.9%,DDP组91.3%。两组肿瘤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方案诱导化疗后,TP同期放化疗的肿瘤缓解率与DDP同期放化疗相似。TP同期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比DDP同期放化疗高,但在G-CSF支持下,患者能耐受。TP方案的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探讨。
谢方云邹国荣胡伟汉亓姝楠彭苗李济时
关键词:诱导化疗泰素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