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1B005)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陈金慧施季森周艳威鲁路边黎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杂交鹅掌楸
  • 2篇体胚
  • 2篇鹅掌
  • 2篇鹅掌楸
  • 1篇淹水
  • 1篇淹水胁迫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超微结构
  • 1篇幼林
  • 1篇再生植株
  • 1篇植株
  • 1篇生长量
  • 1篇实生
  • 1篇实生苗
  • 1篇水胁迫
  • 1篇亲本
  • 1篇胁迫
  • 1篇光合特性

机构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篇施季森
  • 2篇陈金慧
  • 1篇边黎明
  • 1篇鲁路
  • 1篇周艳威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整地方式对杂交鹅掌楸体胚苗及其亲本幼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在南京市浦口区选择两丘陵岗地,采取人工挖穴和机械全垦两种不同的整地方式,种植1年生杂交鹅掌楸体胚苗、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等5种不同遗传材料。3年生时,观测树高和离地10 cm处直径,并计算树干体积。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板结的岗地,经机械全垦方式整地的鹅掌楸林,无论是树高、地径还是树干体积指标,都明显要优于人工挖穴造林的生长量。在机械全垦整地方式下,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杂交鹅掌楸生长最好;在人工穴垦整地方式下,美国种内杂种1~3号生长与杂交鹅掌楸虽有差异,但在统计上没有显著性。说明在土壤板结的丘陵岗地,通过整地方式改善土壤疏松性和透气性,对于鹅掌楸的生长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整地方式下,树高、地径和树干体积均以中国马褂木的生长量最小。
李雪萍边黎明陈金慧施季森
关键词:杂交鹅掌楸实生苗生长量
杂交鹅掌楸体胚再生植株淹水胁迫下叶片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变化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淹水胁迫处理时间下杂交鹅掌楸植株表型、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揭示杂交鹅掌楸在淹水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为其栽培管理和多涝害地区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无菌培养条件下3~5个叶片的杂交鹅掌楸体胚再生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水完全淹没植株的方法模拟水淹灾害,以正常培养条件为对照,研究不同淹水胁迫处理时间(1、3、5、7和7天后恢复处理2天)下杂交鹅掌楸植株表型、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以及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在不同时间的淹水胁迫处理中,杂交鹅掌楸体胚植株受涝害的程度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加重;植株叶片从基部开始卷曲、黄化甚至脱落,但顶芽无明显变化,这可能是杂交鹅掌楸在淹水胁迫中启动相应保护机制以应对淹水胁迫环境。2)淹水胁迫处理过程中叶绿体肿胀变形,膜系统严重损伤,甚至降解,基粒和基质片层堆叠紊乱,淀粉粒不断积累,嗜锇颗粒电子密度增大,胁迫后期出现聚集现象,说明淹水胁迫导致杂交鹅掌楸叶绿体超微结构严重破坏。3)淹水胁迫处理过程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细胞间CO_2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光系统Ⅱ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实际量子产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淹水7天并恢复处理2天后光合作用特性参数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表明淹水胁迫使杂交鹅掌楸关闭了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通道,并对光系统Ⅱ活性中心造成严重损伤。【结论】长时间淹水胁迫可引起杂交鹅掌楸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破坏,进而损伤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进而光能转换效率降低,造成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最终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因此,在杂交鹅掌楸的栽培管理中土壤水分含量不宜长期�
周艳威陈金慧鲁路鲁路杨立明施季森
关键词:杂交鹅掌楸淹水胁迫光合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